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文化头条|世界非遗在江苏,看我苏剪纸四大流派竞风流

 

中国剪纸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为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近期,由江浙沪三地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心联手打造的“枫林杯”江浙沪2018剪纸艺术大赛优秀作品巡回展来到南京,在江北新区文化馆举行为期一月的展览。近百件优秀剪纸作品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江浙沪人民在创新发展、城市建设、家园生活等方面的进步和变化,同时也展现了江浙沪剪纸艺术悠久的历史传承和精妙的艺术价值。







作为中国民间流行的一种历史悠久的镂空艺术,中国剪纸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呈现江苏剪纸的万千风采:扬州剪纸(国一批),南京剪纸、徐州剪纸、金坛刻纸(后三者为国二批)。



扬州是我国剪纸艺术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唐代时,扬州剪纸报春已成风俗;宋代时,扬州贡纸大量生产,促进了剪纸艺术的发展;明清时期,扬州剪纸结合扬州刺绣,作为精致有加的民间刺绣纹样的底稿而流传,形成“扬州花样”,兼具人文价值、鉴赏价值、收藏价值。
繁华似锦
扬州剪纸大多以花卉为主,这与自古以来扬州地区多奇花异卉,文人墨客多赋花名篇有着密切关系。


扬州剪纸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秀芳作品《鹤舞云霄》
扬州剪纸的技艺要领为 “圆如秋月、线如胡须、尖如麦芒、缺如锯齿、方如青砖”五要诀,风格特征可概括为“秀、灵、雅”。多用镂空技法,玲珑剔透,善用二维空间的形式来表现三维空间的内容,注重物象的“轮廓”和“细剪”,形成了特有的“剪味纸感”。





南京剪纸历史悠久,其特点是"花中有花、题中有题、粗中有细、拙中见灵"。剪技工整挺劲,疏密结合,造型简练生动,融北方剪纸的粗放和南方剪纸的细腻为一体,具有健康朴实的风格。

“笪桥灯市,由来已久,正月初,鱼龙杂沓,有银花火树,观然皆剪纸为之。”

——甘熙《白下琐言》

南京剪纸主要分为喜花、斗香花、刺绣花样、鞋花、门笺五种。其中用于装饰斗香烛的剪刻纸“斗香花”可谓独一无二。将金、大红、黑等七色蜡光纸叠加在一起,一次刻成一种花纹。然后将 7 张纸打乱后重新拼接成 7 幅作品。每幅剪纸花纹完全一样,也都有7 种颜色,但却幅幅色彩不一,绝无重复,别有一种同中有异、神奇变幻的艺术效果。



南京剪纸的传承主要分为张氏和武氏两大谱系。南京剪纸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方林,就是号称“金陵神剪张”的第五代传人。他将南京风景、吉祥花鸟以及动物人物都剪成剪纸作品,极大地拓宽了剪纸艺术的表现空间和创新时代感。目前,张方林还着力于剪纸教学,致力于将南京剪纸推广至更广阔的天地。





徐州剪纸作品构图密实,且疏密得当;结构粗犷浑厚,风格朴实无华;表现形式变形夸张,手法大胆泼辣,内容亲切可触,不合理法却合情理,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及心灵震撼。既融入北方剪纸的豪放、粗犷、浑厚,又揉合南方剪纸的细腻、清秀、俊美,形成独特的艺术特色。

徐州剪纸始于汉代,这方铜山苗山汉墓出土的汉画像石的“十字穿环”组成的四方连续图案,为当今人们制作“门笺”时四方连线的制作手段。
徐州剪纸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反映戏剧人物、历史人物、民间传说、花草鱼虫、禽兽、田园风光的画面和吉祥图案,形式有鞋面花、窗花、顶棚花、盆花、枕花、帐花、灯花等;另一种是套色刻纸,刻纸主要作品是门吊子,又称门笺。

徐州剪纸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桂英正在剪纸
徐州剪纸艺人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对黑白关系进行大胆的处理和把握。作品中有时会出现大面积空白,有时在大面积色块中不着一剪,有时又出其不意地在色块中镂出一些独具灵性的物像,耐人寻味。





金坛刻纸是民间剪纸的一个派系,是以纸张为材料,以刻刀为主要工具的一种镂空的平面造型艺术。金坛刻纸工艺主要由手工绘画和镂空刻制组成,主要工具有刻刀、纸张、油盘。

金坛刻纸研究所内景


剪纸艺人们正在构思巨型作品
较之传统剪纸,金坛刻纸具有制品幅式灵活、刻制手法多样、表现细腻丰富和构图精细繁茂等艺术特点。

金坛刻纸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兆群正在辅导学生
金坛刻纸题材内容广泛,多侧面、多角度地生动展现了古代、近代、现代江南民间的生活场景,是了解、研究江南民间风俗风情的重要实证材料,具有民俗学价值。



本期编辑:扬扬


    关注 精彩江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