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风采】江淮名医严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心血管内科是安徽省心血管内科唯一的临床医学重点学科,也是安徽省首批全国心血管病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以及心血管病介入诊治培训基地。...

严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心血管内科是安徽省心血管内科唯一的临床医学重点学科,也是安徽省首批全国心血管病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以及心血管病介入诊治培训基地。连续7年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心力衰竭病例数位居国内首位。本期访谈让我们一起走近科室“掌门人”严激教授,探寻心血管内科的发展历程和管理理念。
科室发展:从临床基础做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一家有百年历史的老牌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发展经历了几代人的执著追求,科室现有5个病区,253张床位,其中冠心病重症监护室床位59张,设超声心动图室、临床心脏电生理室及四个心导管室。目前,心血管内科是原国家卫计委认定的安徽省首批冠心病介入治疗培训基地、安徽省首批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培训基地、安徽省先心病介入治疗培训基地,同时还是安徽省心血管疾病质量控制中心,安徽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安徽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委单位,安徽省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委单位,安徽省重点临床医学专科、重点优先发展专科,安徽省“115”创新团队。科室现已成为以介入心脏病学为特色、医教研相结合的现代化心脏病诊治中心。

“学科的发展不是一个人的力量,而是一代成就了一代。新时代赋予了我们新的使命,在前辈领导的带领下,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遇到新的问题,所以应该更加快速地发展,让过去的高难技术成为现在的常规技术。”严激教授表示:“我们要继承前人的事业,坚持今天的奋斗,更要开辟明天的道路。”
学科建设: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专
对于学科建设,严激教授有着清晰的认识,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要根据学科自身和安徽当地病源特点进行建设。严激教授将经验总结为:“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专,有特色才有优势。”

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团队就是心血管内科的一大特色,该团队年手术量已突破1500台,团队的工作中心主要在慢性心力衰竭的CRT、心脏转复律除颤器、复杂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等领域。团队积极探索提高CRT疗效的方法,推进左心室四极导线、左室多位点起搏、AdaptiveCRT、抗磁共振CRT等技术的临床应用,在植入技巧以及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治疗水平和数量上均居国内先列。
人才培养:人人有专长个个有特点
作为国内知名心血管病专家,科室“掌门人”严激教授从2001年开始就在美国底特律医学中心研修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2006年进入德国“Badnacham”医院研修。2015年,严激教授荣获“江淮名医”称号,承担安徽医科大学本科生临床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并指导研究生的理论及临床学习,共培养20名研究生。他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将自己的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医师,并不遗余力地提供平台让年轻人成长。他根据团队成员各自的擅长和性格特点,结合学科发展综合考虑后,为每个团队成员选择好亚专科发展方向,并鼓励年轻医师外出进修学习,要求他们学以致用。

心血管内科现有专业医护人员共计161人(医师47人,护士114人),其中医学博士5人,科室人员90%以上为硕士学位,高级职称22人。科室于1992年被评定为安徽医科大学临床硕士研究生点,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已培养及在读硕士研究生数十名,并承担安徽医科大学内科学心血管病授课、见习和实习工作,培养了一批省内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专业医师。
临床研究:扎实基础绘制发展新蓝图
关于科研,严激教授表示:“作为一名出色的临床医师,不能为了研究而研究,要为解决临床问题而研究。不仅如此,临床医师还应进一步做到持续专注,精益求精,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从而指导实践,形成‘螺旋式上升’模式。”严激教授倡导建立“从临床到研究”和“从研究指导临床”的双向研究通道,将临床研究获得的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应用等。在严激教授和团队的积极努力下,科室进一步推进临床科研的发展,目前在研课题8项,另作为2016年国家科研重大专项子课题的牵头单位之一,主持2016年科技部“慢性心力衰竭规范化诊治”的推广课题,重点加强慢性心力衰竭器械治疗规范化建设,近3年发表包括SCI中华系列论文共计46篇。

严激教授认为,未来临床医学的发展需要和工科、信息类学科结合。但是,医工结合存在一定的鸿沟,因为理工科对临床需求不熟悉,而医师虽有很多临床需求和创新灵感,却不了解理工科先进的理论和技术。2017年12月23日,安徽省立医院以直属附属的形式并入中国科技大学,并命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这为医院和科室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严激教授表示,心血管内科下一步将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工科资源,找到与医科资源互补的契合点,绘制医工结合的蓝图,然后一步一步落地。
基层培训:推广普及发展
一直以来,严激教授都在倡导和推行“分级诊疗”制度。严激教授认为,只有将门诊下沉到社区医院,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的模式才能优化医疗资源,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看病难的问题。但在实施过程中,严激教授也发现了基层医疗机构技术低下、资源匮乏等现状。近年来,严激教授团队平均每年数十次深入基层开展基层医师培训,并于2016年牵头成立安徽省“慢病管理学会”,将安徽省分为皖东、皖西、皖北、皖南及皖中五个区域,分别根据每个区的特点,组织开展各类培训,提升基层医师的个人专业水平,让更多患者得到规范的医治。严激教授表示,科室正在进行的ACTIVE项目已经形成了以临床技能为主的系列培训,通过到基层传技术、带人才、扶学科,在对基层医院进行‘输血’的同时,也提高了基层医院自身的‘造血’功能,真正做到了以实际行动配合政府做好分级诊疗的制度。

同时,心血管内科还组织了两个已形成品牌的学术会议——“黄山国际心脏再同步治疗论坛”和“CRT技术高级培训班”。CRT高级培训班目前已连续举办22期,培训国内外学员近300人,覆盖100余家医院,培训学员来自印度、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
小结
恒者行远,思者常新。严激教授表示;“量变到质变总会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充满各种困难,但只要设身处地为病患着想,为临床研究发展着想就有办法解决困难。展望未来,尽管心血管疾病防治仍存在许多难点和瓶颈,但也激励着我们在崎岖的道路上奋进,践行早期预防、规范诊疗、综合防治,以期进一步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生命质量、降低心血管疾病病死率。心血管疾病防治未来,道远,亦任重!”

文章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8年第13期



如未关注嘉音,请长按下方图片中二维码关注


    关注 嘉音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