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 Google、Facebook、微软等科技巨头的围剿,夹缝中的初创企业该何去何从?

 

他们有钱有势且性格偏执,他们手里掌握着大量资源,可以帮助他们发现并买下可能会造成威胁的公司。...

弱肉强食的科技竞争时代,并非只有创新的技术可以独撑一面。倘若一不小心被科技巨头盯上,他们有钱有势且性格偏执,他们手里掌握着大量资源,那么具有威胁性的初创公司或许只有待宰的命运。

近日,美国《The Economist》杂志发表了一篇“American tech giants are making life tough for startups”文章,讲述了美国的科技巨头们正在用各种方式对初创企业进行围剿,导致初创企业步履维艰。

以下为译文:

这是一个经典的创业故事,但故事的主角却遇到了一些麻烦。2016  年,三个 20 多岁的年轻人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宿舍里成立了一家公司,旨在使用算法预测电子邮件的回复内容。

在 5 月份,他们为创业公司 EasyEmail 集资,当时 Google 召开了年度开发者大会,并发布了与 EasyEmail 类似的一个工具。EasyEmail 的老板 Filip Twarowski 预见了 Google 的入侵,因为他们在实打实的做有价值的东西。但他也承认事情真正发生的时候,还是“有点令人惊讶”。Google 的举措已经吓跑了至少一位 EasyEmail 的潜在支持者,因为风险投资家都对科技巨头避之不及。

投资公司 Data Collective 的合伙人 Mike Driscoll 表示,Google 这家巨头的年度大会上宣布了新的工具、功能以及收购活动,还常常“让企业家们不寒而栗。风险资本家也会参加这些会议,主要是想看看他们的哪些公司会遭到封杀。”

然而创业公司和投资人对科技巨头的担忧还不止这些事件。风险投资家,例如联合广场风险投资公司的 Albert Wenger(他是 Twitter 的早期投资人)谈到了科技巨头周围的“封杀地带”。年轻的公司一旦闯入这些地带,就很难存活下来。科技巨头会通过复制或早期收购的手段消除威胁。



封杀区域的说法不禁让人想起微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长期统治,它采取了“欣然接受、扩展和消灭”的策略,以此试图吓跑进入其领域的创业公司。但是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成功突破了微软的阻拦,彼时创业公司都可以自由发展。2014 年,杂志经济学家将创业公司的迅速发展比喻成寒武纪爆发:软件使得创业更廉价且机会比比皆是。

然而,今非昔比。由于亚马逊、Facebook 和 Google(Alphabet 所有)的统治地位,任何与互联网消费者有关的东西都被视为危险区域。

风险资本家对在线搜索、社交媒体、移动和电子商务方面的创业都非常警惕。创业公司获得首轮融资的难度已经加大了。根据研究公司 Pitchbook 的数据,2017 年创业公司首轮融资的数量比 2012 年减少了约 22%。

人们对于有意或无意进入封杀区域的创业公司的遭遇非常警惕。Snap 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2013 年在 Snap 拒绝了 30 亿美元的收购后,Facebook 克隆了其很多成功的功能,并阻断了 Snap 的发展。
一个鲜为人知的例子是 Life on Air,它在 2015年推出了一款实时视频应用程序 Meerkat。Twitter 当即收购并推出了一款与之竞争的应用 Periscope,Life on Air 的这款应用自此消亡。随后,Life on Air 关闭了 Meerkat 并推出了另一款名为 Houseparty 的应用,该应用提供群组视频聊天功能。但这款应用也是昙花一现,之后被 Facebook 复制,用户和注意力也被抢走。

封杀区域也发生在商业(以下称企业)软件中,微软、亚马逊和 Alphabet 在企业领域中只手遮天。亚马逊的云服务、亚马逊网络服务(Amazon Web Services,简称 AWS)复制创业公司的功能,然后标榜这些创业公司为“合作伙伴”,实际上他们不过是廉价或免费的服务提供商。科技巨头闯入创业公司的领域时,由于他们掌控了创业公司赖以分销的平台,所以创业公司就会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境。例如,2015 年在 AWS 推出了竞争产品 Elasticsearch 之后,数据管理公司 Elastic 的销售就全面倒塌了。

即便科技巨头不直接复制创业公司的产品,他们也会打压这些公司的发展。去年亚马逊以 137 亿美元收购了食品零售商 Foods Market。正准备上市的送餐创业公司 Blue Apron 突然开始失宠,因为大家都以为亚马逊也会进军这个领域。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年轻的公司身上:最近 Facebook 宣布要发展网上约会,这导致了 2015 年上市的公司 Match Group 的股价当天暴跌了 22%。

创业并非易事。如今,可怕的科技巨头大军日益壮大,运作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包括在线搜索、社交媒体、数字广告、虚拟现实、消息和通信、智能手机和家庭音响、云计算、智能软件、电子商务等等。这让创业公司很难找到突破的空间,以及避免遭到打压。

Data Collective 的风险投资家 Matt Ocko 表示,如今的商业巨头“更加无情且缺乏反省,为了生存他们可以不择手段。”且他们对潜在的威胁时刻保持警惕。云服务和文件共享服务公司(他们公司避开了封杀区域,市值大约 38 亿美元)的 Aaron Levie 说,以往创业有几年的时间开展工作,而不会有巨头公司注意到,但是如今创业公司只有大约 6-12 个月的领先优势,之后就会巨头迅速赶超。

当然也有一些例外。Airbnb、Uber、Slack 和其他“稀有物种”也曾经面临着来自巨头的竞争。但他们之中的少数,还有很多创业公司已经学会将目光投向更多可以实现的目标。律师事务所 Goodwin Procter 的 Larry Chu 表示,企业家“早就想到了哪家公司公司会收购他们”。

科技巨头都是狂热的收购者:2017 年,Alphabet、亚马逊、苹果、Facebook 和微软共计斥资 316 亿美元用以收购。这导致一些创业公司的野心降低,科技投资公司 Mithril Capital 的 Ajay Royan 表示,“我所见到的 90% 的创业公司是为了出售而建,而不是为了发展壮大。”

这一现象可以孕育很多创始人,他们可以继续创办另一家公司,或为有聪明想法的同行提供融资。退一步来说,这可以提供更多资金来刺激创新,也不算坏事。科技巨头有助于创业公司的成长。例如,Facebook 收购了可能发展成竞争对手的 Instagram,但是它享用了 Facebook 的基础设施、员工和专有技术,从而在社交网络巨头的庇护下蓬勃发展,

是友是敌?

