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啊!这些常吃的东西居然是发物!

 

你吃了发,为啥我吃了不发?...



我小时候不怎么生病,除了每年一次的荨麻疹,所以,对这病印象深刻。从我记事起,似乎每年都会发生一次,每次从脸到脚都是那种红红密密的疹子,远看就是个“红娃娃”。

90年代农村,对荨麻疹这个词是陌生的,只知道全身红疹,还痒,都是“过敏”。看过很多医生,都没有“断根”。我妈觉得既然是过敏,肯定就是跟吃的东西有关系,所以会限制我吃一些称为“发物”的东西。只要是她认为是发物的东西,都是我的忌口名单,什么竹笋、蜂蛹、菌类、芋头等。明显记得有一年我生病之前吃过一种青皮的肉质比较糙的梨,没几个小时就发病了,于是我妈认定这个梨也是发物,所以自那以后的好多年我都没有吃过梨。



后来,荨麻疹发生的频率越来越低,多年没发作,自己觉得应该是好了的,也因为长大了,脱离了我妈的“掌控”,所以自己会去尝试吃一些当年我妈口中的“发物”,事实上也没有再长过。成年后距离最近的两次发作,都还是在大学前自己不懂,吃了青霉素阿莫西林后诱发的。

但是发物这个观念,自小也深入我心,至少我在吃那些东西的时候都是小心翼翼,每次抱着尝一尝即可,不会太多。学了中医后,知道中医有忌口这一说,但是对于发物这个概念,医书上一直也没有提及。我自己也很想知道究竟哪些东西是发物,这些发物究竟会影响哪些疾病。

“发物”这个词估计是我们民族独有,经由祖辈口口相传留下来的:长辈会告诉我们哪些东西是不能随便吃的,因为它可能诱发某种疾病;生病的时候,有些东西也是要忌口的,因为会影响疾病的康复。即便是西医学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深入大众观念的同时,发物、忌口的观念也没有消失,爱我们的长辈都会悉心叮嘱,或者盯着我们的饮食,就怕我们一个不小心给吃错了。这样的关心爱护我们耳濡目染,也在无意识中传给了我们的下一代。有人说西医不主张忌口,事实却是,临床发现,忌口某些东西却实对疾病的康复是有利的,外科医生有时也会叮嘱术后患者不能吃发物,以便伤口尽快愈合。



发物从何起源?能查的比较早的有现代中医学家秦伯未的:“凡能引起口干、目赤、牙龈肿胀、大便秘结的芥菜、韭菜、香菇、金花菜等,都有发热的可能,俗称发物。”《汉日词典》发物条释里面说:“一般认为,是刺激、加重外伤、肿疱疙瘩或某种疾病的食物,如羊肉、海参、鱼、虾等物品”。

目前普遍认同的一个观点:发物是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宿疾)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我们理解的发物的致病特点有点像是现代医学所说的对某一物质的“过敏”,但也不仅限于过敏。



就那些我们常听到的属于发物的东西而言,我们其实也能从食物本身的特点来总结出发物的一些共有的特性:性质都是些容易走窜,生发之性明显,寒热偏性比较大的。发物毕竟是食物,也算是一种经验的总结,所以没办法把所有所谓“发物”能诱发的疾病都列出来,但是下面给大家总结了几大类,作为一种参考。

易动火的
如薤(俗称:藠(jiao)头)、姜、花椒、胡椒、羊肉等这类食物均具有辛、燥之性,容易助热动火伤津。对于素体热盛,津亏的人,食用的时候就较别人更容易起反应。
易动风的
如虾、蟹、鹅、鸡肉、猪头肉、鸡蛋、菌类、椿芽、笋子等。这类食物多具有升发、疏散等“风性”特点,就像中药里面的麻黄桂枝薄荷桑叶一样,是能发散的。对于素体易发荨麻疹、湿疹、疮疡疔肿、头晕目眩的人,那这些食物较其他食物的诱发性就可能要大些。
易动血的
如海椒、胡椒、羊肉等。这类食品具有活血散血的特点,性峻烈,容易动血伤络。对于平时有出血性疾病的,比如痔疮、崩漏、吐血、流鼻血、尿血之类的,那这类活血之品就要少碰。
容易生湿热的
如饴糖、糯米等。这类食物性质黏腻,我们讲粘滞生湿之品容易阻碍脾胃的功能,容易助长湿邪,同时也容易导致邪气留恋不去。
容易发冷积的
如西瓜、梨、柿子、苋菜等。这类食品具有寒凉的特性,易伤人体阳气。所以体质虚寒的人这类食品就要注意了。

