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世锦:把第一部经典音乐剧引入中国的推动者 台前幕后002期

 

他是国内首次引进西方经典音乐剧的推动者,也是见证了十几年来国内演出市场变迁的人...





  • 他是国内首次引进西方经典音乐剧的推动者
  • 也是见证了十几年来国内演出市场变迁的人
钱世锦
前上海大剧院艺术总监
中国国家大剧院特邀顾问


走进剧场,欣赏一场西方经典音乐剧:《猫》《剧院魅影》《悲惨世界》……还有林林总总的国内原创音乐剧,如今的我们已经习以为常。
但早在10多年前,原来连音乐学院的老师,
都对“音乐剧”知之甚少?
是否引进原版音乐剧,
竟然还有不少反对的声音?
一起来听听他怎么说!


 ACT I 
一切从上海大剧院的落成

说起









上海大剧院是国内首家引进西方经典音乐剧的剧院,但在上海大剧院落成之前,别说是音乐剧这种对舞台设备、剧院运营要求非常苛刻的演出,整个上海甚至难以找到一个能轻松容纳大编制交响乐团的场地。
1

帕尔曼:上海有世上最差的剧场


小提琴大师帕尔曼第一次来上海是1994年,当时是祖宾·梅塔带着以色列爱乐乐团,和帕尔曼联手举行的音乐会。我曾经也是学小提琴,帕尔曼能来上海对我来说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钱世锦回忆到。

钱世锦与帕尔曼合照
上海当时唯一能容纳这台演出的场地,只有现已被拆除的上海市政府礼堂。市府礼堂本来是供开会使用的,但也曾经接待过费城交响乐团和波士顿交响乐团。钱世锦不无遗憾地说道:“礼堂的设备非常差,后台只有两个房间,大的房间留给男演奏员休息,小的房间留给女演奏员。但帕尔曼和祖宾·梅塔这种大师级人物,应该给他们提供独立的化妆间。我们只能在后方的办公室,用屏风隔出一块空间,当做化妆间。而且帕尔曼是坐轮椅的,当时的礼堂也没有残疾人辅助设施。他进入礼堂的时候,我们只能用人手把他抬上台阶,我们能看出他心中的不悦。”
幸好当晚的演出非常成功,演出后帕尔曼在庆功宴会上对当时的副市长说道:“你们有世界上最好的听众,但也有世界上最差的剧场。”龚副市长随即告诉帕尔曼,上海已开始在建一个新的剧院,建成后,我们一定再请您来演出!

1994年梅塔第一次來中国(帕尔曼同行)钱世锦与梅塔合影
2

从第一根柱子开始

见证一个殿堂的诞生


其实当帕尔曼说出那句话的时候,上海大剧院已经开始打桩了。此时钱世锦受委派参与大剧院的筹建工作,主持开幕后的剧目安排。“现在你们看到上海大剧院的绿化带,原来就是工棚。”说起这段时光,钱世锦也是不无感慨:“我那时候跟工地的农民工一起挤在里面办公,外面下大雨,里面就下小雨。我当时只有一位同事,他现在就是上海大剧院的总经理,下雨的时候,我们一起用脸盆往外面舀水。



被委派到大剧院的钱世锦,当务之急就是决定大剧院应该引进什么项目。经过跟很多同行交流了看法,在市委宣传部安排下造访欧洲各国之后,他终于有了头绪:“众所周知歌剧《阿依达》是当年埃及为庆祝开罗歌剧院开幕、苏伊士运河开通时,委托威尔第所写的作品,因此以《阿依达》作为剧院的开幕演出,成为了业界的一个‘惯例’。全球四大歌剧流派分别是:意大利、德国、法国、俄罗斯,假如能在开幕时轮番上演几个流派的作品,上海大剧院这个高雅艺术殿堂的定位就明确起来了。所以我们当时确定了意大利歌剧:威尔第的《阿依达》、法国歌剧:古诺的《浮士德》、还有德国歌剧:瓦格纳的《漂泊的荷兰人》,还有很多优秀的剧目,一起组成了我们的开幕演出季。”



