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3:花儿与少年,「人痘接种法」的前世今生

 

天花疫苗最早是中国人发明的...



医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因为种种原因,我们有时并不能充分体会。

丁香园推出《 1793 》专栏,带你回到现代医学启蒙的时代,领略那个年代波澜壮阔的故事,感受医学这朵浪花,怎样与社会、文化和经济交织在一起,汇成人类文明的大河,走向星辰大海。

希望你会喜欢。

1793 年 9 月 14 日,在承德避暑山庄里,82 岁的乾隆皇帝慈祥地打量着眼前的少年。也许是因为少年能够对答如流,也许是因为他活泼可爱,总之乾隆皇帝对这位少年很满意。于是皇帝从腰带上解下了自己佩戴的荷包,赐给了少年。



皇帝没有想到,这个少年会在未来改变中国。在他眼里,这位乔治 · 托马斯 · 斯当东只不过是个13岁的孩子,来自遥远的英国,仅此而已。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这位少年通常被称作「小斯当东」,他能够见到乾隆皇帝,是因为他的父亲是马嘎尔尼勋爵访华使团的成员。按照欧洲当时的传统,身份显赫的人往往会随身带一个贵族出身的孩子,被称作「见习侍童」。因此,当马嘎尔尼勋爵在 1792 年从英国出发的时候,允许小斯当东一起前来。

这次访问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访华团的副使是约翰 · 巴罗,在中国他听到了一首旋律优美的曲子,也就是《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巴罗把这首曲子带回了欧洲,并最终被普契尼写进了著名的歌剧《图兰朵》。

时至今日,在中国各个重大外交场合上,《茉莉花》都是必不可少的曲目。不管是 1965 年万隆会议、1997 年香港回归、1999 年澳门回归,还是外国领导人来访中国,以及中国领导人出访,都有《茉莉花》的旋律回荡。所以,特朗普的外孙女唱这首歌并不是偶然。



天国之花

尽管小斯当东和《茉莉花》一起漂洋过海,缘分不浅,但是和他缘分更深的是另外一种「花」——天花。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是历史上最厉害的传染病之一,至少导致过一亿人死亡。

更可怕的是,天花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播速度极快,在发病早期病人没有任何症状,但唾液中已经含有大量的天花病毒,在交谈中就可以传播给周围的人。

天花病毒分三种:大天花、中天花和小天花,这三种病毒感染后的症状几乎完全相同,传播方式也一样。它们最大的区别在于致死率的不同,感染大天花后的死亡率高达 30%,中天花的致死率约为 12%,而小天花的致死率只有 1%。

但遗憾的是,人类历史上的天花流行几乎都是以大天花为主,在那个时代,一旦得了天花,无药可治,只能听天由命,人人闻之丧胆。

不过天花也有一个特点,就是一旦病愈,终生免疫,也就是说一个人一生只会得一次天花。有史学家考证,康熙之所以 8 岁继位当皇帝,是因为他得过天花又痊愈了,不会再担心因天花而丧命。

但是今天,人们已经对天花很陌生。原因很简单,因为人类已经消灭了天花病毒。而在消灭天花的过程里,疫苗就是我们最有效的武器。

让我们足以自豪的是,最早的天花疫苗是中国人发明的。在中国古代的医书里,关于天花疫苗的记载不少,虽然有一部分可信度不高,但是最早源于中国这一点是肯定的。

中国古代对抗天花的办法叫做「人痘接种法」,也就是在天花患者身上收集脓液或者痘痂,让其他人接触,这样就能产生抵抗力。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危险,因为毕竟有可能让被接种的人真的感染天花。

从现代医学来看,这很可能是一种「减毒活疫苗」,接种的天花脓液或痘痂中仍然含有少量活着的天花病毒,并且很可能毒性比正常的天花病毒要弱。

中国人使用这种方法的时间很长,在选样方面有丰富的经验,能够选取相对安全的成分。后来,这种方法不但在中国流传,最终也逐渐传到了外国。

在 17 世纪,经过商人、旅客和医生的努力,人痘接种法已经被英国人得知。到了 18 世纪,英国皇家学会更是明确记载了从中国学习人痘接种法的事情。

在 1721 年,英国出现了天花大规模流行,人们感到了无比的恐慌。在这种情况下,一位传奇女性出现了,她就是英国驻土耳其公使蒙塔古的夫人。在土耳其的时候,她了解到了从中国传来的人痘接种技术。

