挠青春的痒痒

 

~...



去年六月起开始在公众号写心理学小故事,基本是每周一篇。

一年过去,沉淀了十几万字。按之前的设想要出一本书。现在有关的工作在陆续推进中。

书的大序言恳请原右医的党委书记崔践老师操刀。小序言则由多年好友潘廷将操刀。

书名题写是深圳的李汉宁书法教授。

封面设计是北京的何雨徽同学。

今天推出潘老师写的小序文,当作是预热吧……

挠青春的痒痒
在“创新创业”领域,经常见到大佬们提到“痛点”、“痒点”这些词,说的是只有准确抓住了客户的“痛点”和“痒点”,商业才有可能成功。而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往往也会有一些的“痛”和“痒”,因为不明就里,所以难以挠中要点部位,不止痛,不解痒,难受、难耐。

我常常见到这么一些人,话一出口就是发牢骚、抱怨。有可能他在展示自己的高明,但跟这些人在一起我就感觉特累,特不舒服。

每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我也会收到很多节日问候的信息,基本上都是网上复制的编得很华丽的短信——回还是不回?我也常常为此感到纠结。



我在大学里是做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师们在学生各种微信群、QQ群里发通知,做提醒,甚至为毕业班同学提供一些就业信息——但在老师的信息之后,基本没有什么学生回应,有些时候甚至是死一般的宁静。作为终日里为学生成长而操劳的教师,看着眼前的一片“死静”,个中滋味,无以言说。

就在这几天毕业生拍毕业照的现场,摄影师一叫“OK”,毕业生们便一哄而散,自顾呼朋引伴摆拍,把那些应邀而来的老师们冷落一边,任由他们讪讪离去。

……

如此的“痛”和“痒”,还有很多。

那些发牢骚和喜欢抱怨的人,在《俯仰皆管理》里属于“垃圾人”,“垃圾人定律”给我提供了比较精确的认知概念。从今往后,有意识地避开这些人,生活之中就会少一些烦恼。

对于那些复制来的节日祝福信息,这回我大可不必理会了。对于大学生表现出来的冷漠,我觉得有必要把“对等原则”好好地跟他们说一说。要是《俯仰皆管理》这本书能出得早些,我能把它作为礼物送给我14英本的学生就好了。

《俯仰皆管理》这本书,给我们点出了人生之中很多的 “痛”和“痒”的真正根源所在,让人看了豁然顿悟,真有收获。回想上一次处理两位职工之间的矛盾,我如果从“宇宙视角”好好地跟他们说道,或许他们会更容易尽释前嫌。

8年的人事管理和9年的部门负责人工作,逼迫我不得不经常去搜寻一些关于管理的“新东西”,以免被时代所淘汰。但往往是几大排的管理书籍专柜,也找不到一两本合适的书。这本《俯仰皆管理》,应该是我一直在期待的一本书。

作者陆增辉,是我相识多年的老友。《俯仰皆管理》里的一些文章,我偶尔在他的微信公众号里也曾阅读过。我一直对他长年坚持写作,并且能保持其文字的亲和力和新鲜度,感到由衷的钦佩。想不到很快就成书出版了,里边还有很多以前漏读的好文。这些文章经过专门的整理,更为精致和系统了。

陆增辉到泰国做学问的这两年,我能明显感觉到他学术思维的长进。所写网文,竟也都弥漫些许学术的滋味。

《俯仰皆管理》里有大量的知识点,是常常为我们所忽略而造成我们生活和发展之中“痛”和“痒”的一些概念、原理、典故和定律。比如“人际边界”、“仪式感”、“沉睡效应”、“社会化失败”、“隐性成本”、“乌比冈湖效应”……等等,这些都带有浓厚的学术味道。



我之所以在一排排的管理书籍里淘不出一两本好书,就是觉得那些书说教的味道太重,只说道理,少讲知识。而很多道理,往往是听来感觉挺有意思,然而并没有什么用。只有那些经典的知识,一旦掌握,便可以用于实践之中,产生助力。

开心的是,这是一本读起来极有味道的书。通过叙说自己的经历、故事、感悟,或是扯来几片古籍的叶子,通过俏皮而极富张力的表达,硬是把一些本来枯涩的管理知识,演绎得生动有趣,韵味十足。如果没有这些,像“人际边界”、“仪式感”、“沉睡效应”、“社会化失败”这样的知识概念,会让我们感到很头痛。对文字如此娴熟的驾驭能力,广博的知识面,应该是跟作者多年来一直坚持旅行、写作和研究庄子、孔子等有较大的关系。

作者陆增辉是一个有趣的人,在他所从教的大学里,他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之一。这除了因为他上课上得特别好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在课余也经常跟学生混在一起,喜怒笑骂之中,指导学生智慧地发展,所带的学生团队拿下了一些自治区级和国家级的奖项。

这本书,大概也是对这些成功经验的筛选和凝练吧。

潘廷将

2018年6月21日于广西百色




    关注 掷果投瓜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