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要保持价值观中立?不存在的

 

毫无疑问,保持价值观中立,是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之一。...

毫无疑问,

保持价值观中立,是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之一。

比如,一位咨询师,自己在性的方面是保守传统的;如果一位来访者向他咨询性的不同于寻常的癖好时,咨询师若不能保持价值观中立,或许就没有办法撇开偏见,有能力、有耐心、有智慧与来访者一起拨开迷雾。

又比如,咨询师认为好好学习是学生的天职;若一位来访者经常逃学、无故旷课,同样地若咨询师不能做到价值观中立,那么面对来访者的时候,就没有办法做到心平气和。

所有的完美理论,都在告诉我们。

保持价值观中立是咨询师的天职。



但是,保持价值观绝对中立,是否真的可以做到?

我内心里,隐隐有很大的怀疑。

毕竟人不是机器,没有办法关闭所有有碍于价值观中立的线索、感觉、判断。

只是,我的这种怀疑,仅仅只限于怀疑,并不敢有所表达,也没有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

而昨日阅读到的《社会心理学》(戴维•迈尔斯著),肯定地告诉我,

价值观中立,是根本不存在的事儿。

作者发现,

无论是心理学家选择研究主题、解释心理概念

还是心理咨询师做咨询、给人建议时,

都会被自己的价值观所左右。



当社会心理学家选择研究课题时,价值观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

心理学家提到某个个体时,往往把他们归为成熟或不成熟,适应良好或适应不良,心理健康或不健康。在使用以上形容词时,看上去我们像是在陈述某种事实,其实我们所做的却是价值判断

有关心理咨询方面的意见,也同样反映了咨询者的个人价值观,当健康心理学专业人士建议我们应该如何生活时,当育儿专家指导我们如何养育子女时,当心理学家鼓励我们不要考虑别人的想法而自由地生活时,其实他们所表达的是他们自己的个人价值观

那么,若心理学家/咨询师受到本人价值观影响了,是不是完全是一件坏事?

作者给出的解释,我是信服的:

对于科学解释而言,即使是停留在描述现象的层面上,那也是一种人类活动,那么已有的信念与价值观会影响社会心理学家的思想行为是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情了。

因为科学有主观性的一面,我们就要放弃它吗?

恰恰相反:正是意识到人类思维的某种解释性功能,我们才恰恰需要持有各种不同偏见的研究者从事科学研究分析。通过不断地将我们的信念与事实相互印证,我们了解得越多,就越能对它们进行检验和约束。



是的,因为每种文化背景、每个群体、每个人,所抱持的价值观念不一样,所以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而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群体、不同个人通过自己的价值观念,所了解到的只是科学拼图的一部分,将所有的部分连接起来,才能形成完整的科学拼图。

至于咨询师,当然也有自己的价值观,在咨询的时候也一定会受到个人价值观的影响,不然,为什么会有擅长的领域之分?为什么某些咨询师与某些来访者难以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价值观一直在起作用。参考文献:

《社会心理学》第8版 戴维•迈尔斯著


    关注 爱悦慧心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