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来自冰岛的太阳信徒打造的建筑“幻境”

 

当代“视觉魔法师”奥拉维尔· 埃利亚松的建筑进击之路...





当代“视觉魔法师”奥拉维尔· 埃利亚松从不让自己的艺术创作脱离空间环境而存在,他所强调的观赏形式是缔造一个提供直接体验的场域,观者必需身临其境,亲历个人感知被触动启发的过程。为了使艺术装置与展示空间乃至建筑景观更能无缝衔接,他于2014 年组建了一个专研于实验性建筑探索的工作室 Studio Other Spaces。今年6 月,第一个完全由后者打造的建筑项目“Fjordenhus”历时十年终于在丹麦瓦埃勒市宣告落成,它既是一件承载了多重感官体验的艺术瑰宝,也是埃利亚松向建筑领域进行开拓的重要转折。



■ 丹麦艺术家奥拉维尔· 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左)与其最佳拍档、德国建筑师 Sebastian Behmann(右)站立在由他们共同打造的首个建筑项目“Fjordenhus”前方。这里是日德兰半岛上最为繁荣的经济中心瓦埃勒市,迷人的瓦埃勒峡湾(Vejle Fjord)沿着城市的边缘缓缓铺开。当你从城市的火车站出发走向海港,一眼便能越过视野开阔的Havneøen 广场,看到一幢从海岸线上缓缓升起的有机建筑体,它就是由奥拉维尔· 埃利

亚松(Olafur Eliasson)一手构建的新作“Fjordenhus”(Fjord House,译为“海湾之家”)。在这个地段,一个混合使用的住宅和商业区域目前正在开发中。从这里开始,居民和游客可以在由景观设计师Günther Vogt打造的人行天桥上和码头边漫步。而这座矗立在水面上的建筑将作为商业投资公司Kirk Kapital 的新总部大楼使用。



“Fjordenhus”的建筑外观由四个异形态相交的圆柱体组成,高达28 米。圆柱体的表面因抛物线状的切口在建筑体的每一面都剥离出一部分孔洞,创造出一种弯曲而回环往复的复杂形态,以此来呼应建筑所在城市的独特背景——一个在自然环境和工业发展进程中拉锯生长而成的混合缩影。



■ “Fjordenhus”傍水而建,如雕塑般伫立在海湾,与瞬息万变的自然对话。

典型的丹麦砖块是塑造建筑内部和外墙的主要材料。从远处看,这座建筑的表面似乎井然有序,但若你在近旁仔细观察,因砖块色彩深度的不同,一个生动的、有机的建筑表面正徐徐展开:15 种不同色调的无釉砖通过有节奏的拼搭——从底部的绿色到顶部的蓝色——表达出由水面升向天空过渡的意象。



■ 15 种不同色调的无釉砖通过有节奏的拼搭——从底部的绿色到顶部的蓝色——表达出由水面升向天空过渡的意象

除却美学角度的考虑,这些空心的通风砖在功能上也同样发挥着调节声音和温度的作用。每个转角、缝隙和弧形都需要一个单独的砖砌解决方案,每一块砖都适应于混凝土墙的复杂曲率,在弯曲的钢框架上搭建而成。

跨越多层的3D 双曲面玻璃窗户精准地贴合着建筑的有机外形,剩下的空洞则成为建筑外观标志性的元素。入口以旋转的姿态配合建筑整体几何形态而引入,同样空间里所有的门窗都以非直线的形态呈现。



■  “Fjordenhus”建筑入口

建筑体的底层通过一座步行桥与海港码头链接,这里也向公众开放,成为可为周边社区的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向上三层是办公空间,楼层通过柱状埃利亚松和Studio Other Spaces 的建筑师们试图用这种开放有机的建筑形态来讨论对周遭环境变化的回应,以及参观者与内在空间的密切互动。

“我们从早期就开始试验如何创造一种有机建筑来回应潮汐的涨落,水面的粼粼波光,以及海洋在一天和一年的不同时间发生的变化。当人们穿过内部空间,弯曲的墙壁改变了我们的动线和对外在环境的感知。我希望当地的居民会拥抱它,并将其视为港口和城市的新地标。”螺旋楼梯连接,两个开放的瞭望平台正对海港景色。

