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几个宁浩,中国商业片就能多几分希望

 

这只“坏猴子”很疯狂。...

“许多人认为我在讽刺现实,其实我只是了解现实。”


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如约而至,又圆满落幕。伴随着国内电影市场的降温,今年的电影节似乎冷清了不少,影人们的发言也趋向于理性,纷纷觉得市场的萎缩,意味着挤走了捞钱的片商,留下了空间给真正热爱电影的人。

然而,送走了这些捞钱片商之后的市场,才是对电影人真正考验的开始。

回顾去年到今年的电影市场,电影圈的“大佬”们,其实并没有对中国电影的发展起到太明显的推动作用。

比如在今年电影节开响“第一炮”的冯小刚,即便他指出了“小鲜肉”对电影的影响,但他的“开炮”,更多的意图也是为自己的新片做宣传。而他的新片,则是任性地在满足自己追求艺术的渴望,并没有太在意票房的盈利。



在《关于演员导演有话说》上发表“冯氏言论”的冯小刚

有时候我们去讨论影人对电影的创作,其实是个很矛盾的事情。比如张扬的新片《冈仁波齐》,我们从片名就已经可以预料到,这是一部对普通观众并不友善的电影,但是我们又不能否认这部电影的艺术性。


6月20日上映的《冈仁波齐》

这似乎也是中国电影市场高速起飞之后,一直面临的一个问题:好的导演不愿意为市场妥协,而妥协的导演征服不了市场。

中国电影缺乏的不是技艺高超的艺术家,也不是不肯花钱的挑剔用户。中国电影真正缺乏的,是盘旋在合格水平附近的商业片。

然而面对“如何让商业片健康成长”这个问题,功成名就的大导们似乎已经放弃了思考。反观一些中生代的导演们,似乎正在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从而进行了一些尝试和努力。

比如乌尔善将电影的画面风格化,树立独特的视听语言▼

比如徐峥寻求更精良的故事,更娱乐化的内容▼



但在小十君个人关注的导演名单里,有一个已经在商业片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又在极力推进商业片发展的家伙:宁浩



去年9月,宁浩的坏猴子影业宣布启动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

签下包括《绣春刀》导演路阳、《心花路放》副导演刘晓世、《中国药神》导演文牧野、《甜美生活》导演牛涵,以及曾赠、王子昭、申奥、沙漠、吴辰珵、夏鹏在内的10位新人导演,率先完成坏猴子“第一变”。



而在6月19日举行的最新发布会上,宁浩又公开了两个全新的电影计划——主打科幻系列的“天宫计划”以及连接国内与国际电影大师的“天神计划”

坏猴子影业公布“破势而立”片单视频,“天宫计划”、“天神计划”已开启!

“天宫计划”的首部作品是由宁浩执导,回归“疯狂”系列的第三部——《疯狂的外星人》

编剧为《三体》作者刘慈欣,电影改编自刘慈欣的短篇小说《乡村教师》

“天神计划”则是携手南斯拉夫电影大师埃米尔·库斯图里卡,以中国为拍摄背景合作新片《熊猫》▼


作为继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之后第四位迈入亿元俱乐部的内地导演,宁浩似乎缺少了前三位的“大师”味道,但要说中国最好的商业片导演,我想他要比三位都更胜一筹。

张艺谋是开拓者,他的电影是站在高度上摸索新的道路。

陈凯歌是守护者,他的电影一直在守护他自己的审美和规则。

冯小刚是给予者,他的电影一直在给观众想要的东西,但却一直抓不准自己想要什么。

而宁浩是超脱者,他是国内少有的知道自己和观众都要什么的导演。



当然早期的宁浩也不是什么都知道的。

在《香火》和《绿草地》取得了一些成绩之后,宁浩并没有继续走作者电影的道路,而是参加了刘德华的“亚洲新星导”计划,用区区200万的成本,换来了票房2000万的《疯狂的石头》



