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猫狗咬了,疫苗应该打还是不打?

 

被猫狗咬就一定会得狂犬病吗?咬伤后又应该如何处理呢?...



最近,关于长春长生问题疫苗的报道在朋友圈掀起了一场血雨腥风,该公司最近生产的一批狂犬病疫苗被查出生产过程造假,因此,其疫苗的效价也就不能保证,所幸该批疫苗未流入社会,否则,低效价的疫苗注射将使狂犬病暴露者面临致死性的威胁。

虽然狂犬病是人人皆知的病,但该病相关的知识却并不普及,大多数人都是一知半解,比如被猫狗咬就一定会得狂犬病吗?还有哪些危险可以导致狂犬病?被狗咬伤后又该如何处理?
狂犬病的流行概况

狂犬病是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热带疾病。在流行国家(主要是非洲和亚洲)每年有成千上万的病例报告。狂犬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它是由于感染了狂犬病病毒而引起的,这种病毒通过受感染动物的唾液传播,一旦感染狂犬病病毒后没有及时注射疫苗或者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经过2周~2年的潜伏期,最终狂犬病发作会导致患者死亡,目前报道在案的病例中,只有13例幸存者,且有严重畸形后遗症。



狗是狂犬病病毒最重要的宿主,是狂犬病毒的“储存仓库”。因狗咬伤而感染狂犬病毒占人类发病病例的99%。另外,在大自然中,狂犬病病毒的宿主还包括蝙蝠、狐狸、浣熊,猴子和臭鼬等哺乳动物。我们不时可以看到某冒险家在探访某个神秘洞穴后得了狂犬病的报道,其感染的原因,可能就是他的眼部或鼻部的粘膜受到洞穴中的蝙蝠的唾液气凝胶的传染。



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这么可怕的疾病,它又是如何在人体内悄悄搞破坏的呢?

在破损皮肤或者粘膜接触被感染动物的唾液,如被狗等动物咬伤、抓伤,狂犬病病毒就通过受感染部位进入人体,侵犯支配该部位的外周神经。在神经细胞中,病毒自我复制,并沿着神经纤维逆行运输,不断侵犯上级神经,直至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层。

随后,病毒开始向唾液腺传播并且分泌到唾液中,因此,人和动物的唾液成了传播的重要媒介。当病毒扩散到脊髓的背根神经节后,病人开始出现局部症状,包括发热、瘙痒和感觉异常,持续1~2天,然后进入急性神经症状期(1~4天)。



神经症状的临床表现分为两类,一类是躁狂型狂犬病,病人出现多涎、立毛、瞳孔周期性扩张,恐水症,高空恐惧、吞咽困难、吸气痉挛,呼吸过度及呕血。另一类为瘫痪型狂犬病,表现为四肢瘫痪、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多涎、吸气痉挛,呼吸衰竭和恐水症或恐空气症(约50%)。接着病人陷入昏迷,1~7天内死亡。

如何预防和应对

既然狂犬病尚无有效医治办法,防患于未然尤为重要。狂犬病的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为暴露前预防:为狂犬病高发区(或者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缺乏的地区)人群或者前往疫区的旅行者注射疫苗。二级预防为暴露后预防(注射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具体来说,哪些情况需要接种疫苗,哪些又不需要呢?这就要视不同暴露程度而定,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也有差异。下面介绍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狂犬病暴露的应对指南:

第一类暴露:未受损的皮肤受接触不视为暴露;因此,不需要暴露后预防。然而,如果该暴露者是个小孩,那么仅根据其个人提供的信息进行暴露评估可能并不足够,因为不能排除存在黏膜接触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酒精棉签在划痕上检测皮肤是否破损(疼痛表示皮肤破损)。如果患者报告疼痛,暴露风险为第二类。

第二类暴露:对暴露皮肤的轻微咬伤,对破损皮肤的轻微抓伤。此种情况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但不需要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应大力清洗暴露区域,并用洗涤剂、酒精或碘酒进行冲洗。

第三类暴露:单次或者多次的穿透皮肤的咬伤或者抓伤,破损的皮肤或者粘膜受到来自狂犬病动物的唾液的感染。

暴露的区域应大力清洗并用洗涤剂、酒精或碘酒进行灌洗。并注射人或马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并尽可能地用免疫球蛋白渗透到伤口中;如果计算的免疫球蛋白剂量不足以渗透所有伤口,则应用盐水稀释,以渗透所有伤口。



总而言之,一旦出现被狗猫等哺乳动物咬伤抓伤的情况或者有蝙蝠接触史,均应及时前往当地的防疫站进行救治,千万别怀有侥幸心里,以为自己的猫狗接种过疫苗就没事了,毕竟疫苗的保护时间是有限的,况且还有假疫苗的存在呢!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被猫狗咬了,疫苗应该打还是不打?------消化病公益科普1412帖
马医生推荐
其恶恶


☞网传广州”新型艾滋”到底是怎么回事?

☞老鼠引发的“血”案!

☞想让伤口快点好?创可贴要这样用


    关注 兰世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