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何翔宇:在风格能被定义的那一刻,创作就已经停止了

 

86年出生的何翔宇曾把127吨可乐熬成一锅残渣,经历了迁徙和自省,跨过30岁的他这次带来了什么样的总结和改变...





经历了迁徙和自省
跨过30岁的他这次带来了什么样的总结和改变?




1986年出生的何翔宇曾经把127吨可口可乐熬成一锅残渣,又用2年的时间制作了一架2吨重的皮坦克,在这些宏大刺激的创作之后,他转向身体和感官本身,从口腔和柠檬开始,创造了一个向内又发散的奇妙世界。何翔宇在空白空间的第五回同名个展正在展出,让我们来一起看看他全新的绘画、装置和视频,听听他对YT分享了哪些对身体、感官和创作的思考。



▲ 口腔 - 柠檬 - 感知的转化

2012年,何翔宇搬到了美国匹兹堡,由于语言不通,他陷入失语的状态。于是,他开始每天用舌头舔自己的上颚,感受看不见的口腔,再把这种体验画下来。在过去的4年里,他用《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不是我们自己》这个系列把触觉的感受和想象转译成了视觉的表达。



▲ 《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不是我们自己 192》, 2016, 日本墨,水彩,铅笔,无酸油性笔,纸本, 25 x 25cm (9 27/32 x 9 27/32 inches)

相比两年前展出过的同系列作品,新展出的口腔画用到了更多黑色,也在具象和抽象的转换中更加随意自由。何翔宇说,这个转变是在这四年来不断的创作中自然发生的,他自己也很好奇其中深层的原因,也仍然在探索口腔这个看不见、却控制着声音、语言和表达的身体器官。



▲ 何翔宇 — 《131个柠檬》 ,2016,铅笔,布上丙烯,300 x 300 x 5 cm (118 7/64 x 118 7/64 x 1 31/32 inches)

从研究口腔,何翔宇把对感官之间的转化的兴趣延伸到新的创作,他描绘出柠檬的黄色或青绿,再写上“柠檬味(lemon flavor),观者受到颜色和文字的暗示后居然能尝到酸味。之后,他请人制造了一筐铜制的柠檬,画画的时候拿一个握在手里、感受柠檬的结构和分量。本次展出的柠檬画干脆去掉了文字,把131个跳动的柠檬铺满画布。为了制造出”3D”的效果,他给每一个柠檬画了线的结构和色块,两者之间的重叠和距离让柠檬一下子立体了起来。





柠檬的颜色脱离“柠檬”的线条本身,转移到它的轮廓线条以外,这同样会引发一种特别的空间感。在另一个作品《正方形》里,何翔宇进一步探索了空间感:四只铜制的手撑在地上,拉成一个无形的正方形,看展的人靠近时感受到空间里的几何,居然绕着走开,有的人像有强迫症一样提腿跨过,不想碰到那条隐形的线。



▲ 何翔宇 — 《正方形》,2014-2016,铜

何翔宇解释道:这种不可见的空间感和他绘画作品中的感官的转化类似,从根本上都来自于不同维度之间的通感。经过4年的探索,他关注的问题更多地回到了视觉机制本身以及它包含的一些核心概念,柠檬或正方形都是探询过程的产物,而他并无意于去控制作品所达到的“效果”。



▲ 何翔宇 — 《正方形》, 2014-2016, 铜
游戏 - 惩罚 - 人类的规则



在柏林生活时,何翔宇在2016年录制了3个视频,通过它们建造了一个微缩的社会制度。录制前,他在Facebook上招募感兴趣的人参与即兴表演,自己也加入其中。在第一个视频《五月十四日》里,参与者玩剪刀石头布,赢家要到一根古典风格的粘土圆柱上咬一口。刚开始,参与者还比较拘谨,每咬一口就去刷牙。喝着酒,他们逐渐投入,每个人都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咬出“完美”的痕迹,但下一个赢家总会补上一口,覆盖之前的痕迹,圆柱被牙印显得千疮百孔。



▲ 何翔宇 — 《五月十四日),单频影像装置(彩色,有声),2016

参与者慢慢达成默契,都想集中咬柱子的中部,但是坚持了一个多小时后,他们也没能像海狸一样啃穿这根柱子。柔软而可塑的粘土圆柱在参与者的共同的努力下被改变,而参与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吃进了粘土,也在圆柱上留下自己的口腔记录。





