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荒岛到艺术巡礼之地,这可能是日本地方创生最好的形态

 

给一个地区、一片故土带来更多未来的可能。...





2014年,“地方消灭论”引起了日本主流社会的关注:研究发现,地方人口持续减少造成了许多地方乡镇的消失,地方人口的急剧减少给日本社会的整体发展带来极大负担。自此拉开了日本社会新一轮“地方创生”的序幕。

几年过去,经历了县市吉祥物大战、开设追求高产品附加值的果园、兴建大型综合设施等过程,成功与失败并存,地方创生的思路变得更加明晰。从一开始对品牌的热逐再到后来对特色产品的挖掘,许多人认识到,模板化的发展计划书是无法落地的,地方创生的成功是项目、资产、人、现金流、组织五种因素形成合力的结果,而非单一特色的再优化。这一思路的成功代表,是当初被日本政府划归为“边乡”的香川。



香川县有着诸多小岛,因人口过疏有些甚至已成荒岛

香川县是日本四国岛面积最小的县,这个下辖8个市的一级行政单位(相当于中国的一个省)人口仅有九十多万人。今天的香川,是整个濑内户艺术祭的主角,但一开始与周边县比起来这里处于劣势。

相对周边保有多种传统文化的县,香川的传统特色不多。能拿的出手的,只有赞岐乌冬面了,香川县是日本古代赞岐国所在,赞岐乌冬面在日本享有广泛的声誉。过去,外地游客来这里,只会想到乌冬面。一天吃三顿乌冬面,就感到厌烦与无趣,一般不会停留超过两天。“香川县不能只靠乌冬面”,单一的传统特色创造的经济价值有限,而且会像黑洞一样吸引所有的注意力。

当地人意识到这个问题,放弃了依赖传统特色的思路,发掘出自身的另一种优势。

1958年,时任香川县知事(行政长官)金子正则认为建筑不能只提供功能面的需求,更要让城市在精神层面也变得富有。于是邀请到了初出茅庐的建筑师丹下健三,来设计香川的县政府厅舍,这是丹下健三的第三个作品。30年后,丹下健三获得了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普立兹克奖,此前的日本社会颇有一种文化自卑情结,而丹下健三拿下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激发了日本的民族信心,几乎被奉为神明。这让当初金子正则的决定成为了神来一笔。



厅舍以传统建筑五重塔的结构手法设计,用混凝土修建,是现代与古典的结合

后来,香川下辖的直岛为了提升本地知名度,立志要建一座与县厅舍相呼应的建筑。这一项目的投资者喜好艺术,就邀请1995年获得普利兹克奖的安藤忠雄为其量身定做三个艺术品展场。濑内户岛上的建筑容积率有所限制,所以安藤研究地形脉络后,决定往地下盖,这就是于2004年落成的地中美术馆。很快,直岛町政府又与企业、投资人一道,邀请2010年获得普利兹克奖的妹岛和世设计了直岛港口服务中心,邀请与妹岛和世一起获奖的西泽立卫来设计丰岛美术馆。



地中美术馆与其内的展品

这些著名建筑成为了香川吸引游客的核心景点,打下了资产的基础,但这还不是香川县地方创生的突破点。2010年,香川政府与企业合作成立委员会,经过周密策划,邀请大量艺术家,举办了第一届的濑户内国际艺术祭。但香川多海岛,交通不便,于是由县知事出面,游说航空公司开设海外直飞县治所高松市的航班,打出“国际观展”旅行的一大卖点。国际艺术祭还对介绍游客来此观展的旅行社发放补贴。第一届国际艺术祭,吸引了大量的客流,成为本来处于劣势的香川扭转命运的拐点。

对于香川,从一开始做国际艺术祭就没打算做成噱头,所以没有急功近利的置入艺术家原本的作品,而是与艺术家深度合作,请他们结合当地文化的内核加以发挥创作。一些艺术家甚至在岛上花一年时间去采访。



草间弥生的艺术作品 海边的南瓜,就坐落于直岛

另一方面,人的因素也不容忽视,如果仅仅是吸引外部游客,本地人作为旁观者,地方创生就很难可持续。激活当地为数不多的民众是国际艺术祭策划的重要一环,于是艺术祭委员会提出了整合岛链,共创艺术的主题:直接参与方面,引导艺术家花更多时间与岛民沟通,试着让岛民参与艺术创作,为自己的创作感到自豪,成立了志愿服务游客的“小虾队”,即解决了主办方人手不足的困难,又解决了本地人对活动隔岸观火的距离感;文化梳理方面,组织民众将当地流传甚广的民间故事传说加以整合,并找来著名的剧团将其改编成话剧等形式,使得本来特色并不鲜明的本地文化吸引力得到提升;本地消费方面,因为大量的游客涌入,交通等市政系统的边际成本下降,当地人往返于各岛之间的活动比过去频繁了许多,艺术祭激活了当地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出行与游乐、消费。

