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今年高招录取有这些新变化

 

进一步合并招录批次,重视综合素质评价,提高农村学生入学机会……...



◆ 进一步合并录取批次

  • 合并录取批次,并不代表招生“一窝蜂”“一锅粥”,而是要求高校用办学特色和不同的功能定位来吸引生源,原来的一本高校不能高枕无忧,有特色的二本、三本院校有希望借势崛起
◆ 保障农村学生入学比例

  • 扩招也要保障质量,必须让困难学生和其他孩子一样在同一水平上毕业,保障人才质量,这样才能让困难孩子通过上大学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甚至是家乡面貌。国家应持续加大对农村困难地区的教育投入,只有当地教育水平提升,才能增加困难地区孩子上好大学的机会。
◆ 重视综合素质评价

  • 将历年来自主招生选拔的学生与一般普通本科批次入选的学生进行同样范围样本的比对追踪,结果发现,前者较后者进校高考成绩低了10到20分,入学后,前者的平均学习成绩较后者高出一到两个档次。此外,无论是在校内参加创新活动、社团活动,还是海外高校研究生录取比例、就业方面,前者也均有优势。这表明,高考成绩重要,但取得成绩的过程同样重要。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往往具有更强劲的发展动力。
◆ 大数据人工智能专业受青睐

  • 在新增备案本科专业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最为热门,共有250所高校新设该专业,新增数量是前两年的7倍还多。同时有60所高校获批“机器人工程”专业,37家高校新增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 详细↓↓↓

原题《今年高招录取新变化》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刘苗苗 魏梦佳 吴振东 余靖静

2018年高考录取已经结束,今年的高考招生录取有哪些新情况新变化?《瞭望》新闻周刊就此进行了梳理。

进一步合并录取批次

据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消息,今年天津实施本科一批和本科二批录取批次合并后,一个平行志愿组有20个院校志愿数,考生填报较为积极,本科批次院校录取最低分较往年有大幅提高。且退档数为近年来最少,参加征询志愿的院校数量及余缺计划数为历年最少,实现了考生和院校“双满意”。

今年,合并一、二本批次的还有广东省和辽宁省。合并后,广东考生可填报15个平行志愿,辽宁可填报16个平行志愿,考生选择范围较过去大大增加。

“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推进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这是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重要精神。

上海早在2016年就取消了所有本科录取批次划分,实行本科普通批次统一录取。同年,浙江、四川、广东等十多个省市将二、三本批次合并。2017年,浙江高考实行招生录取不分批次,按专业平行投档。山东、海南也合并一本二本,形成本科统一录取批次。当年,北京、河南、江苏、安徽相继公布实施“合并本科二批与本科三批录取”。截至2018年已有25个省区市取消了本科三批,其中上海、浙江等7个省份将本科合并成一个批次。

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办负责人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说,合并录取批次,能够打破高校的“阶层”之分,给了原靠后批次高校更多机会,也让原靠前批次高校更有危机感。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吴遵民认为,合并录取批次,并不代表招生“一窝蜂”“一锅粥”,而是要求高校用办学特色和不同的功能定位来吸引生源,原来的一本高校不能高枕无忧,有特色的二本、三本院校则有希望借势崛起。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负责人表示,在上海高校结构布局调整的过程中,各校所谓排名从“一列纵队”变为“多路纵队”,有的高校就能在某些特色学科建设上拔得头筹。招考改革的新变化,给名优专业以更好回报。过去,某些没有办好的专业还能通过校内调剂招到生源,改革后在填报时可能就会少人问津。

北京化工大学招生办公室副主任李庆说,随着录取批次的合并,各改革省份为了保证录取几率,一般都会增加合并后相关批次的平行志愿的院校个数,使考生在平行志愿院校选择范围进一步扩大,只要填报合理,考生的录取几率会进一步增加。但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家长和考生的选择难度,倒逼考生更加关注个人兴趣特长、生涯规划,坚定学科和专业方向。

保障农村学生入学比例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今年教育部继续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国家、地方和高校专项计划,采取单列志愿、单设批次、单独划线等特殊政策,对于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予以倾斜。国家专项计划实施区域覆盖所有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和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地方、高校专项实施区域由各省(区、市)确定,主要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做好2018年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均强调,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的政策倾斜。

教育部数据显示,2018年高校招生共安排专项计划人数约10万人,进一步畅通了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的渠道。中科院组织的第三方评估结果显示,专项计划得到多方认可,测评满意度高校为80%、学生为90%、地方为100%。此外,随着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的政策进一步完善,2018年有17.6万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报名参加高考,比去年增长17%。

很多高校已经做好了迎接贫困学生的准备。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办负责人说,2018年人民大学圆满完成国家贫困地区专项计划和圆梦计划(高校专项)招生任务,共计招生近300人,占全校招生总规模10%以上,同时学校还有健全高效的资助奖励体系,不仅不让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还要助力寒门学子在人大成长成才。