第二个视频《七月十七日》邀请参与者围成一圈,当一个人示范发出简短的声音后,其他人轮流模仿,这个发声的人在一轮结束后选择下一个声音的制造者。由于参与者来自不同的种族和文化背景,他们不能使用带有特定文化痕迹的语言,而用咆哮、叹气或无意义的口腔运动来进行原始的发声。在模仿的过程中,这些噪音变成一种暗语,让无法沟通的人在团体里相互理解,回应他人的口头和身体语言、建立起独特的关联。



▲ 何翔宇 — 《七月十七日》 , 单频影像装置(彩色,有声), 2016

做完这两个视频后,何翔宇决定把惩罚的元素融入下一个游戏。在《八月二十七日》里,人们坐在带有未来感的银色反光布上,一个人做出任意的表情后,其他的人跟着模仿,第一个人将判断谁的模仿最不像自己,接着联合其他人用超市买来的蛋黄酱挤在输家的身体上。人并不能看见自己的表情,却可以主观地评价、惩罚别人,这个无法成功模仿邻座面部表情的局外人不得不接受后果——无厘头的游戏包含了对现实的暗喻。



▲ 何翔宇 — 《八月二十七日》,单频影像装置(彩色,有声),49’49”, 2016

从口腔、柠檬到游戏,何翔宇的创作可以说是一种感知和观念的实验室,他和YT新媒体谈了谈这些作品背后的故事以及他对自己的理解。



▲ 何翔宇 — May 14th, July 17th, August 27th,2016
YT对话何翔宇
Q:为什么你会对人的感官和知觉产生兴趣?

A: 可以说感官是人定义自身在世界中的“存在”的最基本的媒介,是人之所以为人、之所以能界定自我所仰赖的基础。我想不止是我,很多人都会对它感兴趣。



▲ 何翔宇 —— 《柠檬研究》,《131个柠檬》,《正方形》, 空白空间,2017

Q: 在这次展出的口腔画和柠檬画里,黄色似乎是一个重要的元素,这种颜色对你有什么意义?

A: 口腔计划有一个创作阶段便是采用淡黄色来解构口腔,那个阶段的实践大约持续了一年半,在这一年半时间中,我发现视网膜对黄色的识别度是最高的,甚至比对红色蓝色还要高,而且在使用黄色进行口腔计划的创作过程中,我的确感受到了它所引起的味觉上的通感。 黄色后面隐藏的丰富信息和联系,吸引着我尝试用不同的手法去对它进行探究。



▲ 何翔宇 — May 14th, July 17th, August 27th,2016,影像装置

Q:你的三个视频作品似乎映射了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社会规则的制定,能讲一讲它们背后的灵感吗?

A:我并不排除任何对作品阐释的可能性,但我无法直接回答它们背后的含义。我只能说,这三个视频是不可分割的一件作品,它们之间有着细腻的关联,不应分开来单独解读。



▲ 何翔宇 — May 14th, July 17th, August 27th,2016,影像装置

Q: 《可乐计划》和《坦克计划》被解读为暗喻外部世界的权力和体制,而《口腔计划》系列则深入了自己身体和内在的体验,对你来说有这样的转变吗?

A: 虽然表面上看来形式上貌似差别很大,但我的创作核心并没有发生过大的变化。可乐计划中将气泡对口腔的刺激转化为固态物对视觉的刺激,坦克计划中皮革的气味与视觉形式的并置等等,本质上与现在我关注的问题是一脉相承的。



▲ 何翔宇 — May 14th, July 17th, August 27th,2016,影像装置

Q:你觉得现在能够定义自己的艺术风格吗?

A:作品永远应该是先于“风格”而产生的,换句话来说,在风格能够被定义的那一刻,创作就已经停止了,所以我认为现在还远远不能定义我自己的艺术“风格”。

继空白空间之后,乔空间和白立方将于2017年3月16日共同举办何翔宇在上海的首次个展“乌龟、狮子和熊”,展出的作品包括:综合视频装置《乌龟、狮子和熊》以及艺术家正在进行中的柠檬系列绘画等,前者曾在2015年的法国里昂双年展展出,即将在中国首次呈现。如日中天的何翔宇让我们充满期待~
关于展览


▲ 何翔宇
2017.2.18 —— 2017.3. 30
空白空间 White Space Beijing
编辑✎卿小渔
图片鸣谢✎空白空间
/ Y T 原 创 未 经 允 许 不 得 转 载 /


Contact Us
contact@ytcreativemedia.com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请email我们吧


    关注 YT新媒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