第一届艺术祭迎来了93万人次的游客,第二届增加到107万人次,此后一直稳步增加。香川县因而获得第一届日本旅游赏,被誉为是一个「可持续的事业模式」。经济层面来说,第一届艺术祭香川县政府与当地企业共投入约12亿日,创造了132亿日的直接与间接收入,创造了十多倍的经济收益。除了经济层面,香川的地方创生事业还成功打造了濑户内国际艺术祭这个强力的文化资源,许多本来已经完全荒废的岛屿被盘活,成为文化祭的其中一站。



濑户内国际艺术祭的官网,也充满了艺术气息,并覆盖了中文在内的多种语言

总结香川县地方创生事业的成功经验,无论是对活化区域经济还是特色小镇建设,都有许多启发,按项目、资产、人、现金流、组织等要素梳理,有以下几点:

1.不依赖传统特色产品做品牌

当地有特色产品,一定要紧抓不放做出品牌,这是在地方创生的浪潮中的常规思路。但香川县尽早的考量了赞岐乌冬面这一特产带来的收益,认识到其导流能力强但转化能力弱的性质,选择了抛开对其的依赖。虽然后期也经常拿“乌冬面之国”来作为宣传点,但主要的策划并以此为核心。

放眼日本全境,牛肉、猪肉、鱼肉、海鲜、稻米、山川、河流、海岸,这些都常被地方当做特色来宣传,但相互之间的差异化其实不明显,都是日本随处可见的东西,只是名称不同,也没有社会共同认可的故事,没有打造强势品牌的条件,以此为核心展开地方创生很难成功。

2.确立本地文化的主体性

虽然香川县本地文化并不强势,但在于艺术家的合作中始终保持文化的主体性,要求艺术家根据本地文化做创造,而先期的几位建筑艺术家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例如根据环境设计的地中美术馆。这种坚持保证了地方创生事业成果的独特性。相比之下,盲目邀请外部团队进行策划,很容易得到批量输出的设计,只有美观、先进等,却与其他地区没有差异。

3.重视当地民众的参与与认同

以地区特色为核心进行策划时,许多项目往往更重视对外部游客的吸引力,这种侧重无可厚非,毕竟引入外部游客能带来更多经济效益。但本来是对整个区域有裨益的事,忽视当地人的做法会造成项目与所在区域的脱节。香川县的项目委员会做了许多努力来避免这种情况,增强了当地民众对项目的认同感,激发了主人翁意识,用较低的成本撬动了民众的力量,并因为民众主导,使得项目获得了持续运营的动力。

4.发挥现有资产价值并形成良好的现金流

濑户内国际艺术祭虽然投入不小,但从一开始,其策划就很注重借助本地曾经积累下的资产,在邀请艺术家时,直接邀请到了与这些艺术家保持良好联系的知名策展人,加上几位建筑大师作品的号召力,主办方节省下了分别邀请艺术家的这部分资金,用于开展国内外宣传,并且重视商业与配套服务的建设,拓宽收益入口,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成果,形成了让整个项目能不断运营下去的正向现金流。

5.成立强有力的委员会

为了结合各方力量,香川县政府与企业共同成立濑户内国际艺术祭委员会。这一组织汇聚了香川各界的策划能力、资源、影响力,并且在地方创生这一事业上保持高度的目标一致。无论是县知事出面游说航空公司,还是投资人邀请建筑大师,再到旗下志愿者团队“小虾队”的组织管理,都离不开这一委员会的强力执行。



妹岛和世设计的服务中心 海の駅

日本的地方创生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对于国内的特色小镇、旧改、文创等项目有借鉴意义的案例。虽然中日的区域发展水平并不相同,经验不能照搬照抄,但在这些项目中,项目、资产、人、现金流、组织五种因素的协同是一致的,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作用,也是一致的。一个成功的项目,不仅是商业上的成功,也往往给一个地区、一片故土带来更多未来的可能。

  点击“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行业内容



    关注 RET睿意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