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理眼高,为什么手就低了

 

一个目标真正被放在“心”中,则意味着经过了深思熟虑,是稳定的,落地的,实际的。...

我有一个望女成凤的妈妈,虽然她老人家嘴上拒不承认,

不过不要紧,事实胜于雄辩.

有一天,她突然对我说:

你看看那个江南春,人家也是中文系毕业的,现在资产都是多少多少亿了。

听完后我受宠若惊:一个天天周旋于两个娃屎尿屁中间蓬头垢面的中年妇女,我何德何能竟能被我妈看得起,拿来和分众传媒老总相比?

虽然我知道在财富上,我和江南春之间至少距离一个银河系,所以我也从来不试图去寻找我和他的共同点,然而我妈并不是这样想的,一个“也”字暴露了一切:在她内心深处,我应该是一个能够和江南春并驾齐驱的存在。

当然我妈并不是第一次把我置于一个高期待的位置。

从小,我也是在别人家孩子,别人家学霸的背景音乐里长大的。跟很多喜欢说别人家孩子,喜欢看别人家孩子的父母一样,我妈对于具体的怎么帮助我引导我向学霸看齐一无所知,除了会说一些“要坚持,要刻苦”之类大而无当的兑水鸡汤。

所以我的成长变成了一个典型的非常利于“眼高手低”状态滋生的环境:

就像是指给我一座高山,看,多么伟岸高大,你要爬上去哟!

但是怎么爬,从哪儿上,完全没头绪。

我妈仿佛期待我一秒钟神奇变身,全自动get各种神技能,神品质,成为她梦想中的优秀人才。

这其实不仅仅是对我的期待,同样,应该说本质上,是对她自己的期待。

比如她经常会说,她要是自己去创业了,现在该会如何如何成功;

看一部台湾狗血剧就开始梦想自己是大卖场老板的事也时有发生。

还有就是,如果当年恢复高考她考上了大学,现在至少也该是个学科带头人之类的。

……
sdfd

不过,虽然我妈如此眼高,但她并不会为自己手低而痛苦,在她的幻想世界里,仿佛想过就已经实现了,或者也可以说她也没把她的幻想当真,内心不会有太多的冲突。

但我就不行了,我深深地为自己的“眼高手低”而苦,我是真心实意希望能够达到或者至少接近那些高期待,不论这些期待是来自于父母还是来自于自己,也许,这二者混在一起,不能分割。

此处无意去讨论这些期待是如何来的,最近我琢磨的重点是:

眼高,为什么手就低了?

不应该是心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吗?

说对了,心和眼,其实还真不是一回事。

当一个宏伟的目标出现在“眼”中的时候,第一个反应极有可能是焦虑:太遥远了,太高了,我怎么上得去呀?

当这个目标一直在“眼”中而不往“心”中去的时候,这个焦虑就慢慢在潜意识中发酵成一种绝望,或者说死心:确信那只是你看得到而走不到的地方。

为什么会只在眼中,到不了心里呢?

眼中的目标,只是一种浅层次的羡慕和向往,是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自我期待,满足的是一时的自恋的感觉,正如我妈总是看见什么成功人士就幻想自己也要成为他们一样。

这样模糊的朦胧的幻想,不足以支撑指导“手”如何行动,去达成目标。

而一个目标真正被放在“心”中,则意味着经过了深思熟虑,是稳定的,落地的,实际的。

简单点说,就是“我是认真的!”这背后,意味着会有很多具体的规划,意味着要学会“拆分目标”。

比如我妈那个想开大卖场的梦想,如果问她:你要开多大的卖场?面积多少?雇多少员工?预算是多少?

保证她一脸懵逼,一个问题也不曾认真想过。于是,她也就不可能真的开成大卖场,而只能在家中电视机前完成她的自恋幻想。
虽然我从小是在“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的歌声中长大的,但也是在最近几年才逐渐真实地体会到,感受到“脚踏实地”的重要;

虽然读书的时候没少听过“要有阶段小目标和总体大目标”之类的学习方法,但对于“拆分目标”真正带感,已经是奔四的年纪。

让一个眼中幻想的梦,真正变成一个心里可以去操作的目标,其实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让自己的自恋去碰撞现实的过程。

有了更多拆分的目标,意味着可能一步一步地各个击破,但同时也意味着会有可能更多机会要面对目标暂未达成的失望的痛苦。

一个宏伟的但是虚幻的似乎达不成的大目标,对于一个人的意义在于:他永远不必经历真实的,现实的失败。

但是被认真思考后而拆分的小目标就不同了,它的出现只导向两种可能:成功或者失败。

这是赤裸裸的,对这个人自恋状态的考验。

如果一个人的自恋是脆弱或者外强中干的话,那么这一次次的考验会导致大幅度的情绪波动以至于影响到后续的工作进行。

而只有他的自恋足够强韧而健康,在这不断的考验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修正后期小目标才成为可能。

很多在别人眼里完成了巨大目标的人,其实一开始并没有预料到自己的事业能够发展到何种程度,但他们必须是有非常明确的,近期分阶段小目标。

而很多眼里只能看见别人的大目标的人,也许永远也找不到属于自己的路,永远也不知道脚下的这一步该怎么走。

以前总以为目标是为了一定要实现而存在,所以会抗拒真正去直面自己的目标,而情愿停留在羡慕别人的焦虑中,现在逐渐领悟到,一个目标,它最大的存在意义是被拉出来跟现实碰撞,看看究竟是美丽的肥皂泡还是结实的地砖。

这,是不是会让自己多了一些,拆分目标,并让它们一步一步落地的勇气?

李文瑶
(本期原创作者)
复旦大学硕士毕业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沙盘游戏治疗师
亲子沟通讲师
六岁女孩和一岁男孩的母亲

潜心理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如需转载,请留言获取授权


    关注 听心小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