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现场直击】李小龙:突发事件中的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健康论坛演讲。...





文字稿由糖心理整理。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时间:周六 2018-06-09

主题:突发事件中的危机干预

演讲:李小龙   主任医师  危机干预专家

我在我们医院不仅做心理治疗,也参与危机干预的工作。因为挂着危机干预的头衔,接触这类事情就比较多。我今天的演讲,主要聚焦于突发事件的危机干预,不说具体事件,说一些基本原则。
01.什么叫突发事件?
简单地说,突发事件有两个要点。

第一个,事件出乎当事人意料,我们完全没准备它就来了。

我个人主要是做精神动力学心理学治疗,所以思路和理解都遵循精神动力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通过预期的方式去寻求一些掌控感,这样的话,事件的发生对我们就不会有太大冲击。

比如,大家去算命,算命先生告诉你,你接下来这个月或一年会碰到灾难,可能是血光之灾或者口角冲突。当你知道之后,你心里就老有个东西放在那儿。接下来,如果你碰到一些让你觉得特别冲突,或者特别受伤的事情,你会觉是命中有此一劫,就不会觉得这个事情难以承受,这个叫预期。

手术中外科医生给病人讲手术的过程,交代一些事情,包括可能的意外,病人开始或许很焦虑,知道了这些事情,反复想过,做手术时就不太焦虑了,这也是预期。

如果对发生的事件没有预期,突然就来了,有时候我们就会措手不及。

第二个,事件本身的应激强度超过了我们目前心理应对的能力。

我们从小到大在现实生活中历练,都形成了一些事件的应对能力。有些事情是我们可以应对的,有些事件是我们无法应对的。如果事件冲击力,就是内在张力过强,超出目前的应对机制,我们就可能出现问题。

具备这两个特征的事件,就有可能引发我们所谓的创伤。这些突发事件,包括各种灾难,各种人为的事件,乃至日常生活的事件。

至少在临床工作当中,创伤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创伤不一定只是我们看得见的天灾人祸,也可以隐藏在很细致,非常琐碎的现实生活中。

比如,一个妈妈对孩子的拒绝。当一个孩子深情看着妈妈,妈妈眼光离开,或者完全不去回应,这种事情在成人看来影响非常非常小,但对这个孩子来讲,它的创伤性影响不亚于一次车祸或者一次生离死别。

童老师、吴老师前面讲的是,有些来访者能说出来很多心酸血泪的经历,另外有些来访者则说不出。他们的全部成长经历看起来都很好,成长很顺利,家庭很富有,父母也很关心他,这不是他们的防御。那为什么还会出现问题呢?而且是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到了人格障碍的程度。

你追溯他们的成长史,再追溯下去也还是日常琐碎的事情。如果你用心去感受,你会发现,对于那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发生那样的事情就是巨大的伤害。

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强调危机事件的两个特点。造成创伤的危机事件是相对的,要看对谁来说。

5.12汶川地震我去了现场,我后来也参加了很多危机干预。有些危机现场很惨烈,具有很强的震撼力,极具创伤性,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这些人也不是个个都过不来,大部分人还是过来了。当然精神病性或者急性精神疾病发病率比通常要高,甚至有的人现在还在做长期的干预。但大部分人还是最终完成了哀伤和丧失的过程。

所以,我们在做危机干预的时候,要客观地看待这个危机,包括它有什么样的含义以及范围。我还是喜欢人本的说法,就是我们还要看到每个人内在都有恢复和疗愈自我的力量。
02.突发事件的结果是什么?
第一个是个体对付过去了,获得成长。

什么叫对付过去?不是视而不见,是完成了丧失和哀伤必要的过程。就是我们中国人说的,吃一堑长一智,或者在哪摔到就在哪爬起来
。就是我们不断获得内在的经验,同时变得更加有力量,能够应对现实处境。

