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地方值得中国人对它有情结

 

它很古老,却也很年轻。...

中国有这么一个神奇的地方:在这种吓人的榜单上↓↓↓,永远名列前茅。



看似这只是唬人的噱头,可当你好好了解它之后,就一定会产生一种想要亲眼见它一次的执念和情结,再也消散不去。

这个地方,就是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敦煌。

图源:纪录片《敦煌》
敦煌真的有那么大魅力,值得别人为它“催命”一般地吆喝吗?还真的有。

虽然平时一提起它,身处西北大漠戈壁滩上,又想到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脑补出的敦煌可能是这样的——



但其实,真正的敦煌是这样的——



人在敦煌,头顶是清澈透明的蓝天,脚下是相伴而生的沙漠与绿水,眼中尽是少见的城市奇观。

难怪有人说,潜在的拍照胜地和热门城市,其实是敦煌。

这座小城所拥有的气势磅礴的美景,正是建立在这样的自然奇观之上。

最著名的月牙泉与鸣沙山,是“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迹。来自地下的泉水因形状宛如一汪碧蓝的新月而得名,它的清澈与沙漠的粗粝互相映衬,就像是上天赐给敦煌的宝石。



当太阳下山,渐渐沉入沙山背后的落日余晖,和山脚下安静的泉水,恐怕是荒凉的沙漠中最浪漫的景色。
图片来自@晨光旅游


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同样是在恶劣自然环境基础上雕琢出的鬼斧神工。

别称“千佛洞”的莫高窟,是在高15-30米的断崖上开凿出的735个洞窟(现存),全长蔓延1680米。从航拍视频中看,气势恢宏。

图片来自抖音号:11039092
最震撼的是它的主体建筑“九层楼”,内部供奉着世界最大的室内盘腿而坐的泥胎弥勒菩萨的造像。



整个九层楼高达45米,傲视整个敦煌。站在它脚下的人,无一不感叹自己的渺小。



没有人力干涉的雅丹地貌,是纯靠风力雕刻而成的奇观,更是大自然之残酷力量的象征。

图片来自抖音号:3272189
敦煌这些大气磅礴的景色,简直是旅行中的最佳背景板。

而它现在也确实成了网络达人们的最爱。比如旅行途中拍照的时候,姑娘们艳丽的红裙不止在海边飞舞了,和沙漠烈日的风情也挺配。
图片来自抖音号:J241314


有的小姐姐在大漠中翩翩起舞,婷婷袅袅的身姿仿佛在向敦煌壁画中美丽的飞天致敬。
图片来自抖音@七彩斑斓的虹


还有人扮成一袭古风白衣的少侠,在一片苍茫的雅丹地貌中独立天地间。

图片来自抖音号:M6669991
就问谁还有比这更酷的游客照?光看视觉效果,敦煌绝对不输其他旅游胜地。在重庆、西安等城市之后,估计敦煌马上就要凭壮丽的自然风光,成为新任抖音热门城市了。

但对于敦煌来说,它吸引人的灵魂不止于好看。

真正让人对它魂牵梦萦的,是因为它是我们了解自己的文化时,绕不开的一块瑰宝。

我们都从历史课本上学过,敦煌在丝绸之路上是多么重要的一环,莫高窟是多么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

但是课本的笼统话语中,无法把莫高窟真正摄人心魄的美传达出万分之一。

无论是佛教塑像的立体美↓↓↓

图源:NHK纪录片《敦煌莫高窟 美の全貌》
还是壁画的线条美↓↓↓



敦煌被佛教影响了1600多年之久,不断在修建的莫高窟石窟,就这样整整浓缩了整整一千年的佛教艺术变迁。这样的文化壮举,和这些穿越千年时空的美,在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除了游客能看得赏心悦目的艺术作品,莫高窟的藏经洞更是有着重大的学术和历史意义。

