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家庭:女儿可能考上北大,母亲却差点跳江

 

《梅尔罗斯》残暴是爱的对立面,不是什么笨拙的表达爱的方式。跳江自杀的母亲6月17日,重庆沙坪坝。视频里,一个...



《梅尔罗斯》

残暴是爱的对立面,不是什么笨拙的表达爱的方式。
跳江自杀的母亲
6月17日,重庆沙坪坝。

视频里,一个44岁的母亲喝醉了,在江边哭得肝肠寸断。民警发现之后,大概以为这是遇到了什么难事,蹲在她身边努力开解。

“怎么回事嘛?喝了多少酒?喝醉了没有?……有什么给我们说嘛。”
这个母亲什么都没有说,一直在哭。

看得出来,她似乎是个善良的人,一直说着“我不想打搅你们”,“我不想给你们增添麻烦”。

民警拿她没什么办法,只能一边说着没事,一边语气温柔地劝她回去。

“你跟我们一起走,或者我们把你送回去,或者你喊朋友把你接回去,好不好?”

“我不能不管你,是不是?”

但母亲只是摇头。
民警不放心,只好叫来了她的朋友。朋友关心地问她衣服有没有打湿。

不知是触到了怎样的痛点,母亲突然蹿了起来,就要往江里跳。幸好民警和朋友都在,才把她拦了下来。

“你娃儿才高考,不知道你一天在想什么。”

经过耐心地劝解和开导,母亲才说出了实情。但是情况却大大出乎了人们的意料。
图片来自网络


原来,她的女儿成绩很好,今年高考考得也不错,很有可能去读北大。但因为她平时和女儿缺少沟通,女儿不愿意和她探讨报考志愿的事。

结果,这一想不开,又喝了酒,就想跳江自杀。

事后,母亲坐上了公安的车,大概会被稳妥地安顿好吧。

虽然我并不愿意评价自杀者的动机和心理,也相信这背后或许有更多的故事。但是,到目前为止,这实在更像一场不给糖吃就要哭的闹剧。
图片来自梨视频截图
“算了吧。”
网络上也很流行的一句话,说“有一种冷,叫爹妈觉着你冷;有一种需要,叫父母认为你要;有一种好,叫爸妈都是为你好”。

至于样式土气的秋裤、大红大绿的土味装修,也逐渐成为调侃父母的笑点。

在这些看似轻松的玩笑背后,或许藏着很深的无奈与怨念。

但是因为爱,因为一直以来孝顺父母的道德观念,使我们只好小心翼翼地试探,用一笑置之的方式,来传达这些不大能见光的念头。
图片来自网络


在豆瓣上,有个群组叫Anti-Parents,即父母皆祸害。

“父母皆祸害”这个说法出自英国作家尼克·霍恩比的小说《自杀俱乐部》。故事里,少女在姐姐出走后与难以相处的父母频频发生矛盾,于是有感而发,如此总结自己的青春期。

加入这个群组的人,大多是被家长伤害过的孩子。
图片来自网络


在这个小小的聚集地里,到处都是不那么温情的话题,看上去刺眼得要命——

“父母毁掉你心里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

“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更丧心病狂。”

“他们将孩子当作了一个‘物’,而不是人。”

截至2017年2月,这个群组的成员已经达到了十二万多,言辞也愈发激烈,充满攻击性。

后来,豆瓣出于某些原因,关闭了这个小组。
图片来自网络


此前,我们也讲过一件事,是读了北大又出国留美的博士,选择十二年不回家,拉黑父母六年。

在他写来给其他年轻父母做警示的万字长文里,也同样控诉着身为高知的父母用各种手段试图控制他的人生,左右他的选择,丝毫不顾及他的自尊心与心理健康。

而这件事里,他的父亲给出的回应仍然显得高高在上:他愿意回来,我们肯定不会拒绝嘛。
图片来自网络


有一句话说得好:父母一生都在等着我们说感谢,而我们却在等着父母的“对不起”。

这就像两趟平行却又目的相反的列车,即使能够望见彼此,却永远无法真正相遇。

所以,我们大概注定了要失望,要愤怒,要被迫释怀。很多人后来并不是接受了种种无形的伤害,并不是原谅了,只是学会对自己说,“算了吧”。
图片来自网络
“为我好?”
我并不是要攻讦亲情本身。