如果说《香火》和《绿草地》让宁浩发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那么《疯狂的石头》则让他开启了探索观众需求的道路。

三年后的《疯狂的赛车》,很多人说是宁浩在重复自己,但事实上这部电影原名是叫做《银牌车手》。

宁浩并没有打算重复自己,只是对于观众的把控,他还没有什么信心,只好借着前路前行。

之后的《无人区》再次成为了宁浩的试验品▼

《无人区》高超的技艺和极高的完成度,让宁浩发现了自己创作的无限可能,但也触碰到了市场和规则的最低底线。

尚有棱角的宁浩怒了,为了市场,活生生地怼出了一部《黄金大劫案》

客观地讲,《黄金大劫案》的质量,放到宁浩以往的作品里,确实有失水准。但是放到抗日神剧的范畴里,那又是出类拔萃的。

事后宁浩也承认,《黄金大劫案》是他对规则的一次抗议,是不成熟的,应该学会和制度沟通,而不是抵抗,以后会尽量避免这样的作品。

所以我们看到了《心花路放》,一部兼具创作技术和商业元素的电影▼

在《心花路放》创作之初,宁浩想讨论的是现在年轻人对爱情和婚姻的态度。当时有朋友推荐他做一个现代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但宁浩认为,《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核心是“自由恋爱”,在莎翁那个年代这是个激进的话题,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但现在自由恋爱已经和吃饭睡觉一样平常了,观众怎么会因为这个进影院呢?

最终宁浩选择了“一夜情”作为切入点,就是明白现在观众想看充满了争议的爱情观,想通过这些争议的矛盾展现出浮生百态。

至于在创作上,宁浩认为现在的观众更注重故事本身,以及导演的技巧,而不是导演处理故事的态度。有态度的电影,那叫文艺片。

11亿的最终票房,似乎是宁浩对之前成绩的一次总结,是他向市场宣告,他不仅懂得创作,也懂得观众。



从2001年的学生作品《星期四,星期三》,到2003年的毕业作品《香火》,再到2006年的《疯狂的石头》,2009年《疯狂的赛车》,2013年的《无人区》,最后到2014年的《心花路放》,在宁浩缓步前进的这些年,他的成长却是飞速的。



2011年,乌尔善接手《画皮2》之前,曾找过宁浩执导。宁浩当时认为,鉴于《画皮1》取得的成绩,“画皮”二字就值两个亿,但是他却拒绝了《画皮2》的导演工作,因为他觉得他做不来。

宁浩自称自己是“商业市场上的作者导演”,也就是这个道理。他太明白自己和观众想要什么了。

《心花路放》之后,我们似乎再没听到宁浩有拍摄新片的消息,但他其实也没闲着。

先是在2015年担任动画电影《疯狂的年兽》制作人,2016年担任《绣春刀2:修罗战场》的监制,顺势启动了“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天宫计划”、“天神计划”。



至于《疯狂的外星人》,我们可以看到宁浩比以往更加慎重地对待着它。至今为止,我们也只能看到2015年的备案信息,以及在某些采访中提到对剧本进行了几次修改。

宁浩不可能没有察觉到,2018年将会是中国科幻电影的爆发年。



虽然《三体》电影项目已经近乎流产,但曾经的影评人张小北执导的《拓星者》已经拍摄完毕,古天乐的《明日战纪》正在拍摄,郭帆导演的《流浪地球》以及《北极》、《鲸人》、《机器之血》、《六重外壳》、《时空乱流》、《拯救人类》等电影或上映或筹拍。

华语科幻电影的热度持续升温,宁浩参与其中,以他以往的作品口碑和个人素质,还是有很高的期待值的。

从宁浩这两年放慢的脚步来看,也许他从张、陈、冯的身上,都看到了一些自己需要的东西。

相比于张艺谋联合好莱坞拍摄的《长城》的坏口碑,让宁浩明白了“融合”的必须性;

