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峰微观察】善待学生,不能只是送他们“最后一程”

 

小峰微观察,冷静看世界,温暖评人生...





日前,沈阳工业大学2018届毕业生陆续离校,为帮助广大毕业生方便快捷地抵达地铁站、火车站、机场,该校81名教职工组成“爱伴你行”爱心车队,用自家的私家车义务为2018届毕业生送站。院长、博导、辅导员、后勤工作人员齐上阵,只要毕业生们提前约车,爱心车队的教职工们就会准时守候在寝室楼前,免费把毕业生送到指定地点。(7月10日《沈阳晚报》



首先要为沈阳工业大学大大地点个赞。学生毕了业拿到了毕业证要离校,按照道理说,学校完全可以不用管那么多,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好了。但是,学校选择了自己组织教职工用私家车送他们离开学校,伴随他们“最后一程”,这是对毕业生的一种极大的关心,他们离开学校,成为校友的角色转换瞬间,也是带着温馨的记忆。

但是,学生毕竟是在学校里要过完三年或者四年的大学校园生活,学校对于学生的关心,教职工对于学生无私的爱护,“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概念,就是一种长期性对于学生关心的概括。为了配合宣传的需要,新生进校来一次轰轰烈烈的迎接活动,毕业生离校时轰轰烈烈地再来一次欢送活动,看起来媒体报道了,很有影响力,实际上,学生心里是怎么想的,他们是否真的认同这种育人行为的效果,我们考虑过吗?

“金杯银杯不如学生的口碑”,在校生和毕业生对于母校的文化认同,是最好的宣传载体。他们喜欢自己的母校,自然会到处介绍;学生如果不认同母校,他们的一句负面的评价,可能就会吓走一批考生。因此,如何真正将对于学生的关心落到实处,落细落微,不能只是计划和总结里的一段表述,而是应该成为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否则,永远只是运动式的,拍个照,写个报道了事,而学生心中只有两个字:“呵呵”。

比如,现在政府机关都开始大力推行“最多跑一次”了,我们的高校呢,对于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尤其是摸不到门路的学生,他们要解决问题的时候,有没有真正是一次性为他们解决难题,有没有让他们感觉到在学校办事,有家的感觉,还是签个字要跑断腿,到处被有嫌弃的无奈。一旦学生因为正常的诉求被自己的学校冷遇,他们的内心就不会有学校依恋感,无论你采用什么方式去联络他们的感情,都很难奏效。失去一个学生,乃至于失去一群学生,很容易,所以我们一定要慎重对待学生的诉求,真正有耐心、有爱心地去互动他们,不能冷脸相对,不能一问三不知,能够一次性就为他们搞定的事情,尽量不要让他们跑第二次,人的耐心总是有限的。

其实,对待学生,只要是能够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就行了,未必需要额外的过多付出。学校要办的事情很多,教职工的精力有限,能够在该做的事情上对学生文质彬彬,和气耐心,按照程序把事情尽管办好,就已经很不错了。在学生在校的三年或者四年里,能够把他们的事情都这样做好,就是完美的“全过程育人”了。

从这个意思上说,“最后一程”的关爱是需要的,也是很感人的,但是,相比而言,日常校园生活里的关心学生更为重要,天天善待学生,就算不送他们“最后一程”,他们还是照样爱着学校的。

文|宣传部 朱小峰
图|来源网络


微信:zjszy1911

编辑:吕嘉萍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投稿邮箱:

00020@zjbc.edu.cn


    关注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