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旅游走起!老挝念活“中国水牛经”

 

在老挝,水牛常见,水牛奶却不常有。尽管老挝旅游资源丰富“,农业+旅游”倒是鲜成气候。然而在琅勃拉邦孟概村老挝...

在老挝,水牛常见,水牛奶却不常有。尽管老挝旅游资源丰富“,农业+旅游”倒是鲜成气候。

然而在琅勃拉邦孟概村老挝水牛奶业公司成立的水牛牧场里,生产区和观光区一分为二,游客不仅可以品尝到生产区现采现做的水牛奶以及相关奶制品,还能在观光区体验喂养水牛、学做奶酪烹饪等项目。
这是老挝国内第一家水牛牧场

2016 年成立至今不到两年,已发展成极具吸引力的农业旅游新模式,同时也开启了培育优秀水牛的良性循环。
而说到该牧场赖以生产运作的主角——水牛,牧场最初用于水牛杂交改良的一头纯种摩拉水牛种公牛,便是中国赠送的。


中老携手启动水牛杂交改良
据老挝相关部门的统计,该国现有水牛约100万头,其中大部分和中国一样同属沼泽型水牛,水牛资源丰富。与中国类似,面临农业机械化的冲击,老挝的水牛资源也走到了必须重新开发利用的历史拐点。
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牛研究所项目科技人员在老挝开展技术培训


2015~2017 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牛研究所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框架下,开展了“水牛杂交改良技术在老挝的本地化研究与推广示范” (桂科合14125007-2-11)的项目工作(以下简称中老水牛杂交改良项目),得益于此项目的支持,老挝重启了中断近30 年的水牛杂交改良工作。

“我们主要在人才培养、资源、技术和设备等方面对老挝进行了援助。”

中老水牛杂交改良项目研发中心副主任陈明棠告诉本刊记者,项目开展以来,中方与老挝国家农林研究所畜牧研究中心合作,

为老方培训基层技术人员30 余人,提供共9 个血统的优质水牛冻精1000 支和纯种摩拉水牛种牛4头,赠送了一批水牛人工授精器械和相关设备,协助老方建立起1 个人工授精点,并配合当地政府发展了5 户养殖户。

老挝国家农林研究所畜牧研究中心围绕其周边南双水库库区方圆20 公里的30 个村150 余户农民进行项目宣传推广。

陈明棠说:

“尽管项目结题后,老挝水牛产业开发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也储备了一批水牛杂交改良的技术人才,但水牛杂交改良工作进展较慢。”

>>原来,老挝地广人稀,水牛多为合群野牧,自由交配,农民对此较少管理,甚至3~6个月才看望一次,对于水牛的发情和配种不太关注。

部分农民对来自中国的新品种水牛不了解,对水牛通过人工授精进行品种改良持观望态度,参与积极性不高。通过项目培训的30 多位老挝基层技术人员,仅有2 人表示愿意继续参与水牛人工授精工作。


“中国水牛经”激活老挝农业旅游
中老水牛杂交改良项目实施期间,中方向老方展开技术对接的培训课程内容包括:水牛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技术、水牛常用农副产品的加工和利用、中国奶水牛产业发展现状等。
中老水牛杂交改良项目启动,中方赠送老方援助物资一批,并派遣技术人员


参与项目合作的老挝水牛奶业公司,在学习掌握了这些“中国水牛经”后,获批接养了中方赠送的一头纯种摩拉水牛种公牛。正是这头优质的中国牛,成为该公司牧场打开老挝农业旅游领域的突破口。
\\\
据老挝水牛奶业公司牧场负责人苏西•马丁介绍,牧场主要依靠向琅勃拉邦当地农民租借已怀孕或已产下水牛崽的母水牛展开运营,利用中国牛和人工授精的方式对租来的水牛进行不同品种的水牛杂交

“我们给农民们支付租金,为他们的母水牛定期打疫苗,采取多项措施提高母水牛能够生存下来并养育出优秀后代的概率。当租户领回他们的母水牛时,它们已经怀孕,而且它们生下的更为强壮优秀的后代也是属于农民的财产。”苏西.马丁说。
渐渐地,“中国水牛经”效应赢得了民心,牧场从一开始最多只租借到10 头水牛,到如今能够获得500 头水牛进行生产。
来到牧场的游客,可以在中午时分观看到挤奶过程,还能亲自上阵给水牛喂食牧草、洗澡。这些水牛脾性都十分温顺,会顺着游客的姿势和他们一起拍合照。

牧场现产的水牛奶,会用作芝士、冰淇淋等产品的原料在生产区的厨房进行后续加工,并在牧场内直接向游客供应。

感兴趣的游客可以现场参与牧场奶酪烹饪的课程。到了下午,游客甚至还能跟着琅勃拉邦本地人一起赶水牛回家。

苏西.马丁解释说:“游客来牧场旅游不仅仅是在‘观光’,而是真正地在体验当地人的生活,对水牛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刻。”

“中国水牛经”在老挝就这样被念活了,并推动了当地的水牛杂交改良工作。


“均衡发展与扶贫”的新启示
“我们回访发现,这种‘公司+ 农户’的项目合作模式,比单纯地展开项目推广效率要高得多,成果和前景也更可观。”陈明棠说。

老挝地广人稀,多山地草场,畜牧业自然资源丰富,水牛基本为原生态放养。

为了促进家畜的繁殖和国内供应及出口的可持续增长,老挝卫生部正集中精力加强养殖配对、动物饲料、疫苗供应和疾病治疗、动物管理和运动、屠宰场和肉类加工以及兽医能力建设,畜牧业养殖方法也从传统向农场系统转变,以适应商业养殖和工业加工。
在此情形下,中国水牛产业的种质资源、技术手段和产业开发经验等,通过项目后续得到运用和发挥。
此外,苏西.马丁及其团队也向老挝当地人普及水牛奶的优点,鼓励当地人食用奶酪、酸奶等奶制品,希望当地儿童营养不良的问题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
老挝水牛奶业公司牧场生产制作的水牛奶副产品在满足观光旅游需求的同时,还出售给琅勃拉邦的酒店和餐厅。

随着本地农民、酒店以及餐厅被纳入牧场运营体系中,连接老挝本地人以及世界各地人群的桥梁也构建了起来,培育优秀水牛的良性循环正在养成。

老挝首家水牛牧场念活“中国水牛经”发展农业旅游的方式,也相应得到了老挝政府的支持

老挝计划司副司长Sisavanh Didaravong 表示,虽然目前在“一带一路”中老合作框架下,关于农业旅游的内容还相对较少,但是中老水牛杂交改良项目带来的“中国水牛经”效应确实能给人以启发。

她认为,目前老挝的经济发展的重心在于均衡发展与扶贫工作,其中均衡发展在于区域间均衡以及不同产业之间的协同,而扶贫工作则致力于实现贫困地区群体的致富,农业旅游不失为一个助力于这两大目标实现的手段。

来源:《中国—东盟博览》杂志“政经版”

文:林芊芊

编辑:黄乙司


    关注 东博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