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节课的两个半月

 

又到了说再见的时候。...





跟三节课的缘分,源自一次偶然的聚会。朋友说正在听一场产品讲座,要晚点到。我就好奇,这讲座要好到什么程度才能让一个吃货连饭都不顾?于是立马去打了个酱油。

那是和三节课的第一次相遇,当时还只是Luke和布棉俩人临时搭的台。16年返校后,正愁不知道怎么把自己的产品经历梳理成体系化的知识框架时,三节课的产品经理进阶课开始内测,赶上了最后一期。当时学的很痛苦,一方面是作业量极大,很耗时间。另一方面,当发现自己在许多底层逻辑上有缺失时,会有很大挫败感,也对过去的错误决策很遗憾。好在熬过了那几个月,顺利的拿到了奖学金。

第一次投简历,是老黄要收徒弟,不过是内容运营岗。其实当时我在学校,想干什么都可以,但在跟老黄那通1个多小时的电话里,彼此掏心窝的聊了很多之后,让我更坚定了自己做产品的初心,也因此没能做成老黄的徒弟。



第二次投简历,是离开腾讯课堂后,同事给我推了三节课三姐的微信。可惜当时没有产品的坑,再一次擦肩而过。

第三次,我决定重回北京。见到了Luke、布棉和老黄,更深入的了解到三节课的核心价值观。二话没说,就接了B端产品的工作,开始实习。

三节课是我目前做过的所有项目里,对价值观最有坚守,并且能贯彻执行到实际决策中的团队。这两个半月,是我的又一次蜕变,也是新的起点。

有很多问题,是之前曾遇到却没深度思考过的。在三节课,我不得不再一次面对,尝试去解决。如Luke所说,在这家公司解决不了的问题,换到另一家公司依然无法解决。换个角度,人生也从来如此:在和爱人相处的过程中解决不了的问题,换另一个爱人依然无法解决;在原生家庭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在新生家庭中依然无法解决……于是我不得不去面对,尽最大的努力解决,能干掉一个是一个。否则,就是在痛苦中无尽的轮回。

我享受我在三节课所经历的痛苦,也因此在离别的时刻格外眷恋。

变数

变数,是做产品的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的事。其实不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变数,有时会击垮自己的心理防线瞬间崩溃,有时会在失眠的夜里萦绕脑海,而有时,也会在不经意间给自己开启一扇天窗。

三节课帮我开了很多扇。对于跟自己所负责的业务之外的同事,都相处的很融洽,而在纵向的上下级关系中,其实一直以来,我都不曾意识到,自己缺失一种处理上下级关系,以及解决相关矛盾的能力,更没积累下方法论。于是各种问题纷至沓来,措手不及。庆幸的是,我能在三节课坦诚的跟同事吐露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当工作中出现问题时,我可以不绕任何弯直接指出问题,是由哪些事件引发的,对目前的协作产生了哪些影响,以及我们如何共同解决。

让自己变的可依赖

在工作中,信任靠的是给彼此交付的每一份产出,以及期间的沟通、行为。而积累信任的关键,就是你能否被其他同事所依赖。

互相依赖的基础,是一个人能否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换位思考,如果你跟同事认真的在沟通一件事情,突然大半天没有回复,让事件无法推动,或者沟通结束达成一致后,这件事从此石沉大海,并未像约定好的那样进展下去,你的感觉是什么?相对的,如果同事能够及时回应,约定好的事说到做到,在关键节点能及时同步到你,你的感觉又是什么?

另一个关键因素是,你的产出应该让其他人一看就知道下一步应该做什么。小到会议邮件,大到项目规划,都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专业能力。比如发评审会议的通知邮件时,你可以只写上XX时间需要XX等人在XX地点就XX事件开评审会,然后直接发出去,也可以在此基础上给不同的参与者添加他们需要预先查看的附件,介绍评审背景,把此次评审的核心目标以及期望得出的结果进行说明,更可以在开会前就提前与各个角色沟通好,当会议进行到与其工作相关的内容时再过来参加会议,节省对方的时间,也提高会议的效率。

做需求VS做场景

产品经理一直挂在嘴边的需求,是项目开展的基础。但在前期策划时,往往容易变成:为了满足用户的XX需求,我们要做XX功能,给产品添加XX特性。

如果更深一步思考,什么样的用户在什么场景下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时,才会需要我们提供新的特性?是否能帮助用户解决问题,较之前有什么提升?再进一步,这个问题是真的重要还是看起来很重要?会影响到多少人?是不是一个高频场景?不解决行不行?

当开始思考这些问题时,我们就从最简单的做需求,过渡到了做场景。

就企业内训而言,所有公司都需要让知识有沉淀,让员工有成长,让业务有提升。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公司都有采购内训服务的需求和能力,所以才需要对客户做区隔。假设一家公司每月的培训预算是员工薪水总和的5%~10%,那么老板每月至少要开出100万的薪水,才可能考虑购买价格5~10万的一次内训。可以预见,A轮以下的小公司很难达到这个标准,于是销售去拓展的方向也更清晰。

跟想要提升自身能力的大众用户不同,企业客户的需求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归根结底,这些个性化需求的背后,企业都希望公司能在自身的业务领域中获得更高的竞争力。具体到每天使用产品的用户,主要是接受内训的学员和内训项目的负责人(一般是HR)。HR的使用场景一是跟老板汇报学习情况、反馈效果,二是筛选优等生和差生,再就是随时随地了解员工的学习情况。围绕这些主场景,需求就能够一步步展开、完善,最终在MVP阶段解决最核心的问题。

起点

再过不久,就要在北京开始全新的生活。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尤其在人年轻的时候。做为最后一份实习,三节课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和局限,也让我看到了很多个自己。成长的路上,有时根本不需要人手把手带,只是在遇到困境时,需要有人帮一把,哪怕只是简单的一句鼓励,都可能让人从谷底爬起来。

三节课给了我很多鼓励。我也一定会把这份善意传递下去,让比自己强的人因我而变得不同,给身边的人带来成长和成就。足矣。三节课的朋友,咱们江湖再见~

最后,帮我的老东家打个招聘广告。如果你从事互联网行业至今还不知道三节课的话,很可能会被身边的同事默默超越哦。现在正在热招前后端开发、教学设计师及运营小能手,长期招聘90后实习生,职位描述可以到拉勾、Boss等主流招聘网站上搜索三节课查看。想毛遂自荐的朋友可以发邮件到:xuxiaohan@sanjieke.com勾搭HR姐姐~当然,也可以直接留言沟通。

题图:三节课“有可能大烩”全员合影


    关注 杨柳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