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多靶点能否说清?这项研究有大发现

 

整合多组学数据,为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中药药理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疏血通注射液(水蛭、地龙)上市二十余年来,作为临床一线用药,其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中专家意见指出:

1、疏血通注射液用于脑梗死急性期,包括进展性或复发性脑梗死;若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仍存在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或再次出现发作性眩晕、肢体麻木、力弱等症状时,建议使用疏血通注射液。

2、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干预时点应尽量前移,可在发病24h以内启动治疗;若为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者,应推迟到溶栓24h以后。
为了探索疏血通注射液的作用机制,指导药物临床应用,由中国中医科学院杨洪军教授课题组承担的《基于整合组学的中药抗脑缺血分子机制研究》项目对疏血通进行了靶点及通路研究。

该研究在药效学研究明确疏血通干预急性缺血性卒中存在量效-时效关系的前提下,进行了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多组学研究,其中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数据完美融合,发现在动物模型中,临床等效剂量疏血通在缺血再灌注后15分钟给药,6小时后可激活HIF-1(缺氧诱导因子)α信号通路,进而激活PI3K-AKT和MAPK通路,形成抗氧化应激,抗炎,促新生血管形成和脑细胞保护等综合效应。阐释了疏血通多靶点,多通路调节干预急性期脑梗死的作用机制。



杨洪军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基于整合组学的中药抗脑缺血分子机制研究,可有效地促进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的转化,使患者和临床医生得到更大的受益。
多组学的发展
2003年,历时13年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顺利完成,首张人类基因组图谱绘制完成。

2014年,“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CNHPP)”构建了人类第一个器官(肝脏)蛋白质组图谱。
人类基因组计划


生物大数据驱动的研究模式,极大地提高了疾病研究的效率。通过对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代谢组学数据整合分析,有利于系统性地研究临床发病机理,确定疾病靶点,从而对个体化治疗和用药指导发挥重要作用。

中药的作用特点总结起来是三“多”:多成分通过多靶点影响多个病理过程,形成相互协同和整合作用的结果。因此,从分子层面上,识别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是揭示中药整体作用机制的关键。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整合多组学研究架起了一座从DNA、 RNA到蛋白质研究的桥梁,它们彼此间联系紧密且相互验证。

从专家共识的编制到基础研究的不断探索,疏血通注射液正逐渐完善自己的证据链体系,坚持用高级别证据指导临床用药,药物疗效将得到更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内科分会.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医杂志,2018,59(2):175-180.

[2]杨旭等.基于新一代高通量技术的人类疾病组学研究策略[J].遗传,2011,33(8):829-846.

[3]李兵,韩飞,王忠等.多组学网络背景下方剂临床价值的考量[J].中国中医杂志,2017,42(5):848-851.

[4]朱冬宁,陈驰等.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J].广东化工,2018,45(7):157-158.
 • end • 


友搏医园

获取更多,扫码关注


    关注 药评中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