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故事】靠一根银针,有一颗红心的赤脚医生

 

辽宁丹东老知青武桂秋下乡插队的故事...





插队当赤脚医生那些事
武 桂 秋


我下乡在农村时,上级有个“6·26”指示,是关于卫生医疗系统的:全民普及针灸。这对于当时农村缺医少药的农民来说,不啻是一个获得健康的捷径,因为中草药和针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已经传承了几千年。

我有幸被派到附近驻军部队卫生连去学针灸,每天一大早就赶往离青年点很远的营房上课。

首先,得记住全身的穴位,这不难,我下工夫苦背了几天就记住了,难的是敢下手扎针。别看小小的一根银针,很细,可那是往肉里扎啊,谁肯让你做实验。我只好在自己身上反复练习,我掌握了一个要领:就是瞅准穴位,快速进针,因为神经都是分布在皮肤表层,当针进入皮肤后,无论你怎样提拉捻转,只有酸麻胀的感觉,患者不会感觉疼痛,这样,人们就比较容易接受。我的这个经验还传授给其他学员,并受到老师的表扬。

成功之后,便给生产队的患者扎针。当时正是春季流行感冒高发期,大部分病人发烧,咳嗽,嗓子疼。我根据所学,分别给他们扎天突,合谷,太阳,风池,曲池等穴位。你别说,还真有效,治好了不少感冒患者。我也有了成就感,每天起早贪黑忙得不亦乐乎,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

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老人,小孩,我都照扎不误,后来,在一次进修时听说一个部队卫生员在观摩表演时扎“天突”穴,由于进针过深,扎在肺叶上,造成气胸,没抢救过来,患者当场死亡。我吓得再也不敢轻易碰天突穴,真是后怕啊!



那时农村常有婆媳或夫妻打架,当场气昏休克的,我经常半夜五更被找去为他们扎针。你还别说,找准“人中”穴,一针下去,保证苏醒。

记得有一次到老姜三婶家,他家的大黄狗没拴住,还没听到它叫,我大腿上就挨了它一口,真是咬人狗不露齿,他们家人赶紧把它控制住。第一次被狗咬,可真把我吓坏了,我几步奔到屋里,跳上炕,脱掉外裤拼命挤被狗咬伤处。血顺着犬齿眼往外流,虽说流的不是很多,但我还是很害怕,眼泪也不听话的跟着往下流。那时也没有说打狂犬疫苗的,现在想想都很后怕,是老天在冥冥之中保佑我,几十年都过去了,我没有得狂犬病,要知道,狂犬病隐藏期最长是20年啊,而且是百分之百的死亡率!

过了好一会儿,狗咬的地方不流血了,我擦干眼泪,定了定神,又接着给老姜三婶针灸。为这事,她心里很是过意不去。通过这次被狗咬的教训,我后来出诊,都拿着个棍子,以防不测。

那几年来我始终这样为社员义务服务,在当地也小有名气了,很远的地方都有人来找我扎针,我享受在为人民服务的忙碌与乐趣中。

记得还有一次,正赶上雨季,我被找到河对岸去给一个孩子治病,天下着瓢泼大雨,那时交通不方便,无法到市内医院去,我一看,孩子高烧39度多,赶忙打了退烧针,又做试敏,准备打青霉素,20分钟后,一看能打,就赶忙配了药,给她注射,要知道,这在当时就是最好的消炎药了。不过,孩子太小,我不敢打完针马上离开,又观察了一个小时,看见她退烧了,平稳的睡着了,才往回走。

到河边一看,河水已经涨上来了,木桥被洪水冲没了,我把药箱举在头顶,下到湍急的河里,深一脚浅一脚的与洪水抗争着,走到中间,头一晕差点倒在水里,幸好被送我的人扶住了……回到家里,我像落汤鸡一样,也病了一场。



注:网络资料图片

我,一个下乡知青,义务为社员看病,大妈大爷也把我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关系特别融洽。

有一位社员,叫王洪运,他是老犯神经性牙疼,一着急上火就犯病。只要我分别在他两手的合谷,牙疼穴,还有上下关穴,颊车等各扎一针,立马见效止痛,屡试不爽。当时农村条件很差,有不少社员患上了慢性气管炎,关节炎,胃病等,我坚持每天给他们扎针,为他们减轻病痛的折磨。

农民是最淳朴的,你为他做了一点点事,他永远记在心里,加倍报答你。我在生孩子时,他们把从嘴里省下的鸡蛋拿给我(当时农村很穷,衣食无着),我真是热泪盈眶!我与老乡们非亲非故,可他们关心我,照顾我,使我这个城里长大的五谷不分的小姑娘,就像是在亲人家里一样。

经过十几年的磨练,我已经与他们溶于一体,所有的农活,家务活我都样样精通,像蒸糕,做豆腐,养鸡鸭鹅猪,做鞋,棉的单的,棉袄棉裤,扎笊篱,扎笤著等等,都会。

我当时给乡亲们看病全是义务的,只收点药钱。我下地干活也背着药箱,随时随地为社员服务。那时,很少打吊瓶,除非有了重病才打肌肉针和吊瓶,不像现在,有个小感冒都得打吊瓶,一打就是十天,半个月。我真担心将来有了大病可咋办,血管都破坏了,又产生了抗药性,真是不敢想。

我在生产队里当赤脚医生时



直到1979年我抽工回城,才结束了这十几年“赤脚医生”的工作,告别了我生活十四年的农村。这里有我的青春,我的汗水,泪水,有我的欢笑,痛苦,还有我难以磨灭的回忆。

正是这么多年的艰苦磨练,使我由一个乳臭未干的黄毛丫头,变成了白手起家的小媳妇,体会了“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无奈与艰辛。痛苦是最好的老师,它教会我如何成长,如何做人。也教会我遇事不慌,百毒不浸。经过那时艰苦的磨练,我相信,再难的事,我都能应付。我现在怀着感恩的心,珍惜每一个属于我的日子,尽情的享受生活的每一天。闲暇时上网学点知识,充实自己,争取不被时代淘汰。

──────────────

本文节选自作者个人QQ空间

作者简介

武桂秋,辽宁丹东老知青。丹东八中毕业后,1965年十六岁时上山下乡插队到市郊蛤蟆塘公社金山五队。十四年后,1979年招工回城,通过自学考试获财经中专、经济管理大专毕业证书,从事企业财务工作直至退休。







本文作者:伍桂秋 编辑:lyj1947


    关注 一壁残阳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