自然与自我的对话
从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内高悬的一轮“红日”(The Weather Project,2003),到出现在凡尔赛宫花园半空中的天幕“瀑布”(Waterfall,2016),再到现下正在北京红砖美术馆内展出的巨型光圈(《道隐无名》,2018),我们已经无数次在欣赏埃利亚松的作品时震颤于他通过科技手段、光学原理、物理运动、人造自然等方式轻易操控观者感官体验的天赋。而那些跨学科的创作从不孤立存在,源源不断释放的艺术能量通过盛放艺术品的临时建筑——展览空间的转述,与观者产生情绪互动,而究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创作一种观看时的即时体验,更指向激发观者对于自我的认知意识。如他在早前曾在接受采访时所述:“我创造的作品都是自成一体的,我希望观赏者明白,我们需要拥抱抽象,并被抽象拥抱。”


■  2016年埃利亚松在法国凡尔赛宫展出了“瀑布”项目,巨大的水帘从半空中落入大运河(Grand Canal),创造出极为壮观的景象。
■  道隐无名 © 2018 红砖美术馆

从概念提出到最终落成,“Fjordenhus”项目总体历时十年才最终完工,埃利亚松对它的期望是成为一件“完整的艺术作品”,因而除了必不可少的艺术装置,埃利亚松还几乎参与了建筑内部所有的硬软装构成,包括天花、地板、地毯、门窗、家具和灯光设计。他说:“非常感谢Kirk Johansen 和他的家族企业对于我的信任,让我能够将多年来对于感知、物理运动、光线、自然和空间体验的研究转化为一幢实体存在的建筑,它既是一件完全的艺术创作,也是一个功能完备的建筑结构。”

自然天光通过“Fjordenhus”顶端的圆形开口引入室内。

像建筑体内的其他照明设备一样,旋转楼梯部分的内置LED 灯同样由Studio Olafur Eliasson 独家定制。


宴会厅的水晶吊灯与餐桌来自Studio Olafur Eliasson的定制设计。

在抛物线型的落地玻璃窗前,由

Studio Olafur  Eliasson 工作室定制的橡木桌与丹麦著名设计师Hans Wegner 的经典代表作Shell Chair(三角贝壳椅)搭配合宜。
Studio Other Spaces 的另一位联合创始人Sebastian Behmann 则表示:“在创作过程中,我们非常留意空间的编排和动线,利用光线和声学的调制来提升通过建筑传递感知的作用。建筑体矗立在海湾中,作为雕塑般存在,从中可以感受一种虚(空洞)与实(墙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 Fjordhvirvel(Fjord vortex,译为“海湾漩涡”)是一座由不锈钢卷管打造的艺术品,高468 厘米,直径700 厘米,被放置在建筑的底层开放空间,其动态的、涡流式的形状模拟海上的漩涡。其上悬挂着无数的蓝色和绿色的三角形玻璃,当日光穿过,将在周围投下错综复杂的阴影和彩色光芒。
他者空间
出生于丹麦的冰岛裔艺术家奥拉维尔· 埃利亚松并非只是一位涉猎广泛的视觉媒介创作者,一直以来对社会议题的投入关注,使得他在过去30 年间的创作生涯中已经在建筑、景观及城市规划方面进行了诸多尝试,尤为擅长在形态、材料、色彩等方面发挥特长。
■ 艺术家奥拉维尔· 埃利亚松


“Fjordenhus”的完成标志着埃利亚松个人创作生涯的一次转型,他将原先Studio Olafur Eliasson 工作室中主要的建筑相关活动抽出来,交由全新成立的国际艺术与建筑办公室——他者空间工作室(Studio Other Spaces) 专门处理, 用以研究为基础的方法来开发空间,扩展现有的建筑词汇。通过将空间从最基本的层面概念化,工作室能够通过创新的建筑形式揭示他们实现乌托邦的潜力。
■ Olafur Eliasson在德国慕尼黑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办公楼前打造的双螺旋梯雕塑“Umschreibung”
■  建在丹麦的Aros Aarhus美术馆的屋顶的艺术装置“你的彩虹”(Your rainbow panorama),是一座由全色系光谱天桥组成的环形天桥。

Studio Other Spaces 的另一位核心人物Sebastian Behmann 自2001 年起一直担任Studio Olafur Eliasson 的设计主管。这位德国建筑师出生于1969 年,他和埃利亚松携手参与过的建筑类重点项目包括2007年伦敦蛇形亭(蛇形画廊每年夏季的临时建筑项目),2015 年哥本哈根Cirkelbroen大桥, 以及今年独立完成的Fjordenhus(2009–2018)。

与建筑师Kjetil-Thorsen一同合作的2007年伦敦蛇形亭项目。

Olafur Eliasson设计的哥本哈根“Cirkelbroen大桥”。
2014 年, 埃利亚松决定和Sebastian Behmann 在柏林共同创立Studio Other Spaces,作为Studio Olafur Eliasson 在建筑领域的分支, 进行大规模的跨学科和实验性的建筑项目探索。可以想见,未来他们还将携手奉上更多类似“Fjordenhus”这样集艺术与建筑于一体的综合性项目, 着实令人期待。



