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波澜不惊的上海早晨

 

那劈开的一瞬间,有点像是在向世界宣告,自己完成了一道了不起的美食。...




现在是早上七点钟。我醒了之后,就开始想念远方的小笼包和豆浆油条,一分钟后,我居然充满活力地坐在了电脑前。有史以来第一次这么早开始写文章,却只是因为饿,我都替自己感到没出息。


✦✦✦
01 小笼包


第一次遇见我的韩国室友,和她自我介绍,说我来自上海。她特别惊喜,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大喊:“哦!小笼包!”

在我心中,小笼包的地位高高在上,神圣而不可侵犯。

我爱它,爱到这样的程度。每次从香港回上海的第二天早晨,必定叫嚷着要出去吃小笼包。愿意在周末跑到铜锣湾,去希慎广场吃38元5只的鲜肉小笼。之前去北京玩耍,进了一家面馆,正大光明地无视地道的老北京炸酱面,执意要尝小笼包。

大概就爱到这样的程度。

上海最好吃的小笼包啊,据说是富春小笼。但我心里的第一名,是山阴路的万寿斋。这间店的店面超级小,但是永远在排队,无时无刻不在排队。这家店我也算是从小吃到大,它看着我成长,我看着它老去。

万寿斋的小笼包个头不大,但是肉馅鲜美,汤汁浓郁。小笼包汤汁的量非常讲究,少一分让人直呼不过瘾,多一分的话,汤汁漏出来,又会让人觉得惋惜。所以一定要刚刚好,方才最完美。

如果你第一次吃小笼包,周围的人会告诉你要“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毕竟,对于小笼包而言,最愉快的事情就是用筷子将它小心翼翼地从笼屉取出,略微蘸一些小碟里的醋和姜丝,然后放在汤匙上以备享用。

如果在此之前,汤汁一不小心滴漏的话,就会令人深感落寞。毕竟,没有汤汁的小笼包,就好像被揭秘了的魔术,早已不复当初的惊喜。对了,如果吃小笼的话,一般都会搭配咖喱牛肉粉丝汤。

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好玩的事情。

有次在学校里突然发起烧,便请假回家休息。家人开车来接我,我一路上抱怨身体不舒服,头晕,胃口不好,想要睡觉。
汽车驶过山阴路。
“吃小笼吗?”
“嗯,要吃的。”
✦✦✦
02 油条


油条算是上海早晨无法避开的一种景致。

之前听说有一家店铺的油条做得特别好,我早上排队去买的时候,就会观察油条的制作工序,也是颇有情趣的。

你会看到做油条的师傅将面团搓成细条状,然后让它们彼此缠绕,汇成一股,轻轻地放到油锅里炸至金黄色,面团会逐渐变得香脆,蓬松。师傅时不时用筷子去拨弄锅里的油条,使其均匀地舒展开来,变成无比诱人的姿态。

刚出锅的油条往往最美味,可以直接蘸少许酱油食用,或者配上豆浆和大饼吃。放久了的话,油条就会变得干瘪,油腻,但这样的油条也不是毫无用处,我时常觉得这就是上海人的智慧。

放久了的油条,可以用来做成粢饭团或者年糕团。前者是用热腾腾的糯米和大米,后者则是将新鲜的年糕团压至扁平状,添上各种材料。据说,虹口糕团厂的年糕团最棒。

粢饭团和年糕团可咸可甜,油条倒也是百搭,甜也中意,咸倒也欢喜。你和师傅说要吃咸的,他会娴熟地拿出一团糯米,然后取一根油条,将其包裹进去,加上雪菜或者榨菜调鲜味。吃甜的话,则是加白砂糖和黑洋酥。我以前觉得甜的粢饭团有些奇怪,不肯吃,可真的尝到了,又感觉惊为天人。

啊,我就是这么一个分分钟为美食而沦陷的人。
✦✦✦
03 豆腐花




我的香港朋友总说我是北方人。但那也不能怪她,毕竟以她的坐标来看,大半个中国都是北方人。有一次她看《舌尖上的中国》,跟我聊起吃的。
我:哎呀上海人真的不能算北方人!
她:那你说,你们豆花吃甜的还是吃咸的?
我:当然是咸的好吃。
她:我们这里都是拌糖水吃的,你还说自己不是北方人。


上海的豆腐花,还是咸的比较经典。水嫩嫩的豆腐,舀起一大勺,正好能够放进碗中。料理台上总放着好多种佐料,我经常感叹做豆腐花的师傅手法之迅速熟练。

淋上两勺酱油,一勺芝麻香油,撒点葱花末,香菜末,还有榨菜,再加上几颗花生米。有些地方更讲究,要放紫菜和虾米,这样豆腐花吃起来更鲜美,爱吃辣的呢,就再放点辣油。

那是最简单的美味,豆腐的口感绵密柔滑,冒着热气却不烫口,一下子就滑入口中。就算是冬日,也变得暖了。
✦✦✦
04 包脚布




我一直有个疑惑,第一个叫煎饼果子“包脚布”的人,到底怀揣着一种怎样的心态。

上海人叫“包脚布”也叫习惯了,其他地方的人,若是初次听到大概要感到震惊。幸好,煎饼果子本身足够好吃,就算顶着这样一个不太雅观的称号,人们还是趋之若鹜。经得住多少诋毁,就能承受多少赞美,是不是?

