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女子毕业几年后重新高考考取华西本硕博连读背后的真相

 

阅读提示:发声不是撒娇,不是谩骂,不是说谎,不是把行业表现得很LOW。这个故事首先很励志,但是不理智,一般人...



阅读提示:发声不是撒娇,不是谩骂,不是说谎,不是把行业表现得很LOW。

这个故事首先很励志,但是不理智,一般人也就想想。

一个26岁的女孩子,谈婚论嫁的年龄,已经本科毕业几年,有一份还可以的工作,突然辞职要重新读大学,而且目标明确,要学医。

要知道,距离她参加高考已经过去8年了,年龄大了,和小自己8岁的孩子一块竞争,完全不占优势。

但是经过一年的准备被华西录取,考了669分。碾压很多学霸。

这个专业每年华西在全国只招收90名。

本文不想说一些现实的考量,比如毕业时已经34岁,等等,其实,对一个敢想敢做又能做成的年轻人来说,上学结婚生孩会两不误,她能处理好。我想说的是两个现实。

一、很多人学医是被误了,很多人不学医也被误了。

如果说城里的孩子还好一些,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高考时填志愿基本是凭感觉,根本没想过学什么专业,以后从事什么。老师也提供不了什么帮助。

而且加上我们统一录取的政策,即使考上也能被调剂的找不到北。比如考上了北大被调剂到考古,考上北师大被调剂到免费师范,比如明明想学临床被调剂到了市场销售。

但是无论哪一种,都没这个女孩这么坚决,一是她之前受家人影响,对医学有兴趣,有情结,二是,她毕业几年后,与其他考生相比,绝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哪个更好。事实上,其他毕业生也是,只不过不敢回头。

但是无论如何,我们目前的教育体制误了很多人。与一些发达国家不同(他们那本科期间没医学专业),他们的本科毕业生想改医学,直接读医学研究生就是,我们这只能重新参加高考。医学院的其他专业想学医学也是。也就是说,很多对学医感兴趣的人除了再参加高考,再没机会。

不少医生想改行,也很难,从大学时开始就没再学其他课程。

二、医学不是遇冷而是越来越热,真不是你想读就读的。

这个女孩,其传奇的地方就在于回来重新高考仍能考这么高分,在北京处于1000名以内。当然,华西在各个地方录取的分数线都不会低于630分(或者说超出一本一百多分)。

事实上,也不光是华西这种在全国靠前的医学院校,就是每个省里的普通医学院校,分数也远高于同类。报考普通的211,不到600分别想报考其临床医学等专业,低40分报考其他专业问题不大。

每个省稍微好一些的医学院校,基本没有二本专业了,民营医学院校也比其他同类民营大学热得多。合作办学的医学专业生源也比其他专业普遍好。

这是事实,不服气去查一下,现在正是高考季。

医疗行业人唱衰医疗的一个论据是,据某媒体“2016高考状元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全国22个省份的36名高考状元中,超过9成的选择了经济管理类专业,而医学专业无人问津,香港六名状元均报考医学。这个没多大意义,原因在于,我们富裕家的孩子出国留学时,首选的也是经济管理,而发达国家富裕家庭的孩子选择哲学的却很多,我们这可能吗?我们的孩子知道学什么吗?状元们没学医,他除了选经济管理,还选其他专业了吗?和这个女孩类似,很多人毕业几年后会发现,当年学医就好了:越老越吃香,以他们的分数毕业后基本铁饭碗。

弱弱提醒一些医疗人,发声不是撒娇,不是谩骂,不是说谎,不是把行业表现得很LOW。如果明知道真实情况而不说,认为老百姓不知道,那是自欺欺人;如果不知道真实情况,只会跟着喊,那是真傻!

说真话都不敢,还希望改变?做梦!





(防失联,长摁二维码可以加值班微信)

本号由近百位医院管理专家及十几位医疗观察者发起,陆续推出思考医疗市场的原创稿子,兼做新闻。不少文章被转,凡是署名谭梅的稿子都是由本号顾问团所写,请按格式署名来源,格式为:医院院长微信公众号(yiyuanyuanzhang),谭梅,谭梅不是一个人。

沟通邮箱:yyyzwxgzh@163.com。对于来稿,默认为原创。


    关注 医院院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