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科技成果推介会|六位同济大学水处理专家解读水处理前沿技术

 

同济大学环境领域专家围绕水处理技术分别做了专题报告并与与会企业进行了深度交流...



2018年6月20日,水处理科技成果推介会走进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环境学院)举行了专场推介,这是继4月26日走进清华大学之后,水科技成果推介会走进高校的第二站。本次推介会由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与江苏省(宜兴)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同主办,E20环境平台、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南京环保产业创新中心协办,国家环境保护技术管理与评估工程技术中心支持。戴晓虎、杨殿海、李怀正、成水平、柴晓利、楚文海、六位同济大学环境领域专家围绕水处理技术分别做了专题报告并与与会企业进行了深度交流。会议由同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助理黎雷副教授主持。

戴晓虎教授致辞
“环境是一个面向应用的科学,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高等院校、企业和设计院三个方面脱节,必须要加强三者之间的融合,才能真正地为我们国家的环境问题提供好的技术。水专项在实施过程中,一开始的定义就是把产学研更好的融合,真正产出一些创新的技术成果,推动我们国家水处理事业的发展。”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戴晓虎教授首先为推介会致辞。他说,同济大学在过去的历史中主要方向其实是产业化和技术成果转化,在水污染控制方面始终是学院的一个很重要的抓手,现在说扎根祖国大地,我们在这一方面有很好的积累,也有很好的基础。
高嵩:构建领先的水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江苏省(宜兴)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 高嵩
“希望通过今天的同济的技术成果的推介和交流,能够和大家有一个更好的融合。”作为水处理科技成果推介会的主要发起单位,江苏省(宜兴)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高嵩主要围绕推介会初衷及研究院的主要工作进行了汇报。作为产业促进组织,江苏省(宜兴)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五年来一直在探索如何进行产业促进,工作体系包括产业战略研究、技术转化和创业服务三个服务模块。开展了中国污水处理概念厂、战略研究服务智库等系列工作,并得到了国家十二五、十三五产业化推广课题的支持;连续推出了30多家优秀企业,持续举办了三届环保产业创业大赛,实现融资3.5亿元,形成了小型的生态圈。他们希望围绕着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孵化,围绕着科技成果的创业,建立起全方位的,一站式的产业服务体系,包括研发、装备、管理、市场、金融。

高嵩院长还和大家分享了他对创新机构及技术转化的几点认知:创业是技术成果推广的最好模式;示范工程师技术成果前期推广的核心;有前景、可资本化的企业是研究院工作的成果。
戴晓虎:污泥与城市有机质高效协同处理技术
戴晓虎教授
同济大学环境学院戴晓虎教授从污泥与城市有机质高效协同处理技术、沼液亚硝化-厌氧氨氧化技术、污泥热解能源化与资源化技术三个重点方向进行了分享。

戴晓虎教授提到,随着污水厂数目急剧增加,污水厂在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污泥对有机质的降解效率低,且主要以脱水为主,并未实现有机物的真正降解。如何突破污泥的稳定化,提高处理效率,成为一大瓶颈。污泥与城市有机质协同处理技术、沼液亚硝化-厌氧氨氧化技术提高了污泥生化阶段的处理效率,并已完成中试及示范工程的运行,氨氮去除率达95%以上,总氮去除率达90%以上,COD去除率达45%以上。戴晓虎教授指出,污泥的热解气化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热解气化将污泥脱水利用炭催化重整污泥热解挥发分,使得污泥中所含热值转移到气体中,并将得到的炭用作催化剂等,可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
柴晓利:水体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
柴晓利教授
同济大学环境学院柴晓利教授就“水体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向大家进行了技术成果分享。水体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分为控源应急类、水质提升类和生态恢复/构建类。

