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自称“奴家”,举起的却是鞭子

 

冯小刚自带网红体质,历来的人设就是个愤怒的“老炮儿”。一个不会做营销的导演不是个好演员。...



冯小刚自带网红体质,历来的人设就是个愤怒的“老炮儿”。一个不会做营销的导演不是个好演员。

冯小刚昨天中午12:30发布完有关“万达不给人家多排片”的千字檄文后,吃瓜群众大概就在等网红小王的回应了。但估计任何人对这个回应的期待,都没有冯小刚本人来得强烈。要知道,这条名为“讨伐”实为“求关注”的微博,如果没有王思聪的回应加持,效果得大打折扣吧。



好在,这个回应来得挺快,它出现在两个小时后。很快,冯小刚也再次回应。三个小时内,二人在微博上完成了一次撕战。这一役对增加电影票房,效果如何很难说,但至少活捉一枚吃相难看的导演。



仅从微博舆论上看,多数同学这回是站在了王思聪这边。但大家其实没太搞清楚中间的是非曲折和新仇旧恨——事关著名的“小墙皮”(这个词儿要火)。可怜的小墙皮,指的是原万达集团副总叶宁,他跳槽去了华谊,担任华宜兄弟影业CEO,全面负责电影业务。这起跳槽事件发生在今年2月,据称引起万达高层不快,原因大概是王思聪回应微博中说的“有竞业协议在身”。

有趣的是,大家不喜欢冯小刚,首要原因其实是不喜欢这篇檄文的行文风格,并劝导演“先跟郭德刚老师学习学习写作文”。所以我去认真读了两遍这篇檄文,意识到两件事。

第一,它既泛酸又拗口。借潘金莲的口吻,给王健林写一封娇滴滴的公开信。这个创意我都懂,可如果说初衷是撒娇,又说“给俺零排片”这样的狠话,所以我说它是檄文的原因就在这儿;如果初衷是讨伐,向公众征讨万达这一万恶的垄断分子,为啥要一口一个“奴家”,要跟万达玩角色扮演吗?然而举着鞭子的又是“奴家”你。



可这是承担着重要讨伐使命的檄文啊。相比之下,王思聪能在茫茫千字中,发现对方是在质问“为什么不给宝宝多排片”,很想去问他是不是和我一样,也不得不读了两三遍。

第二,我吃力地数了数,总共一千字出头的内容里,一共出现了8次“小墙皮”(再次致哀),12次“小女子”,7次“小公司”,还有十多次各类“大视野大格局”。这些词重复出现,剩下的篇幅可想而知,喂,那位代笔的作者:檄文注水好严重,差评哦。不过,这里的道理我也懂啦,无非就是卖一个自己好惨的人设,衬托万达帝国以大欺小。

实际上呢,甚至都不用去查它的排片率,光用冯小刚自己提供的数据,“全国其他院线排片平均值为40%以上”。40%以上是什么概念?《奇异博士》最高排片比是上映一周后11月07日的39.5%,《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最高排片比是上映首日11月14日的28.3%。跟冯小刚一比,都败下阵来。

所以请问这是哭诉,还是炫耀?

后来大家发现,为了给《我不是潘金莲》让位,哈里·波特外传《神奇动物在哪里》和汤姆·汉克斯主演的《萨利机长》,档期各自往后延了一周。真相是:宝宝一点都不苦,宝宝还很神气。

《我不是潘金莲》虽然有过一些上映前的审核挫折,按照陆川就此次事件发声时所说,就是“在中国,能活着走入院线的批判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都必然经历浴火重生的坎坷,都值得获得一份尊重”。但次番上映来势汹汹,总体展现出来的仍然是强势。话说回来,冯导何时弱势过。使用娇滴滴的“小女子”人设,扮演弱小,以此博同情,逻辑不合理,群众不买账,也没什么可奇怪的。

更何况,排片这种事,其实檄文中有一点说得很对,这是件在商言商之事。用情怀绑架,用舆论绑架,说到底,都没法儿起到质的改变。对观众而言,这类事与站队无关,与院线无关,甚至与导演本人也无关,最重要的还是电影本身。

再看王思聪这次的回应,从公关角度,其实挺专业的,他用200个字,表达了自己主观感受(觉得恶心),讲明了原檄文中“小墙皮”事由,机智地转移了矛盾(只允许你排版挤走别人),说万达不会跟钱过不去,意思是增加排片只看市场反应,这一句让万达可进可退。最后将导演一军,“用作品说话”。仍然从作文水平来看,这段算是个不错的范本。



院线排片是多方博弈,相关新闻,总能引起关注,因为它总避免不了指向文艺片生存环境,乃至中国电影大环境。排片少时,导演们多少会有些怨言,这完全在情理之中。

今年七月份,做了《摇滚藏獒》的郑钧感慨,“以为制作难,原来发行更难”,“我绝对不会对中国的院线下跪的,竖中指倒是可以”。

他说的下跪,指的自然就是5月份,著名的《百鸟朝凤》出品人方励下跪事件。后者出现在某直播平台,呼吁院线经理为它增加排片,并因此“心酸”下跪。



再往前追溯,去年,贾樟柯也为他的《山河故人》发过一条悲情微博,“虽然想让这部电影在中国银幕上多留些日子,但不乐观。明天还会有些排片,大家去找吧,后天似乎找到这部影片就不容易了”。

无论是道德绑架,还是弱弱呼吁,又或者忿忿不平,导演们在排片一事儿上,既煞费苦心又无可奈何,的确既是“心酸”的,又是“悲情”的。但很少人像冯小刚这样,“自导自演”的。

其实这也算得他保持了二十多年的传统。有人说,这回王思聪一个人就顶一支公关队伍,其实冯小刚也是网红体质,纸媒时代,他会亲自跑到编辑部跟人进行“亲切友好的对话”,就因为对方写的是批评文章,等媒体报道此事,又能热闹两三天,微博时代省事儿,半天功夫就完成了一轮宣传。不会做营销的导演不是好演员。



仔细想想,冯小刚历来的人设就是个愤怒的老炮儿,为了宣传新片,总有几个人要挨骂,可谓“骂骂咧咧又一片儿”。关注度倒是有了,不过这种关注度,和林丹出轨事件对第三者赵雅淇徒增的关注度一样,有毒。好比《倚天屠龙记》里阿蛛练的千蛛万毒手,厉害倒是厉害,但就是对于自己有损,毒素积在脸上,终归是毁容的下场。

(排片数据来自猫眼,图片来自网络)

⊙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以下封面图
一键下单新刊「美国之惑」



    关注 三联生活周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