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并的不是母校,是我无处安放的青春

 

关注一号哨位,读懂中国军人!...



摄影 彭勇
该拿什么怀念你,我的母校
专栏作者 | 武夫
最新消息:

XX学院保留,XX降成XX,XX士官学校和XX士官学校合并,XX并到XX大学,XX和XX合并成立XX学院……

一大早,冷清许久的同学群因这个消息躁动了。

“这是真的吗?”小吴把它转发给某消息灵通人士。

“基本属实。”对方说。

1

母校最终还是撤了。

其实,小吴对母校的裁撤早就做足了心理准备,甚至在校期间,还曾无数次诅咒过这所学校早日被裁。

但当靴子落地,真正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小吴心里却只剩下不舍,只剩下怀念,只剩下那些年轻的身影,那些无处安放的青春回忆。



2

小吴是母校的最后一批本科学员。在军校的四年里,他眼睁睁看着学院的学员越来越少,学长毕业了,学弟却没有来……

学院的三层食堂,到毕业时只剩下一层开放;

学院的射击训练场,到毕业时已长满了杂草;

学院的文体活动中心,到毕业时已罕有人至……

社团没了,广播站停了,连组织个晚会都越来越困难。

在那“兵荒马乱”的最后两年,学校还是那么大,公差还是那么多,但人却少了大半。

这一切,都让小吴感到不满,感到失望。



3

没有学员,教员和学员队领导也变得空闲,师生比例出奇地高。三个教员上一门课,四个学员队干部满编……

到后期,学院让干部上两天休一天,从前严控的转业名额,到那时也放宽了起来。

在校的后两年,学校开始承担一些“4+1”学员培训任务,努力避免着没有学员的尴尬境地。

然而,不可避免的颓势,让整个学校笼罩在一片衰败的氛围中。

如今,终于要撤了。



4

在校时,小吴对学校并没有太多的归属感,直到任职后,他才明白,母校早已给他烙上了深深的印记,无法抹去。

“你是XX毕业的呀,政委是你的师兄哦。”这是报道时,主任对他讲的第一句话。

“你是XX出来的呀,那你肯定很能跑!”这是下连第一顿饭,队长对他讲的话。

“排长,你是XX毕业的呀,给我们讲讲军校的事呗。”这是晚上睡觉前,排里的小战士提的问。

“周末咱哥几个聚聚,都是一个学校毕业的。”这是第一次参加全团集训,师兄找上门来,对他说的话……

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从你入校的那一天起,你就打上了母校的烙印,终其一生也无法抹去。



5

二姐夫的军品小仓库,

服务社老板娘的小侄女阿芳,

锅炉房墙外的乡村土鸡煲,

连通军校与市中心的私人面包车师傅德叔,

在课堂上即兴吟诗的非著名金牌教员,

长达1600米跑死人不偿命的跑道,

学校后山留下无数传说的情人坡,

还有校门对面的小旅馆,

……

这些熟悉的人和熟悉的地方,留下了多少母校人的青春和回忆。

以后,还能再见吗?



6

想到这里,小吴给学员队老队长打了一个电话。

老队长前后经历了三次院校合并。

第一次,他以学员的身份在最后一年并改到其他学校,毕业证上没能印上母校的名字。

第二次,他随部分年轻教员并到另一所军校,来到另一座城市开始重新打拼。

第三次,已经在这里安家置业,组建家庭了的老队长,此刻不知该何去何从。

眼见着有门路的战友都已经找好后路,此刻,老队长心中五味陈杂。

“小吴,你可得好好干,队长这次搞不好就得脱下军装了。”电话最后,老队长寂寥地说。



7

小吴突然想起,毕业前搞的一次接待。

那是某届老学员毕业20周年纪念,不再年轻的军人们,回到自己的母校,回忆着当初的经历,脸上露出年轻的神采……

“我们那时候,这栋楼还是土坯房。”

“你还记得我们三队和七队的那次群殴吗?”

“这个射击场,到现在还是一点都没变!”

那时,小吴跟战友说:“你看他们多好啊,如果学校20年后还在,我们也一定要回来聚聚!”

“说好的,不见不散……”



8

亲爱的母校,

不见不散!
The End 


作者简介:

武夫,男,一名普通中国军人。
关注一号哨位,读懂中国军人


    关注 一号哨位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