藏经洞,这个莫高窟不起眼的第17窟,带着其中50000卷经卷、遗书等珍贵文献被封存了近千年,直到1900年才在偶然间被一位道士发现,随即震惊中外学术界。



让人惋惜的是,在清末民初的动荡局势中,中国对敦煌文物的保护意识和能力都不足,这使得来自西方的探险家趁虚而入,从藏经洞和别的洞窟中带走了大量珍贵的文物。

它们中的很多,至今都在海外的博物馆中享受着镇馆之宝级别的待遇。



更令人心痛的是,有些掠夺以非常残暴的方式发生。

有些掠夺者为了不破坏壁画的完整,直接将洞窟上的一整块壁画用刀子割下带走,只给洞窟壁上留下一块黑黢黢的方形。



经过了几十年战争的动荡,贪婪的掠夺,无奈的迷失,莫高窟遭遇了重创。

每每在纪录片中看到这种残缺的塑像或壁画,看到这种即便受损也能看出美的底子,都难免让人扼腕叹息。



所以很多人说,敦煌曾经是中华文化的一块伤疤,它越是珍贵,我们在上面蒙受的损失越是令人痛心。

但与此同时,敦煌与莫高窟传承下来的文化,其实也没有停止滋养后人。

对于普通人来说,学术上的事情太遥远,艺术上的事情又可能太高深,但有些东西是唾手可得的。

比如1981年上映的经典国产动画《九色鹿》,堪称一代人的童年回忆,但很多人不知道它其实是基于莫高窟壁画《鹿王本生》创作的, 美术风格也是对壁画的模仿。这其实是将在敦煌保存了1500年的历史,不经意间以另一种方式传承给了后人。



事在人为,文化的血脉并没有那么容易断。

正如莫高窟这一百年来遭受的劫难与变迁一样,敦煌虽好,却也一直在迎接各种挑战,并试图克服它们。

文章开头所说的“濒临消失的美景”,其实并不全是危言耸听。月牙泉的水,以及敦煌的用水情况,的确时常处于危险的边缘。

这和敦煌复杂的气象和地理条件有关——不在干旱的内陆生活,很难理解敦煌“年平均蒸发量2486毫米,降水量39.9毫米”是什么概念。

或许从这个网友们乐此不疲的实验中,可以看出沙漠与干旱的威力:往沙子上不管浇多少水,都会迅速被沙漠吸干,凝结成一坨无力的沙块。
图片来自抖音号:panvip888


那弯令人向往的月牙泉,其实是一颗十分脆弱的沙漠明珠,也被称为“敦煌生态的晴雨表”。它不好,说明敦煌也有危险。

一方面,它受四周鸣沙山移动的威胁,可能有一天会被沙山掩埋。另一方面,地下水位每年下降0.24米的情况严重威胁到了月牙泉,让它几度生命垂危。

在经过许多年的紧急治理、人工补水工程后,月牙泉的命运终于在2017年的新闻报道中有了令人欣慰的转机:长时间保持在1.35米至1.5米之间的稳定水位,暂时脱离了危机。



图源:中新网
降水量的增加也会对保持月牙泉的水位有好处,但这样一来,另一个致命麻烦又来了——莫高窟的文物和壁画,经不起一点点的湿度增高。

这些经历了千年时光的文物脆弱到,每个游客在洞窟中呼出的水汽和二氧化碳,都可能对壁画的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

所以莫高窟文物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一直都是重中之重——毕竟没有了它们,敦煌也将失去灵魂。



正是因为敦煌的脆弱和珍贵,早在民国年间,就有一批又一批的学者不愿眼睁睁见它被损毁、被抢夺,自发来到偏远的大西北,致力于拯救敦煌,让断壁残垣重新焕发光彩。



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敦煌研究院的前身)的第一任所长常书鸿先生,是留学巴黎的杰出人才,回国后将自己的一辈子都奉献给了敦煌和敦煌学的研究。

在纪录片《敦煌》中有这么一个片段:1987年NHK电视台拍摄退休的常书鸿,在他人的搀扶下重返敦煌,他说自己“将来死要死回敦煌啊”。



1994年去世后,常书鸿如愿在敦煌长眠。他一生的贡献配得上世人对他的赞美:敦煌守护神。



第二任院长段文杰先生,在纪录片《敦煌》中说,他就愿意一辈子在敦煌做这件事。

事实上,不论是曾经还是现在,每一个选择了敦煌的研究人员,都是自愿选择了远离繁华,去过苦行僧一般的生活。

在敦煌的三危山下,有一群面对九层楼的墓碑,那就是许多去世在敦煌的工作人员的最终归宿。



到了第三任院长樊锦诗这里,大众对她的了解更多一些。这位近几年时常出现在电视节目中介绍敦煌的老人,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敦煌的女儿”。

