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病毒式陪伴,正在摧毁孩子

 

孩子像镜子,家长能在孩子身上看到真实的自己。...





人之初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主管,专注“婚育性”知识



“陪伴教育是最好的教育”,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接受,但如何高质量陪伴,许多家长仍然在摸索中。不同家庭有不同的陪伴方式,不同家长有不同的陪伴技巧,但最怕的就是:父母的病毒式陪伴。
我们大部分父母都像病毒体似的,孩子在身边时,没耐心、总是打骂,要不就是盯着手机直接忽略,孩子只要过来,就显得极为不耐烦;好不容易,孩子跟奶奶回老家了,按说孩子和自己都解脱了,却又喜欢无病呻吟,觉得没时间陪孩子,没有一直看着孩子成长,再说一些看似很内疚的话。

多病态的思维!陪伴教育,不看时长看聊效!
不同爸妈不同话风

你会聊天吗?你会和孩子聊天吗?

亲子之间的陪伴,可能是唠叨、吐槽、甚至是抱怨、怒怼,也可能是亲切、友好、平等的聊天,而聊天的主题、语态、思维方式等,决定了孩子未来的不同格局。

如果孩子问你家里有钱吗?你会怎么回答?

有些父母会说:没钱,钱都被你花光了。

你说的可能是实话没毛病,我们看看来小包妈是怎么引导孩子认识这个问题的。

“妈妈,我们家有钱吗?”

“宝贝,什么叫做有钱呢?”

孩子若有所思:“有钱就是有大房子大车子,还有好多好多玩具……”

“宝贝,你想知道家里有没有钱,是打算做什么?”

“我想去学校炫耀一下,别的同学都在学校炫耀说家里有好几个亿呢!”

“宝贝,妈妈只能告诉你,爸爸妈妈都在很努力的工作,家里也有一些小积蓄,但这个钱和你没什么关系,你将来长大成人,要学会自己赚钱,用自己的学识和责任。”

都是回答孩子同一个问题,但能真正了解孩子这个问题背后意图的父母,可以说极少,更别说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金钱观。
陪伴重在聊效

为什么部分孩子懂得克制自己的购物欲而很多孩子无法控制呢?

其实,和孩子的沟通技巧决定了购物欲走向。我们大部分父母都没啥时间陪着孩子,所以一旦陪孩子,总试图用高高在上的姿态教育孩子、强行灌输知识给孩子。

殊不知,平和的聊天心态,适当的示弱,将孩子当哥们、姐们、爷们这样的平等角色,反而能进行有效沟通。聊天是一个培养孩子思维方式和情绪管理的重要途径,如果家长一味将聊天当做说教,那换来的只能是事与愿违。

就如孩子关于家里有没有钱的提问,如果孩子从家长那里接收到的是家里钱都被自己花光了;孩子只会天真的以为,爸爸妈妈挣钱,就是给自己花,并且花的理所当然,花的爽快;一旦父母无法满足,孩子就会大哭大闹,直到目的达成。

如果像小包妈那样顺着孩子的思路,帮助孩子认识金钱和责任,孩子会形成良好的购物克制,因为孩子懂得,爸爸妈妈是用劳动和责任赚来的钱,不仅不容易而且很有限。

小包妈妈有一次家长会发言,说了一句很在理的话,那就是:家长要有一秒钟将自己变成孩子的能力。

她讲到有一次,小包说以后要努力挣钱养活爸爸妈妈,她立刻夸张的喊起来:哦耶,你好好加油,我即将成为一个有责任感大男孩的妈妈!小包听了一边点头一边大笑。
切勿包办孩子的人生

关于孩子的陪伴,遗憾的是,很多家长把其当成了时间的拉锯战,耗费了许多时间成就了低质量的陪伴,家长和孩子都毫无快感可言。

还有些家长把陪伴当成粗暴的严防死守、包办或者是文化课辅导,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阻碍了孩子健康成长。

陪伴,应该适时给予孩子心灵空间成长所需的温暖和能量,好的家长都要有“两手”:孩子信得过的帮手,强有力的对手;两手都要抓,才能不断给孩子信心、力量和智慧。
如果孩子问:“妈妈,咱家有没有钱?”你会怎么回答?大家一起交流下。


    关注 人之初杂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