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行业震荡背后:新一轮的增长,来势或许更凶猛

 

中国游戏市场,从“喷发”进入“平稳”!...



最近,游戏行业受到了一些震荡。

8月15日,彭博社在当天上午表示“中国监管机构已经冻结了对游戏许可证的审批”,这一言论使得处于敏感时期的游戏人“风声鹤唳、草木皆兵”,Nexon在15号的股价下跌5.9%、Konami收跌4.2%、Capcom收跌2.7%。

虽然彭博社所谓“中国监管机构冻结游戏审批”的言论并不是什么新闻——广电总局暂停备案、版号审批已有4个月之久,但是游戏行业的震荡,加上彭博社有意而为之的“带节奏”,是有根本原因的——游戏市场,特别是中国游戏市场,从“喷发”进入“平稳”。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腾讯在8月5日发布2018年第二季度财报,整体游戏业务收入端游、手游合计达252亿元、但环比一季度下滑了12%。尽管营收较为稳定,但环比依然下降,腾讯财报反映出的,是中国游戏市场进入到了调整阶段。依据《2018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提供的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我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1050.0亿元,同比增长5.2%;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634.1亿元,占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比重为60.4%,同比增长12.9%。移动游戏市场虽然依旧是整体游戏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增速明显放缓。

对行业营收“即将触顶”的恐惧,是近来国内游戏行业焦虑感倍增的主要原因。在惊慌失措的同时,如何改变行业“触顶”现状是所有游戏人需要考虑的问题。事实上,任何事情都分内因和外因,游戏行业也不例外。审视、总结游戏行业的“内外因”,能够为国内游戏行业的未来找到能走的路。

先来谈一谈包括政策环境、舆论引导、用户消费能力在内的外部因素。首先是大环境,当前中国文创产业呈现新技术引领、生态化运营、产业化发展的新动向,中国的文创内容,正通过数字渠道的方式在海内外逐渐产生影响;而游戏行业,是中国数字文化产业中发展态势最好的一个板块。上面提到,虽然中国游戏产业进入了调整期,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国游戏产业的营收依旧在增长,只是涨幅从2017年同期的26.7%降到了今年的5.2%。中国游戏产业在2017年的总营收就突破了2000亿大关,这体现出来的,是中国游戏产业相当高且稳定的产值。

产值的稳定,首先取决于用户。《2018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中国游戏用户规模已达5.3亿人,同比增长4.0%。去年年底,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数量为7.72亿,这意味着,如今中国游戏用户的占比已接近七成。巨大的用户量决定了产业产值;同样,中国游戏产业这两年也诞生了诸如《列王的纷争》、《王者荣耀》、《楚留香》、《崩坏3》、《阴阳师》、《绝地求生:刺激战场》等在各个细分品类的高质量产品,满足了这一庞大消费人群的精神娱乐需求。

其次,产业的发展与政策息息相关。目前国内游戏产业总体态势稳中带升,良好的市场环境、科学的政策引导是功不可没的。尽管广电总局在4个月之前就已经暂停了游戏的备案和版号审批工作,但是文旅部对进口海外游戏的备案申报从未暂停,《堡垒之夜》、《EVE》这些引进游戏在近期都顺利获得了备案。
最后,是舆论。在所有外因中,舆论的影响是最为复杂的,无论是早期的“游戏妖魔化”,还是近期在坊间流传的“厂商阴谋论”,“众口难调”的舆情是各大游戏厂商所需要面临的最大难题。这需要国内厂商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至于怎么打,也只能通过行动来证明。比如腾讯和盛大游戏,自始至终是为了国内游戏行业的发展在做事。以腾讯为例,无论是去年推出的保护未成年人而上线的成长守护平台,还是孵化PC、独立游戏而生的Wegame平台和腾讯游戏学院,以及二者联合推出的游戏创意制作大赛,都是在为游戏行业,以及整个文创行业的健康发展而努力;而今年7月,盛大游戏以战略合作的身份,参与了大运河文创大赛,为推动落实“互联网+中华文明”的共荣发展而努力;网易以2017年年底的“万物有戏”年度盛典为标志,推出近30款自研和代理产品,带动了国内游戏厂商自研能力的提升。

内因方面,对于游戏行业来说,就是产品本身。其实,从产业规律来看,游戏行业一切的发展,都是以产品为源头的。丰富又科学的政策管理经验,中国游戏产业的高速发展仍可以继续。

虽然在开放版号这一块迟迟没有下文,但是国内厂商不能就此停止产品的产出。特别是在游戏出海方面,中国厂商在近两年是做得相当不错的。腾讯方面,《绝地求生》各平台版本的全球DAU已超过了8000万,《王者荣耀》的海外DAU也达到了1400万;网易方面,旗下多部手游产品《阴阳师》、《荒野行动》和《第五人格》在日本市场风生水起;而像IGG、FunPlus这些早在海外建立市场的厂商,依靠《列王的纷争》、《王国纪元》、《火枪纪元》等SLG手游,获得了海外市场,尤其是北美市场的稳定用户群——中国的游戏产品,已经获得了国际认可;中国的游戏,从质量、玩法到思想性,都是经过时间和市场证明的优质文创内容。因此,在内因方面,中国游戏厂商是有资格挺胸昂首、继续前进的。

目前游戏行业增长正在放缓,2018年上半年游戏产品的产出也较于2017年有了一定幅度的缩水。因此,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国内游戏市场,加快开放版号、重启审批的步伐,对于鼓励游戏人的创作情绪、产品的产出数量,都是重要的推动力;而国内整个游戏行业的新一轮增长,也将指日可待。


    关注 游戏智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