第二个是PTSD。这个大家知道。

第三个是急性精神障碍。这个我在现场碰到过,并且亲自主持治疗过。

创伤引起的结果有这三种。这三种中,大部分人获得了成长,少部分人是有PTSD,更少部分人可能当时就崩溃了,产生急性精神障碍。
03.应对突发事件的3种方式
在心理上,我们有几种不同的应付方式。

第一种是成熟的应对机制。比如直面。

我们面对灾难,我们本身是可以获得成长的。我相信,我们大部分人都能够做到。我一次一次去灾难现场,一次一次感受到,除了确实需要我们帮助的人之外,大部分人能够很快找到自己的应对方式恢复过来。这是一种成熟的心理状态。

第二种是神经症性的应对。

我们在碰到突发事件时,可能会动用一些不成熟的防御机制。比如隔离,隔离就是我对这个事情没感觉。不管是亲人去世,还是目击伤害现场,看到的一瞬间情感非常强烈,马上把情感屏蔽掉,我能讲述这个事件但我没感觉。

这一类的防御叫做神经症性的防御。不是完全成熟的,会导致一些问题,甚至导致一些临床症状,比如焦虑症或者PTSD之类的症状。

第三种是不成熟或者精神病性的应对。

面对突发事件,没有办法真实面对,也没办法用隔离那一类的机制,用的机制更原始。比如否认,就是这个事情明明发生了,他看到了也经历了,但却觉得没有这个事,完全否认掉。类似于人格分裂,把那一部分完全割裂出去。

还有就是精神病性的防御。在动力心理治疗中,所有精神病性症状都是一个防御。

精神病人为什么异常?因为他们没办法接受现实世界的真实性,要用自己的内心世界替代现实世界。比如妄想,妄想的含义就是,他认为这个世界就是他想象的样子,完全用想象替代,而且坚信不疑。

实际上,他们完全从现实中撤退离开了,这是完全有问题的应对方式。

从心理成熟度上来说,应对突发事件最重要的方式是退行。

最典型的情节是,听到亲人生病或者死亡的消息,本来好好的人一下子什么都做不了,吃喝拉撒都要别人照顾,真的就像婴儿一样。在心理意义上,象征着从一个独立运作的成人状态,一下子退行到被照顾的幼儿状态。因为他无力做一个20岁的孩子,那个对他冲击太大了,他应对不了。

进一步讲,这是从独立向依赖方向退行。我们的心理成长,是从依赖到逐渐独立的过程。我们从成熟返回到依赖状况,会获得一些好处。比如我碰到搞不定的事情,爸爸会帮我搞定,妈妈会给我一个温暖的怀抱来安抚我,这是退回去的好处。

我们没有办法独立应对意外事件的时候,就会回到早期。想象会有一个妈妈的怀抱在等着我们,或者有一个强有力的爸爸帮我们搞定这件事。所以,在创伤的结果里面,PTSD也好,创伤引发的一系列人格障碍或者神经症也好,这些都多多少少包含着退行的含义。

面对意外事件的时候,核心实质是哀伤和丧失。

人一出生就需要一个建立亲密关系的对象。最早是我们的爸爸妈妈,后来是我们的亲戚朋友、同事、熟人等等,这个叫客体。

动力学有一个学派认为,我们一生下来就要找一个客体,与他建立关系。如果没有这层关系,你只是给他吃饱穿暖,他甚至可能死掉。也就是说,寻求一个客体,与这个客体建立关系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或者叫精神本能。

每一次意外事件或者创伤,其核心含义其实就是一个客体的丧失。客体丧失可以是从我丢掉一个我特别喜欢的东西,到人世间最惨绝人寰的生离死别,这些都是客体丧失。

客体不一样,引起我们内在的震撼也不一样。如果是丢了一个东西,我们可以再买一个也可以干脆不要了。如果是一个至亲至爱的人的去世,相当于把这个人基本生命,生存的根给抽掉了,所以会遭受到非常剧烈的伤痛。