如今的敦煌让她操心的是,既希望人们都能了解敦煌的美好,但为了避免过度开发带来的危害,也要适可而止。

在樊锦诗眼中,就算人们要拿敦煌当一棵摇钱树,也得慢慢地摇,一下摇死了就什么都没了。



所以,如今的敦煌正努力在严谨和亲切之间找一个平衡。

一方面,管理者在严格控制莫高窟每日接待游客的数量,为的是将文物暴露在游客面前所受的压力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绝不会为了多赚钱而让文物承受风险。

一直有人纳闷,莫高窟这种级别的世界遗产,怎么不是5A级景区?也许这和莫高窟运营的理念有关吧,许多外在的名头并不是管理者们真正需要的。

另一方面,敦煌研究所一直在致力于“数字敦煌”的项目,用高科技设备将莫高窟壁画数字化,使人随时随地都能在网站上看到壁画,甚至一些更精细的细节。



2016年4月,网站“数字敦煌”上线,上面清晰地显示,人们可以通过网站即可参观30个经典洞窟、4430平方米的壁画。



借助高科技向大众敞开怀抱,这其实是对文物和人类都更负责任的做法。

从民国到如今,一代一代人都在为他们挚爱的敦煌付出努力,这样的努力都指向一个目标:帮助敦煌和它背后的文化,能在人们的记忆中留存得更久、更深一点。

正如樊锦诗院长经常在公开场合所说的那样:古老的千年敦煌并不拒人于千里之外。相反,它需要新鲜血液成为新一代的敦煌守护者,也需要更多的年轻人踏上这片土地,来了解和传承这段伟大的历史。



而敦煌确实也在尝试这样做。

古老的敦煌,在互联网带来的新视野和机遇中,似乎正在变得更加年轻有活力。

比如通过网络有很多人知道了,原来莫高窟有个很萌的“窟霸”——一只名叫乐乐的小狗,每天日常就是一脸严肃地巡山,小小的身体里有个统治全窟的野心。



敦煌的抖音官方账号@如梦敦煌 也是个十分会玩的官博。



在这个官方号上,敦煌兴致勃勃地为大家介绍着自己的家——

雅丹国家地质公园是他的公园,月牙泉是他的后花园,莫高窟是他的书房,每天晚上伸手就能摘到星星……(点开视频,感受“嫉妒使人质壁分离”)



一会儿又让壁画上的飞天也活了起来,还艾特了抖音达人,隔空邀请人家来场舞蹈battle。
被@的姑娘也行动力超强,在九层楼面前说跳就跳。
这似乎说明,文化遗产很古老,不代表它就要以毫无活力的面目出现在人们面前。它对待游客、对待时代变化,心态可以很年轻。

而如今的敦煌,也确实在带给人活力满满的感受。

在#跟着抖音游敦煌#的挑战里一看,会发现现在游客在敦煌简直玩得不要太开心。什么大漠越野摩托车啦——

图片来自抖音号:966298014
高山滑沙啦——

图片来自抖音号:91379168
沙漠版速度与激情,能让成年人都秒变小孩子。

现在好多年轻人喜欢的舞蹈,也因为在鸣沙山和月牙泉的衬托下立刻变得别致许多。
图片来自抖音号:39555858


这里不仅能让人接受历史文化的熏陶,也安放得下年轻人想要撒欢的灵魂。

一千多年的历史中,敦煌从未停止过和天灾人祸的对抗,也从未停止过在变化中为自己寻找新的机遇,焕发新的生机。

敦煌从不固步自封,它很古老却也很年轻。这也正是“抖音 x 敦煌”战略合作的意义——

入驻抖音后,敦煌又在互联网上多了一个途径向人们展示它更多的魅力和可能性,用更多的新鲜玩法和每一个热爱敦煌的人互动。

如果你对敦煌蠢蠢欲动,那不妨看看#跟着抖音游敦煌#的线上挑战,里面每一个对敦煌充满热爱的视频,都构成了360度无死角的行前攻略

所有人眼中那个真实、美丽、幽远的敦煌,都在这里一览无余↓↓↓



如果你已经准备说走就走,那不妨亲身参与到线上挑战中来。

因为敦煌这颗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值得被热爱、被亲近、被了解,更值得在被了解之后,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如果你也愿意守护这样的敦煌,就给文章点个小心心↘吧~
点击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关注 Vista看天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