但是硅谷的许多人认为,这种早期的“shoot-out”收购弊大于利,它严重削弱了创新。“大型平台的统治地位对于硅谷的企业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一家私人公司 Elevation Partners 的 Roger McNamee 说。他之前是 Facebook 的投资人。“由于利益的影响,人们不再试图创建大型平台,而是创建看起来不错的小平台,并期待被某个科技巨头收购。”

而当创业公司面临收购时,其处境更令人担忧。一位曾在科技巨头负责交涉的人说,科技巨头经常会恐吓创业公司,说如果创业公司不答应条件,他们就会自己开发竞争的服务,将创业公司赶出圈,从而逼迫创业公司答应。

有三个理由认为,这种封杀地带会一直存在下去。

首先,科技巨头有巨量的数据,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识别竞争对手。Google 通过 Chrome 浏览器、电子邮件服务、安卓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商店、云服务等来收集互联网用户花费时间和金钱的方式。Facebook 能看到用户使用了什么应用,以及他们在什么地方上线。它收购了 Onavo,这个应用能帮它识别 Instagram上 的热门内容。它花了 10亿 美元,在这家年轻的公司成长为真正的威胁之前收购了它。去年 Facebook 还以同样的手段收购了一家新生的社交调查公司。亚马逊可以从它的电子商务平台和云服务中收集大量的数据。

市场信息的另一个消息来源是对创业公司的投资,这个来源能帮助科技巨头掌握新市场的动向,以及可能存在的竞争者。在所有美国科技巨头中,Alphabet 是最活跃的。从 2013 年起,它花费了 126 亿美元投资了 308 家创业公司。通常,创业公司收到如此成功的科技巨头的资助会感到很兴奋,但有些公司接受资金后当天就会感到后悔,因为业务冲突。例如,Uber 接受了 Alphabet 的一家风险投资公司的资金,但不久就发现它面临着与 Alphabet 自己的自动驾驶汽车 Waymo 的竞争。Thumbtack 是一家为技工提供市场的公司,它也接受了 Alphabet 的资助,但很快就发现,其母公司推出了自己的竞争性服务——Google Home Services。亚马逊和苹果对于创业公司的投资较少,但它们也与创业公司有各种冲突。亚马逊投资了一个名为 Nucleus 的家庭通信系统,紧接着就推出了一个非常相似的产品。

科技巨头用来加强封杀区域的第二件武器是招聘。科技巨头能开出巨额薪水,保证最优秀的员工甚至普通员工都留在麾下,让他们感到跳槽到创业公司在经济上是件不明智的选择。2017 年,Alphabet、亚马逊、苹果、Facebook 和微软总共在股票薪酬上花费了 237 亿美元。大公司对人才的优厚待遇阻止了创业公司的迅速成长。根据一家风险投资公司 Index Ventures 的 Mike Volpi 提供的信息,该公司投资的创业公司当年的招聘进度比目标落后了 10~20%。

导致创业公司苦苦挣扎的第三个原因是,即使在移动设备兴起十年之后,依然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新的平台会打破现有平台的格局。例如,移动设备的兴起打击了在个人电脑领域称霸的微软,使得 Facebook 和 Google 在互联网上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利润。但现在没有任何大型的新平台。而且,科技巨头让获得关注的成本异常高:不论是 Facebook、Google 还是亚马逊,新应用要想展示在消费者面前,都要被收取不菲的入场费。

由于与科技巨头竞争的机会渺茫,投资者和创业公司开始寻找新的出路。大量投资者热衷于加密货币和合成生物,原因之一就是这些领域没有科技巨头占据统治地位。但是科技巨头已经开始注意了。有传言说,Facebook 要收购著名的加密货币公司 Coinbase。

规则制定者也会注意科技巨头们的动向。有批评说,规则制定者们对于科技巨头收购可能存在潜在威胁的竞争者的交易太过草率。Facebook 收购Instagram,Google 收购 YouTube,这两者都是在小型公司可能威胁科技巨头之前进行的收购,放到今天这种收购很可能会被否决。为了抵抗封杀地带,监管机构必须仔细考虑他们需要拿起的武器。

原文:https://www.economist.com/business/2018/06/02/american-tech-giants-are-making-life-tough-for-startups

作者:SAN FRANCISCO

译者:弯月,责编:屠敏

 征稿啦!


CSDN 公众号秉持着「与千万技术人共成长」理念,不仅以「极客头条」、「畅言」栏目在第一时间以技术人的独特视角描述技术人关心的行业焦点事件,更有「技术头条」专栏,深度解读行业内的热门技术与场景应用,让所有的开发者紧跟技术潮流,保持警醒的技术嗅觉,对行业趋势、技术有更为全面的认知。

如果你有优质的文章,或是行业热点事件、技术趋势的真知灼见,或是深度的应用实践、场景方案等的新见解,欢迎联系 CSDN 投稿,联系方式:微信(guorui_1118,请备注投稿+姓名+公司职位),邮箱(guorui@csdn.net)。
—————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关注 CSDN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