我在这里想跟大家强调客体丧失的重要性。如果你们感兴趣,可以多看一些动力学在这一块的理解。
04.危机干预的实施
第一点,危机干预人员要有所需的专业素养。

第一,要有临床心理工作者的基本素养。刚才吴老师讲的时候,有同事反复强调,那个很血腥,那个不能碰。你如果去危机现场,展现在你面前的就是血淋淋的现实东西,你不碰也得碰,这就是危机干预。

吴老师去监利,我们也去了。在哪里最惨烈的场面是什么?人困在船上淹死了,最后尸体打捞上来,泡了好多天,一捞上来头那么大,整个皮肉就是被泡过的,有的地方崩的很紧,有的地方腐烂了,捞上来是一股子味道。家属认领尸体是必然环节,作为心理干预工作人员,我们必须要在现场,这也是必要环节。

那时候,不是你碰不碰的问题,你得站在那里,你得看到那个情景,你得去闻到那个气味,你还得去面对家属,面对他们亲人去世的那种悲伤,那种惨痛的反应。

这个需要有专业素养,不是什么人都能去做心理危机干预。

第二,要有临床心理治疗经验。做心理危机干预,这里面不仅有你怎么工作的问题,还有一些具体的技术。我做过的心理危机干预,有我平时做心理治疗积累的经验,你要是没有这个经验积累,你那个干预就是挂空的。

为什么说个别治疗的经验在这里面很重要?因为用不同的思路跟救援对象沟通,效果完全不一样。

比如,在一个危机干预当中,我换了两种思路。用第一种思路去沟通的时候,这个救援对象瞪着我,对我很愤怒。

我定了定神,然后换了一种思路。换了一种思路之后,他的眼神就柔和下来,紧绷的身体也舒缓下来,最后把手里拿着要自杀的刀扔掉了。这就是不同的思路,这个思路哪里来,不是从书上来,更多来源于我们日常的临床心理治疗经验。

第三,要有相关的工作经验。最好有一些预热的工作经验,比如说社区的,比如说心理热线。我们医院就有心理热线,我们对他们也有督导。这些东西就是预热,就是你不断参与这些事情,不断接触这些事情。你不能像一个无比纯洁天真的天使,一下子放到滚滚红尘当中,那你做什么危机干预,你自己都需要干预。

第四,要接受培训。一个是定期的常规培训,一个是面对特殊危机干预对象的专业培训。

第二点,就是协同工作。

第一,要跟大家强调的是,危机干预工作只是整个现场救援的其中一环。

我们有些同事,特别是我碰到的一些志愿者,因为是第一次,就像一个孩子拿到新鲜玩具一样觉得好玩,去到哪里都说自己是做心理危机干预的,好像整个现场都要围着他转,好像心理危机干预能解决所有问题,其实他忘了心理危机干预只是整个现场救援的一部分。

我们在监利的时候,感觉特别深。因为去的人都是遇难者家属,人家人生路不熟,基本生活物品、当地的交通都搞不定,去了就是人在异乡的感觉,这是他们最迫切的问题。

我们整个救援体系当中就有这么一个环节,当地有关部门组织所有工作人员,三人一组,形成很多个接待小组。每来一个遇难者家属就由一个小组负责接待,接待负责干什么呢?就是日常生活,交通安排,以及一些具体事件。

监利县政府把当地所有的宾馆、旅馆全部包下来,就是为了统一分配、调动。正因为这样的安排,那些家属一到当地马上就安顿下来,所有生活细节都安排妥贴。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开始进行心理干预。如果我们一去就只是跟别人谈,你站在哪里谈?站在机场?站在车站?人家住都没有住下来,你怎么干预?

