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地参:鱼和熊掌咱都要

 

鱼和熊掌咱都要...






《微地参》是本工作室2018年推出的新栏目,面向一线教学, 研究精致入微的小话题。力求简洁、透彻,努力贴近一线需求。欢迎大家提供稿件,共同打造地理教师教研微平台。优秀文章采用后支付不低于传统教学杂志的稿费。
投稿信箱:dililaoshi@dingtalk.com
鱼 和 熊 掌 咱 都 要
《微地参》第9篇
青岛 熊老师


大家的共识是:区域地理中的案例教学,应该是就某一区域,与学生共同总结提炼出区域地理的研究方法,然后将这一套方法应用于其他区域特征、差异、联系、发展的研究中去,本人喜欢说成是:师生共同一“地”立“法”,鼓励学生独立“地”执“法”。

被大家引用最多的教育名言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道理是完全正确的,但往往有些时候被偏颇的理解,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鱼与渔是可以兼得的,二者并非矛盾关系,而是一种递进关系。这种观点被偏颇的理解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首先,授课时,教师让学生进行一定量的记忆,被冠之以“死记硬背”,重“鱼”不重“渔”。

再就是考试时,如果出现一些相对零碎的知识点,被冠之以“误导教学”,有违能力立意的教学初衷。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些时候并不是那么清晰的可以分别放入不同的箱子,鱼和渔也不是那么机械的要予以割裂开来,毕竟“渔”的往往是具体的“鱼”。

就像我们平常经常提醒学生的一句话: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灵活的前提是要有“所学知识”,“渔”之前是要有“鱼”充饥的。

譬如我们在研究亚洲地势起伏大这一问题时,怎么能回避世界最高峰和世界陆地最低点这两个知识点?在学习中国的海洋资源时,又怎能回避四大临海?方法的提炼固然重要,但方法在一定的区域学习过程中提炼出来以后,就可以“过河拆桥”的完全忘掉这些方法以外的东西吗?

况且,初中地理作为一门学科,同样有着培养公民基本素养的任务,必要的记忆既是进一步学习的基本要求,也是公民素养的基本体现,一位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山东学生,不知道泰山;一位中国公民不知道本省的简称和省会;一个地球人不知道七大洲的分布,不会影响生存,也不影响技能的形成,但这不令我们汗颜吗?

思维的基本递进关系是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新,那么我们的教学,能反其道而行之?或者跳过记忆,直接从理解开始吗?

把握好“鱼”与“渔”二者之间的“度”开展教学,而不是一定要人为的对立起来,更不能因此就失去了让学生记忆基本知识的底气。

一位教研员对命题人要求时说过:要让用功的孩子、聪明的孩子都考出好成绩。

“鱼”与“渔”皆所欲也。



点击看微地参前期:  1    2   3   4  5  6   7  8



工作室更多精彩地理学习资源,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关注 地理学习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