还有民间长期使用结论性发物,如泡菜、豆类、芋头、芫荽(香菜)等等。

同时现在也有科学在指出,这些发物还是具有一些共性的:
一是上述这些动物性食品中含有某些激素,会促使人体内的某些机能亢进或代谢紊乱。如糖皮质类固醇超过生理剂量时可以诱发感染扩散、溃疡出血、癫痫发作等,引起旧病复发。

二是某些食物所含的异性蛋白成为过敏源,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复发。如海鱼虾蟹往往引起皮肤过敏者荨麻疹、湿疹、神经性皮炎、脓疱疮、牛皮癣等顽固性皮肤病的发作。豆腐乳有时也会引起哮喘病复发。

三是一些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如酒类、葱蒜等辛辣刺激性食品对炎性感染病灶,极易引起炎症扩散、疔毒走黄。这就是中医所说热证实证忌吃辛辣刺激性发物的道理。

那发物就一定会诱发疾病吗?不一定,适量食用对大多数人不会产生副作用或引起不适,只是对某些特殊体质以及与其相关的某些疾病才会诱使发病。比如有些人吃虾会过敏,虾对他来说就是发物,但是对于其他人来说就不一定。但是因为虾过敏的人有点多,所以就把虾作为一种发物。有了这样一个概念,对于那些不知道该不该吃的人来说,好处就是可能第一次吃的时候就会比较小心,以防过敏。又比如有些人吃芒果会过敏,那芒果也是发物,但是有些人过敏很轻微,只是嘴巴痒,但是又想吃,于是一直都在吃,突然有一天发现可能“适应了”,于是那些不适都没有了。不同的人反应不一样,同一个人不同时期反应也不同。



也有严格遵循“科学论证观点”的人说根本没有发物这一说,是因为以前的人不懂,错把一些过敏性物质当成发物,或者是因为对事物的烹调不恰当或者卫生条件不够,所以才出现了某些东西的高致病性。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在民间被当做“发物”的东西,致病性就是比其他食物高,无论是因为其本身的致敏性还是其需要相较于其他食物更严格的烹饪、消毒等。

在口口相传中,它们被称为”发物“是提醒我们使用的时候要小心一些。这就是一个经验的累积。这种经验学,不必一定要等到科学的证实才使用。先用起来,再慢慢研究。毕竟就像上面所说现在也有科学在指出,这些发物还是具有一些共性的。

所以,说到底,我们对“发物”都只是有个概念,知道有些东西有些人是吃了会生病的,至于具体到什么东西具体到什么类型的人,那上面总结的几种发物特点就可以作为参考。我们的一个大总则就是:平时没有什么不能吃的情况下,反馈式喂养(我们提过无数遍的);如果是生病期间,吃药或者不吃药,总之在养病的时候,那就尽量少碰一些这些所谓的“发物”,毕竟除了这些,我们能吃的东西还有好多好多的。那还有一些似乎对疾病有用,但是也是在发物范畴的东西,能不能吃?比如当归生姜羊肉汤补虚治疗虚寒,虽然是有所谓的羊肉作为“发物”,但是因是治疗疾病,那就另当别论。像这样要用于治疗的,就问问医生。
文 | 杜阳
编辑 | 郭莎拉
相关阅读
咳嗽时应该如何忌口?
别让“忌口”成为枷锁


    关注 羊爸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