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生气哭泣,这位爸爸的做法刷爆了朋友圈

 

孩子生气哭泣时,正是学会负面情绪管理的好时机,这关乎孩子的一生。...







我们从小被教育,要乖,要懂事,不要哭,别这么怯懦。

可是情绪来了,只堵不疏,会憋坏的。

情绪没有对错。

孩子生气哭泣时,正是学会负面情绪管理的好时机,这关乎孩子的一生。

如何做?怎么做?

这里给你答案。

                                                                   ——鹿角姐姐说


 ◆ ◆
作者:小雨姐姐





“你不一定非得开心,

也不必总是搞笑或者装傻,

不必强迫自己。

每次你生气的时候,

不要一直沉浸在愤怒的心情中,

你要接受它,你要尊重它,

然后慢慢放下,好不好......”

这段话来源于一个很火的网络视频,是一位父亲说给自己的女儿听的,起因是他与女儿开玩笑,没想到惹怒了小姑娘,为了开导因生气而哭泣的女儿,这位父亲说了一番很暖心的话。

视频里,这位父亲的表情始终是认真且富有感情的,言语也始终是温和而饱含理性的。

对于孩子们来说,最难能可贵的幸福,就是负面情绪被父母看见。

而这位父亲用堪称教科书的方式为我们作了示范:如何正确地对待孩子的负面情绪。



我尤其喜欢视频里的父亲说的一句话:“生气没什么大不了的,你可以生气。你可以生我的气,也可以生妈妈的气,生妹妹的气,甚至生自己的气。”

反观我们周边,不少父母对待孩子的负面情绪上,做不到如此豁达。

我们的文化里,长期存在着“负能量是不好的”的思想。许多孩子的成长中,都难逃这个观念的裹挟。

我有个发小,他小的时候遇见吠叫的小狗会很害怕,听到老师布置的作业比较多会哭。

当他哭鼻子时,旁边总有人笑话道:“好哭佬,卖灯草,卖到河里狗子咬......”

他父母曾为此十分犯愁,与左邻右舍聊天时常念叨:“男孩子这么懦弱,可怎么好?”

为了制止孩子的嚎哭,那对父母用尽了各种手段。

有时,他们哄他:“不哭的话,就给你买花脸吃。”有时,他们指责他:“哭什么哭?有什么好哭的!”

而倘若他们在很疲惫的时候听到儿子哭,懒得去哄了,也没劲指责了,就干脆往哇哇大哭的儿子口里塞一条卷成团的毛巾。

那位发小长大后与我聊过童年的事,他说一直记得,父母用毛巾将他的哭泣声硬生生地逼回去,那种感觉实在太压抑了,漫长的一段时间里,他的内心都是缺乏安全感的,有些时候恐慌到想把自己封闭起来。

负面情绪总被父母控制的孩子,往往会活得很压抑。

TED演讲上,心理治疗师陈永仪教授说过,跟一个人说“你不该有这种情绪”,就好似,在他冷的时候,对他说:“你不应该这么冷诶。”

其实每一种情绪都有它存在的必要,负面情绪是孩子不可或缺的一种表达方式。

情绪管理训练创始人约翰·戈特曼曾做过一个儿童调查。在36年里,他调查了3000个家庭,后来又对这些家庭跟踪调查了10年。

戈特曼将调查中遇到的一类父母称为“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这类父母会给孩子解释情绪的不同种类,并帮助其认识到自己正在经历何种情绪。

这类父母养出的孩子,与父母关系更亲密,也更愿意表达情绪。

父母唯有认识负面情绪不是错,并帮助孩子认识情绪,孩子的情绪才能自然流淌,他们才能享受更快乐的童年。





以前在武志红的书里,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

一位来访者,遇见了不公正的事情,这件事让他面临着吃官司的危险。一直以来他是个不惹事的“好男人”,可能到来的官司差点将他压垮。

一个月的时间里,这位男人常冷得瑟瑟发抖,每天都裹着厚厚的羽绒服。虽然那时是冬天,但他所处的地方是广州,冬天的气温有时能高达20多摄氏度。

武志红让他闭上眼睛感受那份冷,他体会了一会儿后,说:“心口在疼,那里有一个像墨水一样黑的黑洞,不,墨水都不足以形容,那简直是纯粹的黑,是一个无底洞,要将我吸进去。”