此外,他还不忘写信给帕尔曼,邀请他在剧院落成后再来一次演出,2003年初,帕尔曼把他的音乐学校师生都带到上海,举办了为期两周的一系列音乐教育活动,还把这段经历拍成了纪录片《帕尔曼在上海》。“我们把1994年他第一次访沪的照片都放到了现场。帕尔曼看到这些照片也很有感触,没想到上海的变化这么快。”这次令人感动的“二次接触”,成为了钱世锦人生中非常特别的回忆。
《帕尔曼在上海》纪录片封面
 ACT II 
引进原版音乐剧:为时十数年的

“长跑”









音乐剧在情节推进、节奏处理、音乐创作上与歌剧有截然不同的魅力,众多手法与电影更为相似。然而这种歌舞并重、老少皆宜,在国外流行了近百年的演出,引进国内时却遭到了重重阻力
1

从一无所知到深深震撼


“我以前在音乐学院读书时,上了两年西方音乐史课,整个课程都没有关于音乐剧的内容,也从未看过一部音乐剧作品。当时科班出身的人多少都有点看不起音乐剧,觉得这是一门不入流、难登大雅之堂的艺术。”钱世锦解释道,国内音乐界对音乐剧的偏见,曾经是如此根深蒂固。

直到1988年,钱世锦作为国际访问学者第一次去美国,才有机会真正接触到音乐剧:“那场《悲惨世界》给我极大的震撼,从表现手法、音乐、舞美、表演,每一方面都让我大开眼界。那一晚我虽坐‘山顶位’,英文也不好,却在两个多小时里从未有一刻走神,还居然全部都听懂了。我当时就想,这么好看的剧,中国什么时候才有得看?”引进音乐剧的想法,就是在这个时候萌生。

2

吃力不讨好?漫长谈判与反对声音
1988年的美国之行后,钱世锦对音乐剧就彻底改观了。但引进音乐剧依然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直到1996年我策划大剧院开幕演出的时候,我才有机会跟相关领导说,除了歌剧、芭蕾、交响之外,我还想把音乐剧《悲惨世界》引进来作为国内上演的第一部西方经典音乐剧
钱世锦与音乐剧制作人麦金托什合照


著名的音乐剧制作公司麦金托什其实早在1994年就来过中国,遗憾当时并不具备引进的条件。我到了大剧院之后,双方才开始了洽谈引进《悲惨世界》的事宜。谈判过程极其复杂,直到2001年,我们才最终签订了合约。从萌生想法到正式上演中间这十多年历史,光是谈判就花费五年,终于还是把这件事做成了。”



当时大部分观众都不知音乐剧为何物,连音乐学院的老师可能都不太了解。所以当我们引进《悲惨世界》的时候,反对的声音也是很大的。大家都和曾经的我抱有同一个偏见:高雅艺术殿堂里不应该出现音乐剧。当我们在《悲惨世界》之后还引进了《猫》时,甚至有人在报纸发文章表示反对,说上海大剧院应该改成“上海音乐剧剧院”。

上海大剧院《猫》演出现场
3

从《悲惨世界》开始

改变国内业界面貌


钱世锦认为,音乐剧是工业社会、城市文化的产物,所以音乐剧一定是在工商业发达的地方率先流行起来,世上两个音乐剧中心:纽约和伦敦,都是工商业极其发达的城市。所以他认为中国最有可能发展音乐剧的城市,就是上海。事实也印证了他的想法。

“音乐剧的传播,口碑很关键,”钱世锦回忆《悲惨世界》上演时说到,“第一场演出的时候,还有很多票没有卖出去,但当演出结束,全场观众起立欢呼15分钟,为期三周的演出门票也在后续几天内一售而空,同时也为之后引进的《猫》、《妈妈咪呀》等打下了基础,上演《剧院魅影》的时候,还创下了出票率98%的成绩。”



这部整个中国演出市场有着深远影响的演出,余波还牵涉到教育界。“上海音乐学院的音乐剧系,也是在这个背景下建立起来的。建系的时候同样也有很大争议,但是现在的音乐剧系也颇有成效,国内由此也涌现出一批原创音乐剧。”

从2001年直到2008年,上海大剧院每年都坚持引进一部音乐剧。但因为音乐剧的演出周期长,期间无法上演其他剧目,长此以往也会引发其他矛盾,在包括钱世锦在内的大剧院领导多次呼吁建议下,上海市政府终于作出了建设以演音乐剧为主的文化广场剧院的决定。

