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首轮铺货,攻克空白网点,新品铺市这样做更高效!

 

经过前期的高效选品和周详部署,经销商已经为代理一款新品做足了准备,待厂家发货之后,便可以投入到紧张有序的铺市...





经过前期的高效选品和周详部署,经销商已经为代理一款新品做足了准备,待厂家发货之后,便可以投入到紧张有序的铺市之中了。这一阶段十分关键,不仅可以验证该新品能否被市场接受,还常常会遭遇来自终端、竞品、库存的压力,因此必须引起经销商的高度重视。

重视首轮铺货,有效攻克空白网点
很多经销商认为,铺货是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情,只需将新品装车,由业务员分头送到终端网点中,让店主接受即可。这种铺市方法倒也可行,不过太过传统与生硬,很容易引起店主的反感和拒绝,不仅浪费了经销商铺市的时间和精力,也对终端黏性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因此,为了实现高效铺货,降低终端“不买账”的风险,经销商需要提前做好一系列的准备。

做好产品铺市前的预热。当今媒体发展迅速,人们对一款产品最初的印象往往不是来源于实际接触,而是来源于媒体宣传。因此,经销商可利用微信群、朋友圈、业务话术模板等平台,先将这款新品的信息发布出来,让业务团队和终端网点对其留有初步印象,日后再去铺货便会更容易些。

成立有效的铺货团队。很多经销商习惯于采用“一位业务员+一辆车”的双人配置,兼顾签单和配送,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省人力成本。不过,在新品的首轮铺市时,仍然建议经销商采用小组制,投入2~3人共同攻克终端网点。其中,一人专门负责和店主沟通,讲解新品的优势和支持政策,促成首次进货和后期合作;其他的人则负责清理货架、张贴宣传物料、搬运货品上架等。多项工作同时进行,不给店主敷衍和观望的机会,才能够做到事半功倍。

制定合理的铺市路线。在铺货之前,经销商及团队要设立几个细化的目标,即要开辟多少个空白网点、覆盖哪些市场、消化掉多少货物等,以此目标来反推铺市的路线和流程。一般来说,经销商都是先按照区域、街道来划分责任区域,再按照既定线路一家家开辟空白网点,有一些难以攻破的“硬骨头”则需要反复沟通拜访。

投入相应的激励政策。这主要分为给终端的优惠和给业务员的激励。对于终端来说,经销商在保证合理利润结构的同时,也要适度地给予一些促销、账期、折扣等额外优惠,让终端门店看到诚意和利益才能够促成长期合作。但是建议经销商要谨慎赊销,近来整个快消品行业经济不景气,资金链条风险偏大,千万不要因为担心客户流失,而被赊销拖入死循环的泥淖。除了给终端的优惠以外,经销商更应该重视给业务团队的激励机制,可以单件提成,也可以按照当天任务的完成度给予一定奖励,还可以按照开发的网点数量为统计标准,或者引进pk机制来充分调动业务员的铺市积极性。

做好市场反馈和资源梳理。首轮铺货的意义不仅在于把产品铺到市场,更可以借此更新经销商资源、补充终端网点的信息。业务团队每开发一个网点,就应该及时地把客户信息(姓名、地址、进货数量、经营规模等)反馈到公司的数据库中,第一轮铺货没有攻克的网点更应该特别标注,以便于日后多次拜访,并调整沟通策略。
未雨绸缪,扬长避短,打响竞品反击战
一款新产品如火如荼地铺市布局,势必会挤占相似产品的市场份额。当竞品来势汹汹,与根基尚不稳定的新品正面对抗时,经销商又将如何应对呢?其实,无外乎八个字:未雨绸缪,扬长避短。早在铺市之前,经销商及团队就应该下一番功夫,深入了解竞品情况,密切关注其市场动向,当竞品的零售价格、市场打法、铺市重点等发生改变时,业务员可以敏锐洞察并及时反馈给公司,第一时间做好应战准备。

对抗竞品的阻击,经销商最常用的两把利器便是“时间”与“利润”。一款新品初上市时声势偏弱,不易被竞品察觉,须得2~3轮铺货之后才能够显露锋芒,这个时间差便对新品铺市大有裨益。在这几个月的时间内,经销商要快、准、狠地将产品铺向市场,尽可能多的覆盖终端网点,将竞品阻拦在渠道之外。或者在竞品库存降低的补货期间直接进入,抢占竞品原有的市场份额。

而当竞品最终突围进入渠道,与新品正面对抗时,经销商便要做到“扬长避短”,借助差异化的优势巩固市场地位。一般来说,竞品已经在市场中布局了一段时间,知名度和消费者基础都更为深厚,经销商的新品难以与其抗衡。但是,新品的优势在于利润空间不透明,经销商可以适度给予终端合理的利润空间,或者降低终端的运作成本,来推动终端网点接受新品。甚至当这款新品不是利润产品时,还可以在一定时间内直接走低价策略,用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来打击竞品。
强化库存预警机制,上中下游联动调整
在铺市初期,有多种因素可能导致经销商的库存积压,一是企业为实现动销大量压货,二是经销商未能进行合理估量便盲目进货,三是终端首轮铺市之后动销不畅,网点抵触再次进货……无论哪种原因,一旦经销商产生遗留库存,便会打乱正常的铺市节奏,使新品运作面临隐患。因此,经销商一定要强化库存预警机制,并围绕着上游厂家、中游自身团队、下游终端市场三方做出调整。

一直以来,为了应对库存积压局面,经销商普遍遵循“1.5倍安全库存法”,将库存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保证货源充足且降低市场运作风险。但是,近些年来,随着短保潮流席卷食品行业,许多产品的保质期均在6个月甚至3个月之内,在代理这些产品时,经销商便不需遵循所谓的“1.5倍安全库存法”,而是尽量做到实到实销,不让短保商品积压在仓库中。此外,也有不少经销商和厂家之间实行着“以销定存”的策略,如有些地区的娃哈哈、汇源等企业的经销商,会以平时45天的销售量为仓库的合理库存量,将此作为标准来进货,将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

而围绕着经销商自身,除了要合理预估新品的市场销售量并谨慎进货之外,公司的仓库管理部门、业务部门甚至财务部门也应该保持顺畅沟通,实现联动配合,这便要求经销商一改以往“各司其职、孤军作战”的理念,将新品铺市当做整个商贸公司的责任,而非是一支业务团队的责任。如此一来,新品在铺市过程中遇到的风险才能第一时间反馈到公司核心,各部门及时做好预警和应对措施。

而对终端来说,一般情况下,新品铺货初期不会遭遇大规模的产品积压,便无需动用卖场库房、分销渠道来转移库存、实现减压。但是,有的终端网点代理新品的热情不高,试销1~2轮之后便不再进货,这便需要经销商及时拜访并了解真实原因。如果客户并非强硬拒绝,而是留有一定余地,经销商便可适时提出调整利润空间、给予优惠政策、帮助铺市动销等一系列解决方案,及早攻克这一网点,将货品顺利铺到终端,减轻库存的压力。

在新品铺市初期,经销商往往会手忙脚乱,无暇顾及市场风险,这便为日后的长期运作埋下了隐患。其实,只要经销商能够做到持续开发空白网点、借助优势应对竞品阻击、强化库存预警机制这三点,便能在很大程度上规避新品代理的风险,为新品持续动销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产品销售的开局取得阶段性的胜利!

来源 | 食品板(ID:tyjspb)




    关注 食品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