在控源应急方面的研发成果主要有:微砂高效沉淀技术与设备、硅藻土生化工程与设备用于污水应急处理,除磷净水材料用于河道湖泊的深度除磷。在水质提升方面则有:微纳米曝气技术与设备、高效脱氮菌剂可有效抑制河道中氮的浓度、固定化复合微生物产品。在生态恢复方面主要有本土微生物火花技术与设备、超微气浮技术与设备两大技术成果,可实现设备自动监控,实时关注河道水质状态,建立健康的生态系统。此外,柴晓利教授还分享了各个技术的工程案例。
成水平:城市河道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技术
成水平教授
同济大学环境学院成水平教授以“城市河道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技术”为主题,向企业展示了课题组的三个研究成果。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包括以水生植物为核心的生态修复技术为核心,为企业提供景观建设、生态工程方面的咨询服务;人工湿地技术既可以作为单一的生态技术存在,又可与其他技术进行组合,针对不同污水,研发不同组合人工湿地生态工程技术,以应对受污染水体、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和暴雨径流污染控制;水生植物恢复技术则针对已受污染水体进行植物恢复,在促进水生植物重建,提升生物多样性,促进水生态系统构建上取得良好效果。

成水平教授还在会上指出,他们希望与企业通过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合作开发、专利转让等形式进行科技成果转化。
楚文海:太湖流域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成果与示范应用
楚文海教授
同济大学环境学院楚文海教授以“太湖流域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为主题向大家展示了技术成果和示范应用案例。太湖流域作为水专项的重点治理目标,一直备受关注。国家在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间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针对太湖水质具有富营养化、高藻类、高有机污染的特点,楚文海教授课题组进行深入研究,主要技术成果贯穿在水源保护、净化处理、安全输配、应急保障整个饮用水工程中,例如水源切换时重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工艺、含氮含碳消毒副产物控制技术、臭氧-活性炭工艺中溴酸盐控制技术、基于紫外/次氯酸钠组合消毒挂网二次供水水质保障技术等,均取得成功示范应用。
李怀正:流域水体污染控制与修复
李怀正教授
同济大学环境学院李怀正教授则在现场与大家分享了“流域水体污染控制与修复”方面的技术成果。据他介绍,他们课题组通过对20场下雨天河道情况的调研发现,河道的黑臭问题与管道中沉积物堆积比例过高有紧密联系。他们研发的压力传感器管道沉积淤泥测厚装备可实时监测管道中沉积物厚度,及时清理,大大减少了黑臭问题发生。排水管道沉积物冲刷系统实现沉积物的定时清理,相比传统清通方式具有兼顾清通效率与经济性的优势,对城市排水官网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除以上两项技术外,李怀正教授还向与会者介绍了溢流口污染沉积物旋流分离技术、溢流口悬浮物拦截装置及检查井助沉器,都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
杨殿海:城市污泥热水解高干度厌氧消化技术与装备
杨殿海教授
同济大学环境学院杨殿海教授针对他们团队的“城市污泥热水解高干度厌氧消化技术与装备”进行介绍。杨教授说,由于我国污泥中有机质含量高,国外的成熟技术不适用于我们的污泥处理。针对我国污泥特性,他们所研发的城市污泥热水解高干度厌氧消化技术与装备,具有包括螺旋浆化热水解、多级闪蒸热水解、喷混浆化热水解,与高含固厌氧消化耦合,实现了高含固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徐斌教授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徐斌教授对推介会进行了总结。他提到,在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间,高校有很多水专项科技成果,这些成果要和企业相结合,把科研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才会发挥有效的形式。推介会很好的响应了水专项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政策要求,同济大学还有更多的科技成果,并希望同济大学能和企业进行进一步的合作与交流。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黎雷主持会议
为助力水处理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推广,江苏省(宜兴)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承担了水专项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推广机制的任务,并结合技术特点和各参与单位的优势,打造了水处理科技成果系列推介会。推介会分为走进高校和走进企业2种推广模式,尝试通过走进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科院生态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一流科研院校组织系列专场水处理科技成果推介会,搭建技术与产业的高效链接平台,实现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后续推介会将走进南京大学、中科院生态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等,敬请关注。
· END · 


    关注 中宜环科环保产业研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