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幼儿园老师约谈后,妈妈慌了:早教教什么都不如培养孩子的这项能力

 

不怕孩子学前无基础,就怕孩子学前无能力。...



我和家人一直觉得,我们对大儿子乐乐的养育挺成功的:

乐乐从小很少生病,也很少磕碰;知识启蒙也做得不错,上幼儿园之前就能独立阅读绘本。

我们为这些感到自豪,觉得几年的辛苦没白付出。可是现实很快就把我们的自豪感击了个粉碎。

乐乐上幼儿园以后出现了严重的适应问题:

每天早上去上学,都哭得撕心裂肺,一直持续到小班下学期;放学回家,他也经常闷闷不乐,说他在幼儿园吃不好、睡不着,每天都很难受。



我也因此被老师单独约谈。老师说乐乐不会倾听,跟不上大家的节奏,老师吩咐小朋友们干什么他经常没反应;他也不太会跟人沟通,和小朋友抢玩具、推打别人的情况经常发生;自己的事情不会做,积木搭不成功,把牛奶打翻以后就只会大哭。

老师建议我们在家注意培养他的自理能力,鼓励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们当时既震惊又难过,可是自理能力哪是一朝一夕培养出来的?我们越急越乱,经常用高压手段逼着他干这个、干那个,弄得他天天哭嚎不断。

来自幼儿园和家里的压力很快就把他击倒了,由于不会用幼儿园里的小墩坑,一次,他把大便拉在了裤子里。小朋友的嘲笑让他彻底崩溃了,哭闹着再也不去幼儿园了。
1
反思我们的养育,作为第一个孩子,乐乐被剥夺了太多自理的机会:

  • 看见他爬上凳子,我们赶紧紧张地把他抱下来,同时告诉他:「不能爬,危险!」
  • 我们不能忍受不整洁和慢吞吞,2 岁了还在喂饭;
  • 我们不能忍受秩序的错乱,鞋子穿反了,乐高搭错了,心急地纠正他……


我们帮乐乐搞定所有的事情,不用他动嘴,他的需求就能得到满足……

观察周围,虽然程度可能不同,但像我们这样初为人父母,或者是家里的老人,对孩子紧张、焦虑、过度保护,注重智力忽略生活能力培养的情况,不在少数。

但是,孩子总要离开家庭的庇护,加入到集体生活中去,我们不能指望通过给予孩子柔情蜜意来让他去抵挡外面世界的风风雨雨。

而且,那些在集体中不能照顾自己的孩子,会成为其他孩子眼中「与众不同的人」,或多或少会受到排斥。
2
获得美国心理学会「乔治·米勒奖」的朱迪斯·哈里斯在她的书里写到:

每个孩子都不希望自己与众不同。从他三岁迈出家门开始,他的社会化过程就开始了。也就是说,他会逐步跟着别的孩子学习怎样行为得体,努力变得越来越出色,以便在同龄人群体里做到游刃有余。



对于童年期的孩子,具备比同龄人更加成熟的生活技能和与人交往的能力,能为他们赢得更高的群体地位。而群体地位的高低会对一个人的人格产生永久的影响。所以,父母要为孩子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训练,让孩子走出家门之后能够应付外面的世界。

这一点,在乐乐升小学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在小学新生家长培训会上,乐乐班主任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她说:「作为小学老师,我们不怕孩子学前无基础,就怕孩子学前无能力。」具备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能更好地促进孩子学业。

老师讲了一个故事。在开学的第一天,她就注意到,班里的一个戴眼镜的小女孩,每次擦完眼镜,都会把眼镜布叠得整整齐齐放进眼镜盒里,然后收到书包里。和这个女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班里的一个小男孩,他经常面对摆了一桌子的文具、餐具不知所措,完全不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

老师了解得知,小女孩在家里得到了不少生活技能训练,而小男孩的家长对此并不重视。在以后的学习中,小女孩做事的条理性帮她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她在各方面都表现得非常突出。而小男孩,在适应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他不得不把很多时间用来处理各种生活问题,没有办法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老师说:「这两个孩子只是我从教二十多年来的两个代表。虽然我们现在倡导减负、快乐学习,但是如果孩子能力欠缺,他就跟别人不一样,他是快乐不起来的。只有孩子掌握了必须的能力,才能让他在同学之中有自信,这才是快乐学习。」

在培训的最后,老师给出了一个能力清单,要求家长在开学前重点培养。有需要的朋友后台回复「能力清单」,获取。

其实,很多能力和习惯,临时突击是很难培养出来的,我们不妨从孩子学龄前就开始帮他逐步养成。
3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长容易进入两个极端:要么放手不管,要么人为地给孩子制造困难。