亲情是人类在漫长进化史中习得的本能。依靠着情感维系的社群,人类走过了漫长的冰河期,战胜了无数灾难,一直走到了今天。

但很多父母空有这样的本能,却并不知道该如何去爱。他们想把自己走过的路、把自觉不会错的经验教给孩子,却往往试图控制孩子,采用强迫的方式,像对待婴儿一样,把这口饭硬塞进孩子的嘴里。
图片来自网络


父母的控制无处不在。

上学的时候父母说:要挑个热门的专业,不要早恋,安心学习,你长大就知道妈妈这是为你好;

大学毕业后找工作,父母不惜自己贴钱贴力贴老脸,给孩子找一个稳定的工作,觉得体面轻松,社会地位也高,我们挣这么多反正也都是为了你;

我们到了二十多岁,还觉得自己是个宝宝,父母却已经张罗着给孩子相亲:趁着我们身体还健壮,你早点结婚以后有了小孩还能给你带,你也轻松;
图片来自网络


我当然记得父母如何牵着我的手,陪我走过许多的路与桥;当然记得他们怎样亲昵地抱着我,逗我一次次笑出来。

我相信他们爱我胜过爱自己。

但我也记得,他们在我刚读过《灰姑娘》的童话之后说,如果我不听话,就会被抛弃,遇到一个恶毒后妈,去捡煤灰里的豆子吃。

于是,在第一次吃到豌豆之前,我就已经对这种绿色的食物产生了潜意识的畏惧。
图片来自网络


就算婴儿也是会咳、会吐,会用尽一切办法来表达反抗与拒绝的。

当子辈接触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发现他们面对的未来已经不是父辈的未来;当他们的独立意识觉醒,反抗权威的控制,要求自由选择的权利,便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图片来自网络
控制≠爱
话题回到这个跳江的母亲身上。

其实她遇到的事情再简单不过。很多人都知道,如今的高考,无论是考试阶段,还是填报志愿,都有着相当可靠的规则。填报时按照规则来做,正确估分、估计排名,科学填报,就能进入理想的大学。

而父母如果平时对学校和各个专业了解较少,胡乱指挥,反倒可能会耽误了学校的选择和报考。
图片来自网络


诚然,女儿在沟通过程中,可能存在欠考虑的因素。而且姑娘本来考得很好,又独立自主,有自己的主意,明明是值得鼓励的事。

长久以来缺乏有效交流与沟通,没有积极参与女儿的成长,到了这时候却突然要求女儿毫无芥蒂地亲热相处,本来就是不现实的事情。

她所为之悲伤的根源,只不过是女儿打断了她名为关心的自我感动,并拒绝了她突然插手控制自己的人生罢了。
图片来自网络


尽管控制欲所营造出的关怀假象或许是母亲的一厢情愿,但源自人性本能的爱却是真实的。

对于平凡的大多数人而言,无论相处过程中遭受过怎样的创痛,在内心深处,我们仍然爱着自己的亲人,也渴望一个美好的结局。

我们不得不在相处中,会慢慢学会如何收起自己的棱角与控制欲,学会与亲人平等相待,互相宽容。
图片来自网络


就像《梅尔罗斯》中所诠释得那样,悲哀的家庭关系,只会为年轻的人生留下更多的障碍与困境。残暴与控制从来不是爱的一种表达方式,那只是伤害本身而已。

即使更多的人都不必经历帕特里克·梅尔罗那样痛苦的坎坷童年,但要走出以爱为名的阴影,学会挺起胸膛,与亲人温柔相处,仍然需要勇气与力量。

希望这个过程不要来得太迟,希望人们在学习如何面对亲人的时候,能少经受些不必要的痛苦。

希望每个人都能得到爱。


喵酱

笑到肚子痛,比哭到心痛好。看点推荐▼

→ 如果我有一盘烧烤,你愿不愿意坐下来和我聊一聊

→ 北京老年代步车全面禁售:地下交易,游击提车

→ 今天,你吃哪种米?


    关注 北京小资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