记住,我们的专业工作有它的重要性,但在危机干预中只是一个环节。

更早一次,我和童院长一起做危机干预。要是当时没有应急办调用消防车帮助我们抬升到一定的高度,你跟那个要跳楼的人话都说不上,你做什么干预?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的位置在哪里。

去做心理救援,很容易激起工作人员的自恋,好像很多事情我都搞得定。实际上,有很多东西你搞不定。

第二,就是因为这个样子所以强调跟各个方面的协同的工作;

第三,就是要充分了解资料。

然后安排人员,信息交流,现场培训,然后实施。

关于危机干预的现场实施,最重要的是做我们能做的事情。用老百姓的话,叫做见眼生情。

你去危机干预的现场,首先能做的事情是什么?人家一堆人站在那里说话,有政府工作人员帮助他们。别说理解共情,你搭个话都搭不上,这时候你可以做什么?看见他们在那里说的口干舌燥没水喝,赶快去找个水壶烧一壶水给每人倒一杯水,如果有条件的话加点茶叶,这就是那个时刻最好的危机干预。

这就像在家里面。什么事情都摆着没有做,然后就去高谈阔论,这很无聊。

你去现场就是现场的一员,把你当下能做的事情先做好。不要老是端着,说我要去找人做一个什么访谈,给他一个什么解释。你老这么想,根本没法做这件事情。

另外,我们要考虑援救对象当下最迫切的需要是什么。比如,别人已经身体很虚弱了,那我们就联系县医院办理住院,这是他最迫切的需求。如果你去了就找人家谈,都不顾忌人家最基本的身体情况还做什么干预。

然后是恒定的陪伴。这个跟心理治疗是一样的,如果没有恒定性,危机干预一般也做不好。

然后是倾听与理解,包括交流。如果合适的话,给一些专业建议。

后面这几个操作,都是我们日常心理治疗经验在危机干预中的实际应用。比如,你怎么去倾听,怎么去理解,怎么跟随话题,怎么从这个话题帮助来访者促成相关的表达,怎么在设置范围内给来访者适当的建议,帮助他实际的支撑。
05.危机干预的技术
我说两句话跟大家分享。

第一句话,技术不重要。为什么说技术不重要?作为专业人员来讲,我们作为一个有真实生命的人去跟另外一个受到伤害的人进行交流。这样的交流才能跟干预对象交流的起来。

如果你只是拿着技术跟人搞,人不在场,生命存在不在场,你根本搞不好。所以说,技术不重要。

第二句话,技术很重要。为什么说技术很重要?因为在这个交流当中,确实有技术的含义在里面。

我跟童院长有一次去危机干预现场,我们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他们把高音喇叭撤掉。为什么要撤?理由很简单,高音喇叭喊是单向的,就相当于你在给人一个灌输。你越灌输内在张力越强,撤掉高音喇叭是让他有一个压力的舒缓。进一步是需要双向的交流,所以我们就要消防车上去,这个就叫做技术。

你要明确,特定的专业技术是需要的。但单是强调技术,没有生命本身的感受是不行。

这两句话我都写在上面,一个不重要,一个重要。有点像强迫症,不能确定到底重要还是不重要。妙就妙在重要与不重要之间,大家自己去琢磨。

最后强调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自身非常重要。比如专业受训,比如自我体验,比如循序渐进的积累,包括平常在个案中积累的危机处理的经验。

个案中有危机需要处理吗?有啊!病人突然打电话给你说,李主任,我前天跟你谈完我就不行了,我恐怕要自杀,或者要跳楼了,怎么办?我们做临床个案,时不常就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你得去处理。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危机干预,你能处理这些东西你就有经验。

还要有同辈分享,有支持。我们心理医院就有很好的分享机制,然后还有更多的资源。什么叫更多的资源?比如,我们做这个事情有医院垫底。比如,我们出去做,要保证工作的持续。这些都是危机干预非常重要的事情。

以上是分享一些感受,不针对具体事件。如果碰到具体事件的话,我觉得也都是可以用的经验。

至于大家书上看到的程序,首先了解情况、制定方案、加以实施,那个我觉得多半是写书的人写着高兴,到了现场没有那么规整的东西。

我强调的是,我们作为一个真实的生命,与另外一个遭遇伤痛生命的相遇,我们能够尽可能协助另外一个生命恢复到他的常态。这个是我对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解。

谢谢大家。
李小龙“客体关系”6天集训
可能是“精神动力学”讲的最好的人
去年1分钟售空,今年了解一下吗?

了解课程详情,戳这里哦。


    关注 大学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