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今天最高温35℃,遇到“热死人”的高温天,该如何做好身体防护?

 

“要命”的夏天...

上海中心气象台今天(7月13日)5时发布:晴到多云。东南风4-5级,长江口区阵风6级,最高温度34-35度。


实际上,除了上海地区外,像重庆、安徽、江苏、山东、广西等等全国大范围内都迎来了持续高温。赤日炎炎似火烧,难耐的酷暑时节,各类使人体致病、致伤的危险因素也随之上升。

据媒体报道,近日,在国外,加拿大魁北克省遭热浪侵袭,气温高达34℃,湿度指数超过40。连日的高温下,已有逾70人不幸死于炎热导致的各种并发症。

在国内,一位来自镇江的七旬老人在高温下表演空竹,不幸猝死;陕西省安康市就有一名驾校学员在练车期间因高温突发疾病,直接猝死;一位郑州送外卖的小哥高温下高强度劳动险些猝死……

每年高温天气下猝死的新闻屡见不鲜。高温、高湿、强热辐射天气会造成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造成身体不适,甚至“要命”。


猝死大都是心脏问题
所谓猝死,严格来说是指当事人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因为某些原因突然发生自然死亡,而且时间很快,一般都在一个小时之内。而真正的猝死中,心源性猝死占了80%-90%,绝大多数猝死都与心脏有关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所说的猝死,并不是严格按照医学标准来的,但这些突然死亡在事后查找原因,会发现几乎绝大多数都能归结到心脏原因,其中大半都属于心律失常。
有些患者本来就有恶性心律失常,因此发生猝死;有些患者,是因为心梗之类的原因发生死亡,但直接致死的还是心梗或者其他疾病引起的恶性心律失常现象。因为心梗会导致心脏血运出现问题,让心肌坏死,同时心跳突然紊乱、停跳,而患者的死亡恰恰与后者有直接关联。


气温超过31℃就要注意
据调查显示,一旦城市气温低于-5℃,或者高于34℃,疾病发生和死亡率的曲线就会直线攀爬,其中尤其以身体虚弱的老人最容易出事。

当然,要预防可不能等到34℃再有所动作,据研究显示,当气温>31℃时,老人这样的特殊群体就已经不太能耐受,需要开始提前预警、采取措施了,否则疾病随时可能偷袭。



而从诸多高温引起心脏猝死的病例来看,即便是之前全无心脏病史的人群,依旧可能倒下。因为,没有病史并不代表没有疾病,也可能患病而不自知;更重要的是,在气温超过33℃时,人体的新陈代谢会显著高于正常温度时,猝死风险也更大。

高温对血液循环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当气温超过33℃时,人体新陈代谢显著加快,心率加快;人体大量排汗,全身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血流量增大;这些都增加了心脏的负荷。

同时,辛劳的心脏,在高温天却可能“吃不饱”。因为体表血管扩张,皮下血管的血流量比平时增加了3-5倍,反而影响到了心肌供血,加上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空气中湿度增高,含氧量降低……这些因素都可能让高温“逼停”心脏。
要注意的是,即便是健康人群,身体各方面素质都很好,在极端条件下,一样可能突然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比如在饮酒、吸烟和过度劳累后,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的现象。而极度的交感神经兴奋本身就是恶性心律失常的重要诱发因素。而高温同样可能引起交感神经的兴奋。
提醒:这些“高温病”要注意防一防。


冷中暑


天气越来越热,很多人在办公室、家里的空调温度也是越调越低,室内外气温悬殊,人从过于凉爽的房间一下进入到烈日炎炎的室外大“蒸笼”,人体自身的体温调节中枢“失灵”了,不能迅速适应冷热温差较大的变化,容易出现“冷中暑”。

症状:轻症头晕、乏力、恶心、呕吐;重者高热、昏迷、抽搐。


热射病(中暑)


热也是一种病,最严重的就会出现热射病(重度中暑),病人除了有主观感觉上的头晕,口渴,不舒服,还可能会出现呼吸循环的衰竭,体温可以飚升到39度、40度或者更高,到最后血压开始往下掉,呼吸明显困难。但是有一些病人耐热力很差,会觉得很烦躁很焦虑,所以血压也会升高,甚至有的会飙升到很高的一个水平。

征兆:热痉挛、腹痛;高温昏厥、昏迷;虚脱、休克;血压下降;呼吸困难。


心脏病
1、室颤——电解质失衡

室颤全称为心室颤动,正常的心脏收缩是有规律的,如果心脏乱跳,不仅血供应不足,有可能就会突然猝死,这是一种最严重的心律失常。

天热发生室颤最主要就是过度的出汗以后引发严重的电解质紊乱,最后导致室性心律失常。



2、心梗——低血压

血压很低的时候,心脏和脑子的供血都是不够的,再加上天热出汗多,血液的粘滞度高,病人就有可能出现心肌缺血,最严重的就是血管里面的血液形成了血栓,堵住心脏的冠状动脉,发生心肌梗死。

天热的时候人会变得烦躁,整个心脏的耗氧也在增加,一些心脏病的人由于烦躁连吃药都不想吃或者忘记吃,这些情况都有可能让他原来的心脏病加重或者血管里冠状动脉长血栓,发生心肌梗死。

血压低,心脏向外搏血就会减少,如果血容量很低,可能脑子的供血就会减少,肾脏等其他重要的脏器都会受到影响。心脏的做功需要很多的能量支持和很好的压力供血才能维持我们正常的生存。

高发人群: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心脑血管病的人群、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高温坚持户外运动的人。
如何做好防护工作?
1、少吃高油、高脂等难消化的食物,饮食中注意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钙,增加豆制品、蛋类、瘦肉,多吃水果、蔬菜等新鲜绿色食品。

2、多喝水,但水温不宜过高,应少量多次饮水,注意补充盐分与矿物质,不要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避免饮用过凉的冰冻饮料,除非有医生的指导,不要擅自食用盐片。

3、在外出时,要做好防晒措施,穿着清凉、宽松的衣服,戴上遮阳帽、太阳镜,或使用遮阳伞,并涂抹SPF15或以上的防晒霜。尽量避免正午时段出行、暴晒,不要呆在日晒强烈的地方,比如广场、海滩等,尽量将时间安排在早晨或者傍晚,并且尽量多在背阴处活动或休息,避免太阳直晒。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物,如藿香正气丸、仁丹、十滴水、风油精等。

4、要保证充足睡眠,有条件可在中午最热时间段选择午休,睡觉时避免电风扇或空调直吹。重老、幼、病、弱等高危人群尤其要警惕中暑风险,工作或运动强度过大的人,有可能脱水,更易中暑。

5、当已经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加重且胸闷憋气,尤其已经感到头晕、意识模糊、虚弱,甚至晕倒的时候,要立即停止一切活动,迅速找到背阴或凉爽通风的地方或背阴处休息,想办法迅速降温。

综合 | 网络、金陵晚报
你可能还会感兴趣:

  • 多起游客突发心脏病!中老年人夏季出游,不做好这些,后果不堪设想
  • 反派演员计春华不幸病逝令人唏嘘   55—61岁年龄段这些病不可不妨
  • 可怕!心肌梗死过早死亡可能因为生活中这四件小事


    关注 心脏病防治联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