上海文化广场
4

震惊全国的危机处理

能否化为转机?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要先承受蟹壳的尖刺,才能告诉后来人如何享用螃蟹的美味。一台包含众多服装道具仪器、台前幕后动辄几百名工作人员的大型演出,总是难免发生意外,而国内第一个去迎接这个挑战的人,就是时任上海大剧院艺术总监的钱世锦。

2007年7月,引进自英国的原版音乐剧《妈妈咪呀!》正在上海如火如荼地上演着,危机却突如其来降临了——7月11日傍晚,音乐剧即将开演之际,扮演主角“苏菲”的三位演员居然同时病倒,当天晚上无法演出了!正是因为担心演员出状况,一般音乐剧演出都会预备2-3位演员,其中一位病倒了,另外一位就可马上替补。可是这次居然三位演员同时病倒,不仅在上海大剧院是先例,连跟进了八年巡演的外方也是头一次碰到



经过一系列应急措施,安排好照顾演员、演出取消、通知媒体、当晚演出的退票调票手续之后,钱世锦还面临着另一个难题:第二天的演出怎么办呢?“事不宜迟,我们马上联系了《妈妈咪呀!》演出所属的小星星公司,从伦敦紧急调配一位演员来华。安排演员来华演出,需要走一系列繁复的流程,包括为演员申请批文及签证。当时只有一天时间,傍晚时分相关部门负责人都已下班,所幸得到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的协助,演员得以紧急办理好签证,在北京时间的第二天下午5点,新的“苏菲”终于平安抵达上海,当晚的演出也非常成功。”

这一次惊险的“救场奇迹”,把原本令人心急如焚的“危机”,化为了让人惊喜的“转机”,因为换角事件备受媒体的关注,无心插柳地让《妈妈咪呀!》以及上海大剧院得到了意外的宣传效应。



舞台上光鲜亮丽的演出背后,往往也意味着无数剧场工作者的艰辛和付出。橄榄古典音乐有幸与你分享,在聚光灯照不到的地方,发生着有趣而有点唏嘘的故事。

更多橄榄原创视频节目请点击以下标题查看:

1. “人美声甜”钢琴家陈洁,为你朗读音乐家情书

2. 古典乐的“耕耘者”——林宏鸣

3. 表演欲望为零,如何成为顶尖演奏家?访大提琴家王健

4. “圈内红人”顾超与音乐的二三事

5. 黄蒙拉专访 | 小提琴家的不正经日常
6. 顶级交响乐团的首席,到底有多忙?

编辑荐书
《芭蕾·音乐剧经典选读》
钱世锦 著






☚ 本书是作者在艺术院校作“芭蕾与音乐剧赏析”课的基础上撰写而成,分三部分:“前两部分皆由世界经典作品阐释艺术发展之轨迹和艺术动人心弦的魅力,后一部分讲述经典作品鲜为人知的轶事。
古典音乐全媒体
《橄榄古典音乐》
Q:我们有哪些产品?
A:微信公众号、杂志、沙龙、电台、视频、音乐周边Q:我们有哪些微信号?
A:橄榄古典音乐、橄榄钢琴课堂、古典与爵士、橄榄戏剧
Q:合作、投稿?
A:请邮件 liujie@ganlan.com.cn

商品


冬季刊发售

秋季刊来袭

杂志背后心血

音乐启蒙

名人名家

西方音乐史

钢琴教育
热门文章

电影中的巴赫

人工智能PK莫扎特

愚人节歌单

音乐纳入中考

指挥帝王卡拉扬

勃拉姆斯逝世120年

你能“听懂”音乐吗?
4月演出

上海
北京


广州 厦门 深圳
西安 重庆 武汉 成都


沈阳 天津 长沙

苏州 杭州 常州 南京
品读

略谈10位指挥家

音乐与芭蕾创新

李斯特遗失作品

中国民乐走向世界

留声机榜单遗珠

实体唱片店的命运





Tips:猛戳阅读原文购买《橄榄古典音乐》杂志。当天16:00前下单默认第二个工作日发货。微店上购买的杂志物流有任何问题,请公众号后台留言或联系小编微信/ganlanmusic 手机/13601977457(尽量短信)


    关注 橄榄古典音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