在蒙塔古夫人的努力下,在 1721 年 4 月,医生们给一个 3 岁的女孩接种了人痘。在那一年里,参与这件事的几个医生的孩子全得了天花,但是这个经过接种的孩子幸运地活了下来。

在 18 世纪末期,人痘接种法在英国已经非常普及。但是在选样的方面,远远不如中国的技术先进,这种方法在安全性上还不够好,还需要继续改进。

牛痘接种法来到中国

在 1796 年,英国医生发现了更安全的天花疫苗,也就是采取牛痘接种法。这种方法不再从天花病人身上脓液,而是利用了另外一种疾病——牛痘。

牛痘其实也是由一种天花病毒引起的,但感染的(对象)是牛。如果把牛痘患者的脓液接种到健康人身上,同样可以预防天花。而牛痘本身对人体的危害很小,就算是真的发病了,也不至于有生命危险。

这样比较起来,牛痘接种法比人痘接种法有很大优势。于是作为全新的技术传遍全球,并且逐渐到了中国。来到中国的途径有三条,其中影响最大的,要归功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皮尔逊医生(Alexander Pearson)。

问题是,这位英国医生语言不通,怎么能影响中国?

花儿与少年

在 1805 年的时候,清朝的皇帝已经变成了嘉庆,而当年那个得到乾隆赏赐的少年小斯当东,已是一个英姿勃发的青年。正是因为他少年时代的经历,让他能熟练的使用中文。

凭借这个特长,他在东印度公司得到了报酬丰厚的职务,并且在 1804 年底被派到了中国。刚到中国,他就把皮尔逊医生的著作翻译成了中文,这就是《英吉利国新出种痘奇书》。

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 4 幅图解,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接种部位、接种工具、以及接种成功以后患者出痘的样子。第二部分则是大约 1400 字的正文,详细介绍了牛痘接种法的历史,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法。全书的内容简明扼要,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天花预防手册。

1811 年,清朝的官员接受了小斯当东送来的这本书。这本书见证了东西方医学相互交流的历程,更见证了人类对抗天花的决心和勇气。多年之后,小斯当东在自己的回忆录里写道:「这让我感到很舒心」。

当然,这本书也见证了人性的复杂。小斯当东不止一次来到中国,并且在这里生活了很长时间,可以说是当时最了解中国的英国人之一。在鸦片战争前夕,小斯当东已经是英国国会议员,他也是积极支持发动这场战争的人之一。

远离天花的日子

1979 年,全球天花根除证明委员会宣布,人类已经消灭了天花,我们再也不会因为这种疾病而感到恐惧。但是关于它的历史,我们不应该忘记,因为当我们面对其他仍在肆虐的传染病时,天花的故事还会给我们诸多启示。

让我们把目光回到 1793 年,回到乾隆皇帝解下明黄色丝绸荷包的那一刻。

小斯当东因为熟练的汉语水平得到赏赐,他不会想到,多年之后这个本领会让他为中国防治天花做出贡献。而在通信技术不发达的 1793 年,小斯当东也不会知道,就在他接过荷包的一个月之后,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被送上了断头台。

而她的命运,也一直和天花纠葛不清。关于她的故事,请看「1793 专栏」的下一篇文章《王后的长发》。

(责任编辑:刘颖慧)

中国人最早发病了预防天花的疫苗,为什么却是牛痘「后来者居上」?

对这个专栏你有什么建议?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




参考文献:

1.张大庆. 医学史十五讲[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2.马嘎尔尼. 乾隆英使觐见记[M]. 中华书局, 1931.

3.乔治·托马斯·斯当东. 小斯当东回忆录[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

4.乔治·马戛尔尼, 约翰·巴罗. 马戛尔尼使团使华观感[M]. 商务印书馆, 2013.

5.斯当东. 英使谒见乾隆纪实[M]. 群言出版社, 2014.

6.佩尔菲特. 停滞的帝国[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关注 丁香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