相比于陈凯歌坚守自己的审美遭遇的滑铁卢,让宁浩明白了“进步”的必要性;

相比于冯小刚单打独斗和观众交恶的情况,让宁浩明白了“抱团”的重要性。

“我其实想表达一种价值系统,希望有更多共同价值的人一起来建设,你一个人不够,所以需要有人团结。我们的价值观就是需要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创新能力,然后就是有一定本土性,以及当代性。”签下10名导演后,充当“陪练”的宁浩如是说。



在宁浩身上,我们看到了太多不同于国内其他导演的特点,比如他不会自以为是,他不会恃才傲物,他不会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盛气凌人。

我们也看到了他身上有着成功导演共有的特点,比如他和姜文一样观点凌厉,他和昆汀一样鬼马机灵,他和诺兰一样沉稳游离。

宁浩的骨子里是乐观的,他不认为不好的东西就必须批评到死或者消失殆尽,相反,他认为坦然面对不好的东西,才是真正理解了它们。

现在,宁浩对于电影的作用,也像一面镜子。他扶持众多新人,目的在于让新导演们透过他,去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在一个作品当中,最重要的仍然是导演,监制只是提供一些光、土壤。”宁浩评论自己作为《绣春刀:修罗战场》制片的作用。



在宁浩扶持的这些导演和影片中,影片的类型也是五花八门的。其中不乏有科幻片、女性电影、沙漠电影、视觉电影、黑色幽默等。

这和宁浩在2006拿出一部国内鲜有的《疯狂的石头》一样,宁浩愿意培养和自己一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导演,而不是跟风蹭热度。

而宁浩个人的电影,最终也会作用于现在的这一系列计划中。因为他是一个很重视表达的人,但不在乎是导演的身份,还是演员的身份,亦或是监制的身份。

成为一个整体中需要的元素,用以完成这个整体的表达,这才是宁浩的目的。宁浩在很多场合都讲过关于“猴子”的故事。

比如《无人区》中猴子用火的故事,比如和林旭东的对话录《混大成人》中提到猴子合作放哨的故事。



在宁浩的思考体系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与猴子和猴子、蚂蚁和蚂蚁等生物群体的关系没有区别。

群体的维系,需要依靠互相付出,不是靠互相索取。宁浩和新人导演们之间需要互相付出。电影人和观众之间也不能只有索取。这才是健康的电影生态环境。

宁浩对“坏猴子”的理解是“亚文化”,在宁浩看来,亚文化不见得很小众。

“作为对立于主流文化的多样化文化,主流文化只有一种,而亚文化却千千万万个,人们容易进入主流文化的禁锢,导致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面对如今如此繁杂多样的工作,按照流行的说法,这叫做跨界。如今歌手、演员、编剧、甚至作家都跨界来当导演,可见随着技术的发展,导演的入行门槛越来越低了。

可是通过这些跨界导演的成绩,也不难看出,导演的成功门槛从来没低过。

宁浩从来都不是害怕跨界的人,他身兼编、导、演于一身,却从未因为身份的多样而混乱过。对比很多导演和明星“卖惨”,到处宣传“你知道我有多努力”的行为,宁浩算得上真正的劳模。



事实上,我们也从未害怕过影人跨界的行为,早年香港电影的辉煌,不也是靠大批影人跨界实现的吗?

我们真正害怕的,是影人的思想僵化,是面对制度时甩锅的抗拒,是面对观众时抱怨的絮叨,是面对困难时开脱的理由,是面对自己宽容,却对任何人恶毒的不理解。

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宁浩”出现,心怀对电影的敬畏之心,手握对电影的崇敬之力,以缓慢但稳健的脚步,一步步推着中国电影砥砺前行着。

互动话题

你喜欢宁浩的哪部作品?
推荐阅读
妮可·基德曼:女神很忙,没时间老
他演的反派十恶不赦,却叫你怎么也恨不起来


    关注 第十放映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