田 松 末日之霾

 

雾霾不仅是北京的问题,中国的问题,它是全球性生态问题的一部分。天下皆霾,无可幸免。所谓不作死就不会死,人类如果不肯停下来,则万劫不复。...

▲2016年12月20日9:03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园西门附近,田松摄


作者田 松(本号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责编 许小编 刘小编

导读

这篇文章是我在2013年年初雾霾刚刚降临北京的时候写的。关于雾霾,人们本能的思路是找到某些特定的、重要的、乃至最重要的原因,然后就可以寄希望于(未来的)技术予以解决,并幻想一切都可以恢复原状。这正是机械自然观的思路。所以我强调,雾霾是工业文明导致的生态整体恶化的表现,是当下人类生存方式的综合产物,而不是单一原因导致的。雾霾不仅是北京的问题,中国的问题,也是全球性生态问题的一部分。伦敦雾霾与中国雾霾当然具有可比性,但是时过境迁,同样地“来”,未必能同样地“去”。到了2013年底,连西藏霾了。到了2016年底,北京又一次发出了红色预警,长达五天。下一步,重霾必将跃出国境线。天下皆霾,无可幸免。所谓不作死就不会死,人类如果再不肯停下来,走向新的文明形态,必将万劫不复。
◆  ◆  ◆  ◆  ◆  
传说中的世界末日悄无声息地过去了,弄得人挺没劲的。多少人盼着,快出点儿啥事儿吧!多少人端着,上电视,上报纸,呼吁,广大人民群众不要上当啊,世界末日是邪说啊,是反科学啊。闹哄哄地折腾了一溜十三招,连个扑哧都没有,太不给力了。

小崔跟科幻作家做节目,也说世界末日。韩松说,这要看怎么理解世界末日,比如眼睁睁地看着天花板,睡不着觉,对于有些人来说,就是世界末日了。小崔说,科幻作家不带人身攻击的。其实韩松说的是他自己。

接着就是二零一三年了,谁也没留神,谁也没准备,来了不速之客——阴霾!而且一来就住下了,不走了。据说北京一月份只有五天能看见蓝,不是前一天下雪,就是前一天刮风。话说这霾,真正叫做铺天盖地,老崔应该把一块红布改一改:那一天是你,用一块阴霾,蒙住了地也蒙住了天,你问我看到了什么,我说我看到了世界末日……


▲2016年12月21日10:05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田松摄


▲上图同一地点2016年4月7日13:12拍摄照片,田松摄


天不吾欺,说末日,末日就来了。连科幻作家也没有想到,末日是以阴霾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报纸上电视上微博上,到处都在嚷嚷,这个霾是怎么回事儿?有人要科普,有人要问责。七嘴八舌,一致同意是人祸。第一个被揪出的头号祸首是燃油不达标,问责的对象就是中石油、中石化。人总是希望事情简单一点儿。似乎找到具具体体的原因,最好只有一个原因,再把它解决掉,一切就可以回到当初似的。然而接下来,烧煤也是原因了,举国拆迁重建也是原因了,这解决起来就更难了。不烧煤,哪会有电?总不能不用电吧?于是又有人嚷嚷清洁能源,把水电、核电又给抬出来了。水电、核电弄出来,就没有阴霾了吗?或者说,阴霾没有了,会不会有别的?这时候,福岛那事儿似乎又给忘了。也有人忽然想起来,几年前郑也夫率领我等十人呼吁提高燃油税而遭到痛殴的事儿,好像那个荒谬的提案,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哦~~

西北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获得了褒奖,有人欣欣然,贴出蓝得科幻的天空,只是好景不长,隔一天,霾就回来了。我想,人们很快就会接受这样的现实:霾,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了。

物质不灭,能量守恒,天上不会掉馅饼,阴霾也不会凭空消失。一场小雪,把霾中物带到地面,隔天雪化风起,霾中物再次轻舞飞扬。一阵小风,把霾吹到了别处,这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呢?因为隔天,你就成了别处。一百三十多万平方公里都已经被霾占领,吹来吹去,那不过是各处的霾换换岗。

伦敦雾事件被重新提起,教训啊!可什么教训呢?人连自己的教训都不肯记住,更不要指望从别人的祸事中学到什么。否则,既然有人霾过了,就应该天下无霾才对。也有人乐观地想象,伦敦的雾能够解决,我们的霾也应该能够解决。老调又要弹一遍:总得先发展,有了经济实力了,才能治理吧?可是为什么不反过来想,不发展,哪来的霾呢?

伦敦雾真的解决了吗?是怎么解决的呢?物质不灭,能量守恒,所谓垃圾处理,其实是垃圾转移。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从一种形态转移到另一种形态;从自己能看见的地方,转移到自己看不见的地方。所谓发达国家的环境治理,很大程度是污染转移。把高污染的工厂转移到第三世界去,就可以多享受技术的成果,少承担技术的后果。

中国能够采取这种治理措施吗?作为下游的中国,到哪儿去找更下游的地方?拉美?非洲?可是,拉美也要发展,非洲也要进步,它们也要找下下下游,于是整个地球,就变成了一个垃圾球。全球一体,谁也逃不掉,日本不是已经霾上了吗?