北京理工大学学生事务中心学生资助中心主任孙西艳告诉本刊记者,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状下,国家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加大招生力度,有利于帮助更多困难孩子进入好大学,带动整个家庭和家乡脱贫,促进教育公平,这是必要的。但扩招也要保障质量,必须让困难学生和其他孩子一样在同一水平上毕业,保障人才质量,这样才能让困难孩子通过上大学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甚至是家乡面貌。国家应持续加大对农村困难地区的教育投入,只有当地教育水平提升,才能增加困难地区孩子上好大学的机会。

还有高校教师指出,农村贫困地区学生考入重点大学只是迈出了第一步,不少农村贫困学子进入大学后,往往面临经济困难、环境不适应、自卑、精神落差大等多种难题,要让他们真正融入大学、安心学习,还要从经济、学业、文化等多层面给予后续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教育部在部署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时指出,要求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对此,湖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叶显发表示,以往不少加分项都有家长利用资源为自己孩子谋私,不仅违背了教育改革的初衷,更污染了社会风气。全面取消不合理“加分项目”,让农村孩子有更多上大学的机会,进一步彰显了教育公平。

重视综合素质评价

“美与残缺的关系如何”“如何解决城市流浪猫狗的问题”“你同意‘绝对公平是一种侮辱’的观点吗”……这是考生参加2018年北京大学“博雅人才培养计划”面试时的考题。

作为北大自主选拔考试的一个大类,“博雅人才培养计划”招生考核采取笔试和面试两种方式,笔试侧重考查学生的基础学业能力和学习潜质,面试则侧重考查学生的个人志趣、逻辑思考与批判性思维、领导力和人文情怀等。

“题目非常考验学生的思辨能力。”来自山东的考生王沅彬走出考场后对记者说,这些题目和高考试题不一样,对个人的知识储备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思考都是不小的考验。

除“博雅人才培养计划”外,北大还创设了多个招生通道,如“自主招生”、“筑梦计划”、浙江省“三位一体”综合评价和上海市“博雅计划”等。记者从北大招生办获悉,今年通过北大各类自主选拔初审的人数接近6000人。

“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是意见提出的重要要求。《教育部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亦要求,强化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的使用,在保送生、自主招生、综合评价试点、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艺术体育类专业、运动训练和民族传统体育、高职分类招考等类型招生中,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本刊记者从教育部了解到,上海、浙江从新高考开始,已经采取了“两依据、一参考”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模式,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使对学生的一次性终结性评价转变为过程性评价,使高校招生不仅仅“看分”,更要“选人”。同时,新高考中,上海投档到专业组、浙江投档到专业,使考生报考既要选“学校”更要选“专业”,有效解决了考生兴趣和专业志愿不匹配问题,使考生真正“录其所愿”。

复旦大学招生办相关负责人透露,学校曾进行过一次有趣的调查:将历年来自主招生选拔的学生与一般普通本科批次入选的学生进行同样范围样本的比对追踪,结果发现,前者较后者进校高考成绩低了10到20分,入学后,前者的平均学习成绩较后者高出一到两个档次。此外,无论是在校内参加创新活动、社团活动,还是海外高校研究生录取比例、就业方面,前者也均有优势。这表明,高考成绩重要,但取得成绩的过程同样重要。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往往具有更强劲的发展动力。

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负责人表示,在连续实施综合评价录取过程中,交大各大专业向综合评价渠道全开放。不仅可以更全面地考量学生综合素质,而且可以在单一考分之外找到真正适合学校的学生,同时,考生也可以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学校。“双向选择,相互适合”,这是学校与学生都乐见的,也为高校更好培养人才、学生更好发展成才创造了基本条件。

大数据人工智能专业受青睐

全国首个智能医学新专业“智能医学工程”成为天津大学今年招生季的“爆款”专业,备受考生追捧,生源质量较高。该专业录取分数在天津、广东等省市折桂,在河北等诸多省市录取分数位居前列,第一志愿率高居全校第二。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高校在快速新增专业。2018年3月21日教育部公布的《201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在新增备案本科专业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最为热门,共有250所高校新设该专业,新增数量是前两年的7倍还多。同时有60所高校获批“机器人工程”专业,37家高校新增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今年对新兴科技发展相关专业的新增还在持续升温中。

对此,有媒体质疑,高校开设“爆款”专业,是否有盲目跟风之嫌?理由是一些实力不够的院校开设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工程等学科,看似高精尖,实际上并无真材实料,严格来说其中的某些专业,并不能称为学科;许多院校采取的不过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的做法。这类专业兴起没几年,专业师资人才紧缺,许多教师都未必对新兴专业了解透彻,只是用老方法讲新课程而已。

人民大学招生办负责人认为,本科专业的设置要考虑社会需求,尤其是应用型专业。高校在新增专业时也要有前瞻性,要与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科布局和专长直接相关。关键是经过四年培养,能够让学生真正成才,满足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LW

刊于《瞭望》2018年第34期

延伸阅读

☞ 瞭望|浙沪“新高考”改革试点追踪



长按上图,关注瞭望微信

瞭望新媒体,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

总监制 | 王磊

监 制 | 潘燕

编 辑 | 唐朵朵


    关注 瞭望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