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波动性高血压的治疗,这几张流程图说得很明白!

 

老年人不仅血压水平较中青年人高,而且容易发生异常血压波动,临床上有多种表现形式。...





老年人不仅血压水平较中青年人高,而且容易发生异常血压波动,临床上有多种表现形式。如何应对老年波动性高血压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问题。在2018中国心脏大会(CHC)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华琦教授以“老年波动性高血压的治疗”为题做了精彩报告,指出不同的形式需要给予不同的干预措施,分别列出了流程图。

老年人血压波动的定义和常见类型
血压波动又叫做血压变异,是指一定时间内血压的变化程度,是人类血压最基本的生理特征之一。临床上,根据时间跨度可分为短时变异和长时变异。

1.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根据夜间血压(22:00-8:00)较白天血压(8:00-22:00)的下降率,把血压的昼夜节律分为:杓型(dipper):10%~20%、非杓型(non-dipper):<10%、超杓型(extreme dipper):>20%。如果夜间血压高于白天血压则称为反杓型(inverted dipper)。

老年人或未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容易发生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常伴夜间血压升高(夜间平均血压≥120/70 mmHg)。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非杓型血压发生率可达69%;80岁以上人群中,有83.4%丧失了正常的杓型血压节律。

2. 与体位有关的血压波动

(1)体位性低血压

由卧位变为直立体位的3min内,收缩压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但也有一些老年人直立时间超过3min才出现明显的血压下降。在≥65岁人群中的患病率可达20%~50%。

(2)体位性高血压

由卧位转为直立后的3min内收缩压升高幅度>20mmHg。临床通常无特异性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心慌、疲倦等症状,体位性高血压可能与靶器官损害和脑卒中风险增加有关。老年人体位性高血压发生率为8.7%~11.0%。

(3)体位性低血压合并卧位高血压

有体位性低血压,且卧位时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是老年人常见的临床类型,发病率高达30%。

3. 晨峰血压增高

定义为:起床后2h内的收缩压平均值减去夜间睡眠时收缩压最低值(夜间血压最低值前后共3次收缩压的平均值)≥35mmHg。我国老年人群晨峰血压过高的发生率为21.6%。

4. 白大衣高血压

指诊室血压≥140/90 mmHg,但诊室外血压不高的现象。在整体人群中的发生率约13%,老年人尤其高发,可达40%。

白大衣高血压患者发生持续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心血管病和死亡的风险显著高于正常血压者。

5. 隐匿性高血压

指患者在诊室内血压正常,动态血压或家庭自测血压升高的现象。整体人群中患病率7.6%~23.0%,随着年龄增长而明显增加。

与白大衣性高血压相比,隐匿性高血压有着更高的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风险,其对预后的影响与持续性高血压相近。

6. 餐后低血压

指餐后2h内收缩压较餐前下降幅度≥20 mmHg;或餐前收缩压≥100 mmHg,而餐后<90 mmHg;或餐后血压下降未达到上述标准,但出现餐后心脑缺血症状。在我国人群中的发生率为59.3%,住院老年患者中为61.6%~74.7%。

三餐中以早餐后低血压发生率最高,早餐或午餐后的血压下降幅度明显大于晚餐后。餐后收缩压一般下降20~40mmHg,严重者可达90mmHg。症状多发生于餐后30~60min,持续30~120min。

7. 继发性高血压

占老年高血压的19.6%。原发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嗜铬细胞瘤等。

老年人继发性高血压起病较隐匿且发展缓慢,临床症状往往不够典型,例如:老年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早期可无明显的血钾降低,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

血压波动方面常见昼夜节律异常,呈非杓型或超杓型改变;也可表现为血压骤然升高。

8. 长时变异

包括日间、随访间、季节间或数年间的血压差异,年龄越大越显著。不仅与患者自身状况有关,更多地受行为和环境因素的影响。长时变异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意义明显。
治疗原则和治疗的特殊性
1. 治疗原则

➤ 重视基础疾病防治,积极纠正可能的诱因;

➤ 充分了解患者的特点;

➤ 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和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行为习惯;

➤ 去除诱因和综合治疗;

➤ 推进老年人血压综合管理。

2. 老年高血压治疗的特殊性

➤ 老年高血压治疗较中青年更加复杂,合并症多,治疗更困难;

➤ 血压控制靶目标值不同;

➤ 治疗方案不同;

➤ 生活方式不同。

总体心血管风险评估更重要!

3. 相关指南推荐

图1 指南推荐
《高龄老年人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推荐:(1)高龄老年人起始药物治疗的血压水平是≥160/90mmHg;(2)老年人降压目标采取分阶段的策略,首先降至150/90 mmHg,耐受性良好则进一步降至140/90 mmHg。

4. 治疗方案的制定

➤ 治疗前应充分考虑获益和风险;

➤ 降压药从小剂量开始,降压速度不宜过快;

➤ 避免血压波动给患者带来的伤害;

➤ 分阶段降压;

➤ 适合老年人特点的生活方式干预;

➤ 推进家庭、社区和社会医疗卫生服务支持。
不同临床类型的治疗流程
1. 昼夜节律异常
➤ 非杓型血压:可选择CCB、ACEI、ARB或长效单片复方制剂(如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

➤ 超杓型血压:长效降压药可选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缓释片和硝苯地平控释片等。

2. 体位性血压异常
3. 清晨高血压
药物治疗:选择24h平稳降压的长效降压药可以控制清晨血压的大幅波动。

常用的联合降压方案:ACEI或ARB联合利尿剂、ACEI或ARB联合长效二氢吡啶类CCB、长效的单片复方制剂,如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

4. 白大衣高血压和隐匿性高血压
5. 餐后低血压
6. 继发性高血压和长时变异


    关注 医脉通心血管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