■ 埃利亚松的工作室位于柏林普伦茨劳贝格区一座改造过的啤酒厂内,这里是拥有巨大窗户的5000平方米的建筑体,比起艺术工作室更像是一个物理实验室。
参与性艺术实践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将艺术视作为向人类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不断提出挑战的源泉。他所做的社会参与式艺术项目涉及清洁能源、全球变暖、难民移民等等我们所处这个时代最尖锐的社会话题,而他深信艺术作品和观众之间互为协作的关系能够在抛出问题的同时得到一些回馈。

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埃利亚松在世界各地实践了诸多大型展览和项目。2003年,埃利亚松代表丹麦在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展出了《盲亭》(The Blind Pavilion),并在此后一年来到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的涡轮厅展出了《气象项目》(The weather project)。



■ 2004年在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的涡轮厅展出的《气象项目》(The weather project)

在2012年,埃利亚松和工程师弗雷德里克·奥特森( Frederik Ottesen)共同合作的《小太阳》(Little Sun),作为社会性企业和全球项目为非电网国家与地区提供可持续的光源,将洁净的LED光能带入无法供电的地区,埃利亚松通过这个项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及平等获得能量和光的权利。在这一类公共项目中,埃利亚松所扮演的职责更像是一位企业家、政治家。到目前为止,这个项目已经覆盖十余个非洲国家,分发超过20万盏“小太阳”,减排二氧化碳1.5万顿,为世界上没有电能供应的11亿人提供了帮助。



■ Olafur积极参与社会环保实践,他设计的Little Sun系列迷你太阳灯的第三款产品Little Sun Diamond,只需放在太阳下充电五小时,就可以提供四小时的电力支持。对于早年在冰岛长大、丹麦学习的埃利亚松来说,他与生俱来的敏锐感知力和观察力是最为称道的,他在很早就意识到作品和观众之间是互为协作的关系,例如他最为知名的作品《纽约大瀑布》(The New York City Waterfall,2008),而在2010年后他所做的社会参与式艺术 (Socially Engaged Art)作品才进入到我们的视野,在项目中他开始讲述更多社会性的话题,不断地打开自己的研究领域以各种形式展开深入合作。



■ 2008 年在纽约布鲁克林大桥上安装的人工瀑布。

在2015年,他和地质学教授明尼克·罗欣(MinikRosing)合作的 《冰钟》(Ice Watch),在巴黎的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期间,两人将12块来自格陵兰努克( Nuuk)峡湾的浮游冰块带到了巴黎,以圆圈状放置在巴黎先贤祠前的广场上,随着冰块的融化以非常直接的方式向世人发出全球变暖的警告。



■ 埃利亚松与明尼克·罗欣在巴黎先贤祠前创作的《冰钟》 。

在2016年提出的关于移民保护主题的《绿灯》(Green Light)是埃利亚松与维也纳蒂森-波涅米萨当代艺术基金会(Thyssen-Bornemisza Art Contemporary,TBA21)合作的项目。考虑到目前大规模流离失所和移民所面临的挑战,该项目以“为难民和移民提供绿灯”为概念,鼓励公民参与。通过筹款活动,由实物的绿灯交换捐款支持,让公众成为绿灯社区的成员。埃利亚松这样描述:“对于那些从自己国家逃离出来流离所的人以及接受他们的城市居民而言,《绿灯》代表一种表达欢迎的行为。”



■ “绿灯”是一件参与型艺术作品,可通过一系列组合诞生出更大型的装置展品。

■ 2014年,Olafur Eliasson 在 Danish Museum内打造了一条室内“河床”。“深镜(Deep mirror)”是2016年埃利亚松在凡尔赛宫展览室内部分的重要项目之一。Photo by Anders Sune Berg。“不同于其他科学领域,艺术实践尤为吸引我的是它的特性之一:不断的努力去调节、再调节它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已经融入了它的形式,以至于艺术的形式从理想的思维模式来说不再是固定不动的。艺术执着地不断定义和重新定义它在社会中的位置,这种强烈欲望让艺术对于社会有一种独特的影响力,同时它也成为向我们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不断提出挑战的源泉。”埃利亚松这样阐述道。
 拥抱抽象 
 探索空间的虚与实 
 →Crystal Xu、陶海悦
摄影→ Anders Sune Berg
编辑 →Tyra、Nikki




在城市酒店中拥抱历史


你住的酒店告诉你——“你是谁”

 Join Us 
一键关注,获取更多智慧生活灵感!


    关注 IDEAT理想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