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膏一方一名医之龚颖娟

 

膏贴是利用药物,施于病者体表或患部,借体表对药物的吸收和经络的通路,发挥药物活血化瘀,生肌止痛,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的功能,从而达到各种治疗作用目的的一种疗法。...







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原郑州市中医院(三级甲等)儿科主任,被誉为“妇儿圣手”。中华医学会河南省分会中西医结合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郑州市中医妇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精通中医妇儿科辩证论治,从事妇儿科教学和临床实践30余年。曾在省级、国家级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编著《中医临证全书》、《国际针灸医师交流手册》、《情志病的中医治疗》等中医著作。

擅长治疗

中医儿科小儿常见病及多发病的预防与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治疗、儿童生长发育调理等;

中医妇科病:月经不调、妇科炎症、安胎保胎、产前指导及产后调理等;

中医呼吸病:扁桃体炎、咳嗽、感冒、支气管炎等。



视频来自辅仁堂中医馆的专家龚老师为到访的医界同仁讲解了常见病(感冒、咳嗽、腹泻、扁桃体发炎)的辩证论治。中医的病因理论中,有风邪的概念。当风邪与寒邪一起入侵人体,就叫风寒证;和热邪一起入侵人体,就叫风热证。比如秋冬寒於季,风与寒相合,所以感冒多为风寒;春夏温暖之时,风与热相合,所以风热感冒多见。



辅仁堂中医馆基层赋能之膏贴传承名家经典,我们向医者致敬,把中医千年辩证理论,结合几十年临床经验,打造特色膏贴疗法。

膏贴疗法更是中医医学中一种独特的中医外治疗法,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并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膏贴是利用药物,施于病者体表或患部,借体表对药物的吸收和经络的通路,发挥药物活血化瘀,生肌止痛,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的功能,从而达到各种治疗作用目的的一种疗法。



无论风寒还是风热,都可能引起发热及头肢疼痛,体温升高亦并不完全等于热证;因此,辨证风寒与风热时,发热及头肢疼痛的有无和轻重并不重要。风寒与风热的主要区别在于:

1.恶寒轻重。风寒感冒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恶风畏寒怕冷,而风热感冒可能会出现轻微的恶寒,但绝对不会有寒战。

2.咽喉肿痛。咽部疼痛、红肿与否是判断风热感冒的重要指标,但风寒感冒者也可有轻微咽红。但若咽红明显甚至充血,则是风热的典型表现。

3.鼻涕清浊。风寒感冒的鼻涕是清鼻涕,而风热感冒患者流的则是比较稠的浓鼻涕。

4.是否口渴。风寒感冒早期没有口渴症状,因为津液没有受伤。而风热感冒早期有明显的口渴症状,因为热邪风入侵影响到津液。



发热:常见头痛、头晕、恶寒、发热症状

香苏抑菌膏 —— 疏风解表   退热开窍,常贴在大椎、神阙、双涌泉。



风热咳嗽:常见咳嗽气粗,咯痰黏稠,色白或黄,咽痛,声音嘶哑,或兼发热,微恶风,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苏杏抑菌膏 —— 辛凉解表、宣肺清热,常贴天突,膻中,肺腧,大椎、神阙。



风寒咳嗽:咳嗽声重,痰稀色白,口不渴,恶寒,或有发热,无汗,或兼头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麻桂抑菌膏——疏散风寒、宣肺解表,常贴在膻中,肺腧、天突、神阙。



内伤咳嗽:长期感冒,久治不愈、久咳、有痰,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

黄芪抑菌膏——补气固表、止咳化痰,常贴在天突、膻中、肺腧、神阙。



痰热咳喘: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稠黏色黄,或夹血痰,伴胸中烦闷,身热,有汗,口渴喜冷饮,咽干,面红,尿赤,便秘。苔薄黄腻,脉滑数。

瓜蒌抑菌膏——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可配合千遂抑菌膏,常贴在天突、大椎、膻中、肺腧。



湿热内盛:腹胀、积食、便秘、大便干燥、发热、肠系膜淋巴结炎,目赤咽肿,咽干音哑,水肿,喘咳等症状。

千遂抑菌膏——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常贴在神阙穴及双涌泉穴。



湿热腹泻: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小便短黄,烦热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苦参抑菌膏——清热利湿、和胃止泻,常贴在关元,止泻、天枢,神阙。



虚寒腹泻:稀薄清冷,完谷不化,腹中冷痛,肠鸣,畏寒喜温,常因饮食生冷而诱发者。

白术抑菌膏——健脾和胃,散寒止泻,常贴在天枢,关元,止泻、神阙。



食积积滞:因食积而导致口干、脘腹胀满、腹部灼热、小便黄、大便干结。

枳实抑菌膏——清热消食、消胀除满,常贴中脘、天枢、神阙。



脾虚积滞:神疲肢倦,不思乳食,食则饱胀,腹满喜按,挑食。

陈曲抑菌膏——健脾消食、消胀除满,常贴在中脘,天枢,脾腧,神阙。


    关注 医医未来学术交流频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