这样发展下去,进步下去,早晚有一天,天下皆霾。


▲2016年12月19日10:42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园西门附近,田松摄
我更愿意把阴霾看做盖娅重病的象征,如果盖娅这个词有点儿生,或者有人不喜欢,我也可以换一种说法:我更愿意把阴霾看作是全球生态系统紊乱的标志。阴霾固然由其直接原因,燃油、烧煤、拆墙、盖房、烧烤、吸烟……都是原因,但是,这些原因逐一解决,就能回到天蓝云白的过去吗?一个重症患者,到了最后,全身各个器官都会出问题,就算最初得的是肺病,治好了肺,人就能好过来吗? 更何况,到了这个时候,他的肺是不可能单独被治好的。如果这时候大声宣扬,哦,他的皮癣被我们治好了,我们看到了希望,那不是扯吗?

周孝正先生的说法看到了根本:“天脏了,是因为人心脏了。”归根结底,是我们活错了。

一边要节能减排,一边追求GDP,从根本上就是自相矛盾。一百年前的马克斯·韦伯就说过,没有任何一种社会,把政府的合法性建立在不断发展的经济之上。地球有限,经济怎么可能不断地发展呢?倘若不是受到了蛊惑,人们怎么会相信这样的神话?学了一点儿数学的人都会知道,任何一种持续的发展,哪怕只是一点点,累积起来,也会是指数增长,指数增长必然导致无穷大,最终必然导致崩溃。工业文明从一开始,就是加速地奔向死亡。

工业文明的战车隆隆向前,所向披靡,越来越快,然而,前方五十米就是悬崖。人类大力开发的那些期望为人类的造福的高科技,与大自然的生态系统有着根本性的冲突。所谓负面效应,不是暂时的、偶然的、可以避免的、可以修复的,而是长期的、必然的、不可避免的、不可修复的。擦破的皮肤可以再生,切掉的肾能够重新长出来吗?

真的问题不是怎么样发展,而是怎么样停下来!

人类如果不能在相对短的时间里,停下来,找到新的文明模式,换一个活法,人类将万劫不复。

阴霾不过是一个前兆,还有更严重的生态问题,在等待着我们。

2013年2月5日

2013年2月8日

2013年2月10日

【本文发表于《绿叶》2013年第3期,发表时有删节,并有小标题,这是原版。并收入作者文集《一触即崩》(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延伸阅读

田松:我爱繁星胜过日月

田松:我民间,但是我科学

田松:这事儿不重要——一篇未能发表的采访记录

田松:绝对正确

田松:爱因斯坦的意义—读派依斯《上帝难以捉摸—爱因斯坦的科学与生活》

田松:关于科学精神的随想

田松:真叫人舍不得死—追忆戈革先生

田松:火气是免不了的—现代学者,古式文人

田松:是谁要过别人的生活

田松:再不罢手就晚了 ——写在新一版《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之前

田松:洋垃圾:全球食物链与本土政治

田松:从普及到传播,从信赖到理解

田松 | 超越科学看转基因问题——从无罪推定到有罪推定

田松 | 利益、信念与阴谋论

田松 | 转基因之争是信任危机

田松 | 《魔镜》获奖感言

田松 | 万有引力定律等了牛顿多少年?——科学的真理石碑及铭文之意象(一)

田松 | 真理之碑意象的破灭——科学的真理石碑及铭文之意象(二)

田松 | 为什么量子力学会引起我们的困惑?——兼谈玻尔的“现象”概念及互补原理

田松 | 科学的不自由历程

田松 | 月亮照耀在实在的真理之路上 ——谈《何为科学真理——月亮在无人看它时是否在那儿》

田松 | 人类只有一个太阳

田松 | 一个民族需要传统

田松 | 一个民族需要理想

田松 | 机器复制时代的生活

田松 | 要年薪多少才能日日欢歌?

田松 | 量子世界的说书人——关于《量子物理史话》,科学史的写与重写

田松 | 凭什么你可以过别人的生活?

田松 | 绘画就是欺骗——埃舍尔的艺术与科学(上)

田松 | 绘画就是欺骗——埃舍尔的艺术与科学(中)

田松 | 绘画就是欺骗——埃舍尔的艺术与科学(下)

田松 | 视听艺术的第三次技术革命

田松 | 为“黑洞”命名的那个人走了

田松 | 完整电影神话的实现与终结

田 松 | 谨慎的乐观与绝望的悲观——评介贾雷德·戴蒙德《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上)

田 松 | 谨慎的乐观与绝望的悲观——评介贾雷德·戴蒙德《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下)


    关注 科学的历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