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这些情况,怎么判断是不是得了癌症?

 

这些症状跟网上说的癌症挺像,到底是不是呢?...



药明康德/报道

每个人都会有时候感到这里那里有些不舒服,上网一查,说不定还挺符合网上说的某种癌症的症状,这时候,很多人就会担心,我是不是得了癌症?

本文来源:e药环球

其实,很多情况下,这些症状最后可能并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例如,新出现并且消不掉的痣、肿块或头痛,可能并不是癌症;不过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应该由医生检查后才能排除。不管怎么说,这些症状给了你最好的机会来解决问题,不管是癌症还是其他什么疾病,治疗开始得越早,效果越好。

图片来源:Unsplash


要知道,很多时候癌症是无声无息、毫无征兆的。如果我们的身体在患癌的时候给我们一个明确的信息,当然对治疗会有帮助。但是,癌症是复杂的。它是一组几乎可以引起任何体征或症状的疾病,而症状和体征取决于癌症在体内的起始部位,甚至扩散到的部位。更复杂的是,许多其他非癌症的健康问题也会导致同样的症状和体征。那应该怎么判断是或者不是呢?

癌症可能的体征和症状

美国癌症学会(ACS)列出了癌症可能的一些体征和症状。如果你注意到任何这些症状和体征,请去医院检查——特别是如果持续很长时间,甚至加重。虽然引发问题的有很大可能是癌症以外的疾病,但去医院是发现原因的唯一方法。

  • 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体重减轻10斤以上,却不知道原因
  • 疲劳:极度疲倦,休息也不会好转
  • 疼痛:特别是不能缓解、治疗也不能好转的背痛或头痛
  • 皮肤改变:任何疣、痣或雀斑的颜色、大小或形状发生改变,或边界变得不清,应立即请医生检查。其他皮肤变化也应报告,包括:变黑、变黄、发红、瘙痒、毛发过度生长。
  • 不愈合的溃疡:这些溃疡可以在皮肤上、口腔内或生殖器上。
  • 排便习惯或膀胱功能改变:长期便秘、腹泻、大便体积改变、排尿疼痛、尿中带血或膀胱功能改变(排尿次数多于或少于平时)
  • 口腔内的白色斑片或舌头上的白色斑点:吸烟或烟草的其他用法会导致癌前病变。如果不治疗,这些斑片或斑点就会变成癌症。
  • 异常的出血或分泌物:可能包括咳血、便血(颜色很深或黑便)、阴道异常出血、尿血或乳头血性分泌物。
  • 肿块:可以在任何地方,但大多发生在乳房、睾丸、淋巴结和身体的软组织。有些乳腺癌表现为皮肤发红或增厚,而不是肿块。
  • 不能好转的消化不良或吞咽困难
  • 不断的咳嗽或不能好转的声音嘶哑


这些体征和症状比较常见,但并不是癌症的唯一指征。如果发现身体的机能或感觉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持续很长时间或加重),请告知医生。

拍片子发现肿块

现在医学技术进步了,大家也经常做体检,有时候体检时或者看其他毛病时拍片子无意中发现某个肿块,这就更让人担心了:这个肿块是癌症吗?

来自牛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回顾了数百项研究,试图了解从影像学检查中偶然发现异常结果的频率、结果为恶性肿瘤的频率以及结果为无害的频率。

这篇综述性文章将“偶发瘤”定义为:放射科医生在寻找其他东西的同时在影像学检查上发现的问题,这个检查发现要么是与患者的症状不相关,要么患者根本没有症状。

现在医院里做各种影像学检查的机会比以前增加了——包括PET扫描、CT扫描和MRI,同时检查技术也变得更加先进,能够更好地检测出任何异常。这导致了偶发瘤的增加。

有人可能要说了,这不是好事嘛,这说明早期发现癌症的机会多了呀。但是,偶发瘤的增加也意味着包括患者要面临不必要的焦虑,以及更多检查和治疗的可能性。额外的检查会增加患者的费用,给医疗系统带来更大的压力。

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偶发瘤比率最高的是胸部CT(45%),其次是CT结肠镜(38%)和心脏MRI(34%)。脊柱和脑MRI均有22%的偶发瘤发现率。

偶发瘤中发现癌性肿瘤的频率因身体部位而异。发生率最高的是乳腺(42%),其次是卵巢、甲状腺和肾脏,结果为癌症的概率为25%。结肠和前列腺偶发瘤10%~20%为恶性。在脑、唾液腺和肾上腺偶发瘤中很少发现癌症。

这篇论文的作者指出,这些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权衡请求影像扫描的利弊,以及跟踪诊断偶发瘤的利弊。

现在,你可以知道,假如你的症状跟符合网上说的癌症症状,或者偶然体检发现了肿块,你需要做的第一是不要过于担心,毕竟最后是癌症的可能性往往不是很大;但同时也不能太大意,毕竟还是有一定可能性是癌症,所以一定要去医院看一下,由医生根据具体的情况,做相应的检查,来排除癌症的可能性。

参考资料:

[1] ACS. Retrieved August 22, 2018, from https://www.cancer.org/latest-news/could-this-be-cancer.html

[2] ACS.

Retrieved August 22, 2018, from https://www.cancer.org/latest-news/could-this-be-cancer.html

[3] O’Sullivan, et al. (2018). Prevalence and outcomes of incidental imaging findings: umbrella review. BMJ, https://www.bmj.com/content/361/bmj.k2387

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微信团队,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谢绝转载到其他平台;如有开设白名单需求,请在文章底部留言;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About us 
我们为您带来最靠谱和最前沿的好医新药全球资讯
e药环球 | 药明康德团队打造


    关注 e药环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