其实,这两点都不可取。美国心理学家鲁道夫·雷德克斯给出的建议是,父母要做孩子的「过滤器」,过滤出孩子可以应付的或者稍稍超出孩子能力范围的情况。然后,再根据孩子的情况给予必要的帮助。
1)给孩子必要的鼓励和帮助
在孩子尝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后退一步,同时关注着孩子,必要的时候给他鼓励和指导。

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萌发独立意识,这是开始培养自理能力的好时机。他们会很乐于自己做事,但是由于能力有限,经常会失败,我们可以给他做下示范,分解一下动作,或者在他需要的时候扶一下、帮一把,在他成功之后及时给予肯定。

我之前看到一个两三岁的小女孩,在玩拼插玩具的时候遇到了困难,就向坐在旁边的爸爸求助。爸爸看了一眼她手里的玩具,说:「自己想办法。」然后低头继续做自己的事情。

小女孩很乖巧,听到爸爸的话,就继续自己尝试,但是很快又失败了。她又向爸爸求助,爸爸还是那句话:「自己想办法。」几次以后,小女孩还是没成功,就开始哭了。爸爸一下急了:「哭什么呀!这有什么好哭的!」三两下把玩具拼好,但是他的训斥让孩子哭得更凶了。

我们可能会觉得,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能提高他的独立性,但前提是孩子对自身的能力有信心。孩子遇到困难,大人帮他一下,和他一起想办法,并不会降低他的独立性。

而且,在你的帮助下,孩子获得了一个个的小成功,有助于孩子习得乐观,更有能力突破困境实现目标。

前阵子,我带乐乐去一个游乐场,那里有一个离地很高的拓展设备,他想尝试一下。工作人员看看他瘦弱的样子说:「你确定要尝试吗?这个设备挺难的,很多比你年龄大的孩子走到一半哭着下来了。」

乐乐点点头,工作人员就麻利的给他穿上了护具。果然,不一会儿他就遇到了麻烦,我告诉他应该怎么走他也听不进去,紧张得一个劲大喊。

当时,我什么也没说,只是蹲下来帮他扶了一下活动的踏板,没想到这个动作居然让他放松了下来。最终,在我的帮助下,他晃晃悠悠地走完了全程。

下来以后,他特别高兴,还有点意犹未尽。这次成功让他信心大增,后来每次路过那个游乐场他都要再尝试一下,而且不需要我的帮助就能非常熟练地完成。

2)必要时帮孩子降低难度


如果事情的难度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很多,或者孩子很抗拒、不自信,我们不能操之过急,需要想办法帮助孩子降低难度

有一次,在小区里的游乐场里,有一个奶奶领着她两岁多的孙子玩滑梯。小男孩爬到了三、四米高的旋转滑梯口以后,因为害怕不敢往下滑了,而且他的身后很快排了好几个小朋友。

就在他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的时候,他的奶奶一直在下边训斥他:「怎么胆子那么小,赶紧往下滑呀!」片刻以后,伴随着尖叫和大哭,他滑了下来,并且在滑下来以后还继续大哭。

我想,可能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小男孩都不敢再玩这个滑梯了。如果他奶奶能在他紧张、恐惧的时候指导他退回去,然后带他在低一点的滑梯上多练习几次,在他做好准备以后再鼓励他尝试旋转滑梯,可能这个小男孩很快就能体验到旋转滑梯带来的乐趣了。
4. 后记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下乐乐的情况。

当时,乐乐因自理能力问题不愿去幼儿园,我特别焦虑,但我没有逼他去,而是让他在家歇了一阵子。在他终于学会自己上厕所之后,他开始愿意继续上学了。

后来,大约经过一年的努力,乐乐的自理能力终于赶上了他的同学,他也终于可以在搞定日常生活之余,来追求他的兴趣了。如今,他对科学的热爱一天天的凸显了出来。

相信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能重视自理能力的培养,乐乐入园后的体验也会大不一样。如果可以重新来过,我一定会把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作为重中之重。以上,与大家共勉,希望大家不再走这样的弯路。

相关链接

  • 少小离家哭着回?这份入园攻略快收好!
  • 孩子9月即将入园,分离焦虑怎么破?
  • 孩子入园快一个月了,这些问题你碰到没?
识别下方二维码
找到 爱贝睿
发送 能力清单
立即获得小学新生入学必备的能力清单


    关注 爱贝睿学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