后来武志红问他那份感觉让他想起了什么样的经历,这个问题,让这位中年男人的眼泪一连串地掉了下来。

他想起了幼年时的自己被爷爷奶奶抚养,父母只是偶尔来看望他,一天,父母过来了,他原本还激动着,可后来他为某件事哭了起来。

他们家的大人,在那段时间达成了铜墙铁壁般的一致,为了让孩子听话、不提无理要求,都坚决认同使用一种“免疫法”,对“不合理”的情绪表达一概不理,以此想让他明白:要挟大人是行不通的。

那个夜晚,幼小的他一直哭一直哭,哭到了客厅里灭了灯都没有停歇,可依旧没人过来抚慰他。

他说:“从此,我就明白,我必须得不哭不闹听话,才能免除被抛弃。”

原来,那份寒冷,就是被抛弃感。

为什么被压制情绪的人,会出现如此的感受呢?

社会学家ArlieRussell Hochschild 曾提出一个“情绪劳动”的概念:当我们控制情绪的时候,看起来好像什么都没要做,但其实已经消耗了很多能量,是一种看不见的代价。

消耗量越大的情绪劳动,背后付出的代价往往越高昂。

孩子若习惯性回避情绪的表达,有可能会演变为临床上的问题。

因为童年时父母的无条件接纳、尊重,构成了我们最底层的心理营养,儿时缺乏心理营养的人,终其一生,都难逃缺失感。

摧毁一个孩子很简单。

不去接纳和理解孩子的情绪,也不去过问孩子为情绪劳动消耗了多少能量,就够了。





当然,接纳孩子的情绪,不代表纵容孩子的情绪。

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时,最重要的一步是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让他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

在一个综艺节目里,看过一位脾气暴躁、很爱打人的小男孩,他的父母为他伤透了脑筋,束手无策后只好找心理学家来帮忙。



心理学家提供了一个妙方,让孩子的亲人装扮成小男孩心中景仰的英雄:超人和钢铁侠。

当两位“英雄”提供平复心情的方法时,原先大发脾气的男孩果然照做了,情绪也慢慢稳定了下来。





接着,钢铁侠和超人又现场示范起如何正确地处理负面情绪,孩子也将他们的行为模仿了一遍。



在那个情境里,一向跋扈的孩子,突然使用了很礼貌的语言表达了自己。他也因此获得了“英雄”的鼓励。



在家人又陪着这位小朋友演了几场戏后,孩子易怒的情绪渐渐转变,与家人的关系亲密起来,打人的次数也比以前减少了。

情绪就像是一条河,建起高大的堤岸阻挡它,确实能挡一时的水流,可终究会越积越多。

避免它泛滥成灾的方法,是用疏导管理,将它变成流动的能量。

所以下一次看见孩子心情不好,我们完全可以学着开头视频里爸爸的样子,对他们说一句:

“现在我们去散散步吧,把它抛在脑后,你也可以跺脚,只要能摆脱坏心情,你想做这些都可以,只要你觉得好受一些。”

真正会帮孩子处理负面情绪的父母,从不会粗暴地控制孩子的情绪,而是在看见孩子的情绪后,疏导和化解它。




孩子的任何情绪和感受都是在告诉我们一些信息。

尊重并善待孩子的负面情绪吧,它会指引我们带领孩子走向更好的成长之路。共勉。

(文章来源:女儿派)
为什么关注笑脸童年
免费送你童书:公号抽奖赠书送你童趣好书

收听有声故事:进入公号回复“听故事”免费听

新鲜育儿资讯:育儿妈妈专家大咖教你养娃








识别二维码

获得福利哟


    关注 童趣出版有限公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