煎饼果子应该不算典型的上海早餐,来自北方,但在上海也是颇受欢迎的。

煎饼的制作过程特别好玩,我每次都会仔细观察。舀一勺面糊,打着圈推开,铺满整面,然后打一两个鸡蛋,用一块小小的木板(我也不知道叫什么)稍许搅碎一些。待蛋液稍微凝固,就可以翻面,接着根据个人的喜好,加上脆饼或油条(脆饼比较好吃),甜面酱或辣酱(甜面酱比较好吃),撒上葱花、榨菜和香菜,最后将整个煎饼卷成长条形。

不知为什么,我特别喜欢最后一步。师傅会拿一把铲刀,pia的一下从中间劈开,把煎饼对折,放在塑料袋里递给你。那劈开的一瞬间,有点像是在向世界宣告,自己完成了一道了不起的美食。

✦✦✦
05 面条


真爱压轴。

我非常非常爱吃面,之前写过一篇关于面条的推送,想必大家也有所了解。时机对了温暖人心,时机不对,至少也能温暖人胃。上海的早晨,点一碗面,和面店的老板聊聊天,再和周围的食客扯些有的没的,吃饱了,心里也是满足的。

那我就稍微推荐一下,雪菜黄鱼面是富祥面馆做的好吃,素斋面是功德林做的好吃,虾蟹面是沧浪亭做的好吃,哎呀我好想说葱油拌面是我做的好吃(捂脸)。说实话,感觉好吃的葱油拌面都是相似的,难吃的葱油拌面却是各有各的难吃,且看运气了。

吃面这件事,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强求不来的。
✦✦✦
06 生煎




最后,要用一道油腻腻的美食,来结束今天的早餐特辑。

生煎包这样东西,绝对不能多吃,顶多三四个,就已经感觉到撑了。因为它是以油腻而浓郁的汤汁取胜的,要是你一时贪嘴吃多了,反而会觉得不舒服,失去了对它美味的渴望。这对于生煎而言,实在太冤枉了。

上海好像是小杨生煎比较好吃吧,还有以前的吴江路生煎。我还知道几家店,可是一下子想不起名字,已经好久没去了。

我记得每次都会有人排队,等新鲜出炉的生煎。一个超级大的铁盘,里面挤满了面团,师傅要不断地将油淋上去,还要时不时转动盘子,使受热均匀。后来,生煎包的底部会变成焦黑的颜色,脆脆的,而顶部依旧是油亮亮的微黄色。出锅前,要撒上一大把香葱和芝麻,颜色一下子就变得明亮起来。然后用铲子盛到盘子里,交予食客。

吃生煎的时候,和小笼包类似,也是要先享用汤汁,之后再品尝肉馅。生煎的内陷一般要加酱油,所以尝起来会更加鲜美。有些店家的生煎皮很厚实,但有的还是做得比较薄,我偏爱后者,感觉如此才不至于喧宾夺主。

面对生煎包,我写着写着,就觉得饱了。
✦✦✦

一个表面上波澜不惊的上海早晨,内在却是百转千回的滋味。有点像上海的弄堂,曲径通幽处,有种道不明的惊喜。

那些老上海,对于味道是绝不会妥协的,即使是细微的变化也能够察觉出来。

我有时候和老上海们聊天,他们真的会开车开到好远的地方,只是为了吃一碗面。或者,认准了哪家的早餐,就一直去,若是哪天突然味道变了,定能知晓。面对如此挑剔的味蕾,那些兢兢业业做早餐的师傅们,大概也是怠慢不得。

有时候你分不清,他们对于美味的追求,是执着于食物本身,还是怀念旧时光。

我感觉自己要说不下去了,味蕾总是比内心先想起家,真是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好了,现在我要去自己做葱油拌面了,然后想念着上海早晨波澜不惊的一切。但愿能从其中,得到一点点慰藉。



*欢迎向海遇会玩栏目投稿,让我们一起从一切小事谈起,谈出一片天地。内容要求详见往期文章。我们的邮箱是haiyu@haiyuculture.com
-海遇会玩往期精选-
从一根晾衣杆说起
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当我谈起文具的时侯,我在想什么



高心悦

笔名山有木,在香港大学读书,主修中国语言文学,辅修四处闲逛。一个从外部窥探文学的孩子,现在正尝试小心翼翼地走近它。深谙书籍是可以亲近之物,在寂寞的时候。提倡生活美学,热衷于天南海北的相遇,喜爱一切不彻底的事物。既見平台创始人。


喜欢就关注我们吧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了解我们的海遇桃花源社群~


    关注 海遇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