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冷的书也有高颜值

 

谁说社科书都是扑克脸?...



社科类图书,尤其是长销不衰的经典作品的装帧设计,有一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定势:风格比较庄重,色彩比较朴素。为了吸引更广泛、更年轻的读者,这种状况慢慢有一些变化,世纪文景的社科类图书就是一个例证,整体风格活泼鲜艳了许多,但又不失社科书应有的内涵。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护封、内封) 
储平设计
文景的编辑就此分享了一些做书的心得。

相比于文学书或者虚构作品的装帧设计,社科书在设计的基本思路上或许就有所差异,这是我从事社科图书编辑工作几年来的一个重要感受。

比如说,文学书可以在主题氛围的渲染方面更自由肆意地发挥,无论是温暖治愈,还是阴郁诡谲,都可以更为直接地进行视觉转化。但是社科书,尤其是文景的社科书,选题本身就偏严肃和经典,更多是常销书类型,所以我们考虑设计时的一个总体方向是,尽可能通过文案和设计,为一本书在当下争取最多的读者。
《贸易打造的世界》 周伟伟设计


也就是说,希望读者在网店或实体书店里第一眼看到这本书,感受到的不是距离和压力,而是亲近的欲望,甚至是“原来社科书还可以这样做”的感慨。这就要求设计师更费心思,达成更为巧妙的视觉转化,而不是说这本书很严肃、很有思想深度,就只是把这样的感受简单直接地传递出来;或是一本经典之作,就设计成古旧的风格。这其中要求方方面面的周全考虑和平衡,以及过不了自己这关就“死磕”下去的坚持。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护封、内封) 
储平设计
我可以分享些文景重版的社科书的经历。

2015年,我们计划再版常销多年的现当代政治学经典著作。以三本一套的《政治学说史》为例,开本选择了市面上不常见的、略宽但是整体感觉亲切的32开;书名则是将篇标题拎出,作为分卷副书名呈现,以使读者更能为具体的议题吸引;设计师请到台湾擅长社科书设计的黄暐鹏先生操刀。
《政治学说史》 黄暐鹏设计


暐鹏的提案一稿即过,对于见惯了各种“素色底摆摆字”这类社科书设计的社科编辑们,这样的设计真的是一次突破,又与这套书的整体气质和每个品种的内容相契合,也陆续听到了不少年轻同行的鼓励。不过,我们好像还是没有考虑周全!譬如有的译者就很难接受这样的设计,反馈措辞也很直接。看来是我们争取新一批年轻读者之心过于急切了,这一步迈得太远。

有了这次的教训,加之多年暗暗观察台湾甚至国外书装设计的案例,到去年,我们在社科书设计上用心用力的这种自觉,似乎明朗了起来。有位业界前辈曾提出,内容、设计和营销对于一本好书赢得市场大概各居三分之一的功劳。接下来要分享的一个例子,封面设计对于其销量增长而言,功劳可要占到一半甚至一半以上了,这就是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学经典——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数月前,我们又趁热推出了同为徐松岩老师多年研究、译注之成果的希罗多德《历史》。这套书的呈现得到了译者、同行、销售方和读者的一致赞赏。
《历史》 储平设计


编辑基于自身对一部社科书的设想,基于对可以合作的设计师之作品和风格的了解,达成一次既有默契又能为书增色的合作,实在是做出版的一大赏心乐事。我们最近可以达到这个水准的书籍设计还有《福柯的生死爱欲》和《铁道之旅:19世纪空间和时间的工业化》。
《福柯的生死爱欲》 许晋维设计
《福柯的生死爱欲》 许晋维设计


据说这是个颜值至上的时代,但是有一点不得不强调。一本书的装帧设计除了封面,还包括版式设计。在华丽的外衣下,书的版式及其所带来的阅读体验是否舒适,才是最重要的。文景的书无论封面是否做到了有突破性,编辑们最较真的一定是内文的版式,宁简勿繁,因书而设。毕竟,就算封面设计得再逆天,编辑们归根结底还是希望读者能真正地阅读,阅读自己用心编出的书。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陆智昌设计


文并供图/李頔


    关注 青阅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