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红楼梦之从史湘云和林黛玉的身世论寄人篱下的心境

 

人有亲疏远近,各肉儿各疼,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





咱今天开说红楼梦之从史湘云和林黛玉的身世论寄人篱下的心境。湘云和黛玉都是父母双亡的孤女,从小就寄人篱下,生活水平虽有天壤之别,但却同样都产生了自卑的心境,因为入其家、从其俗、看其脸、受其管。亲戚待得好也罢,歹也罢,她们内心总有难以宣之于口的孤独感和疏离感。

先来说说湘云和黛玉的悬殊待遇。

月钱

湘云:几串钱

黛玉:二两银子

几串钱大概是多少钱呢?极有可能不足一两。从文中王熙凤向王夫人汇报丫鬟的月钱时说的一番话可以推断出:1吊钱=1000文钱=4串钱﹤1两银子。

有一回胡庸医来给晴雯看病,婆子认为至少要付一两银子的诊金才符合贾府的身份,书中写道:开了螺甸柜子,上一格子都是些笔墨、扇子、香饼、各色荷包、汗巾等物;下一格却是几串钱。于是开了抽屉,才看见一个小簸箩内放着几块银子,倒也有一把戥子。这里可以明显看出几串钱不足一两。

用宝钗的话说,湘云这几个月钱“还不够盘缠”,而黛玉则动不动就出手大方地打赏下人,对宝钗派来送燕窝洋糖的婆子一赏就是几百钱,对袭人派来送茶叶的佳蕙则随手抓两把钱给她。

针线活

湘云:“在家里做活做到三更天,若是替别人做一点半点,他家的那些奶奶太太们还不受用呢。”因为“他们家嫌费用大,竟不用那些针线上的人,差不多的东西多是他们娘儿们动手。”这是要累死人的节奏啊,也难怪湘云会觉得“家里累的很”。

黛玉:“饶这么着,老太太还怕他劳碌着了。”,“旧年好一年的工夫,做了个香袋儿;今年半年,还没见拿针线呢。

不得不说,就文中而言,外婆比婶婶靠谱多了,这大概就是血缘的力量吧。

再来说说湘云和黛玉的相同心境。

湘云为人豪爽,看似不该有此心境,但每个人都有很多张面具,在不同的环境下会展现不同的面具,湘云也不例外。她在面对宝钗这个她信得过的知心姐姐时就会“连眼圈儿都红了”,并将“那些家常话烦难事”都尽情倾诉。不过她在家虽“一点儿作不得主”,也不敢反抗苛待她的婶婶,但却会找外援,这点还是很了不起的,这一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她并没有从自卑滑入窝囊的深渊。

文中写道:正说着,忽见史湘云穿的齐齐整整的走来辞说家里打发人来接他。……那史湘云只是眼泪汪汪的,见有他家人在跟前,又不敢十分委曲。……还是宝钗心内明白,他家人若回去告诉了他婶娘,待他家去又恐受气,因此倒催他走了。……一时,回身又叫宝玉到跟前,悄悄的嘱道:便是老太太想不起我来,你时常提着打发人接我去。”宝玉连连答应了。

服侍迎春的婆子们欺负邢岫烟,湘云为岫烟抱不平,要去骂她们一顿,当然最后在宝钗和黛玉的劝说下没去,可她却不敢在自家婆子们面前哭,怕她们回史府后和她婶婶告状,这判若两人的表现完全出自人类避害自保的本能。

她婶婶为何要派人来接她回去呢?少个人岂不少张嘴吃饭?但少个人同样也少双巧手做针线,毕竟湘云的针线活还是很棒的。针线一可自用,二可送礼,三可卖钱,能为家庭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是稳赚不赔的好买卖。两害相权取其轻,她婶婶这小算盘打得溜溜的。

跟湘云的积极比,黛玉就显得消极多了,心境也更差了。被硬不给她开门的晴雯气得直哭后本想发火,可转念一想:“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淘气,也觉没趣。”还曾自叹“今日林黛玉之命薄,一并连孀母弱弟俱无”。看到王夫人她们来看望挨了打的宝玉时又“想起有父母的人的好处来,早又泪珠满面”。这些足以表明她对自身处境的不自信,尽管她备受贾母宠爱。

当听到宝钗让她吃燕窝粥养身时,她并未听从,理由是: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

这番认识究竟是黛玉想多了还是她真听到了什么风言风语,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可以肯定没人敢当面嫌她,贾母的心肝宝贝,谁嫌谁不想混了。对此最好的证明就是清虚观打醮那次,宝玉因张道士提亲一事跟黛玉吵得天翻地覆,潇湘馆的那些老婆子们见黛玉大哭大吐,宝玉又砸玉,唯恐受连累,“便一齐往前头回贾母王夫人知道,好不干连了他们。”打狗还得看主人呢,什么样的主子能得罪,什么样的主子绝不能得罪,但凡有点眼力见的下人心里都门清。

湘云和黛玉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在精神上,都是亲戚给什么就受什么,顺来顺受,逆来也顺受。湘云曾安慰中秋夜俯栏垂泪的黛玉“你是个明白人,何必作此形像自苦。我也和你一样,我就不似你这样心窄。何况你又多病,还不自己保养。”是啊!既来之,则安之,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这才是不得不寄人篱下者最好的人生态度。

湘云以笑化愁,愁转淡。黛玉以哭化愁,愁更愁。两相对照,笑比哭好。

有个成语叫一夜十起,出自《后汉书·第五钟离宋寒列传》。有人问第五伦:“你有私心吗?”第五伦的回答中有这样一段话: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意思是我侄儿生病时,我一晚上起来十次去看他,看过后还能睡得很好;我儿子生病时,我即使不去看,却也整夜无法入睡。这样看来,能说我毫无私心吗?

有部电视剧叫《牟氏庄园》,是袁立主演的,剧中有个人物叫牟银,是牟家的二少爷,牟老三的独子,从小就父母双亡,随亲叔叔牟老四一起生活,问叔叔要两百块钱给得了急症的儿子买人参吃,可叔叔却死活都不肯给,牟银一急之下竟然疯了,最后活活冻死在父亲的坟头上。虽为虚构,却也很符合世情。

人有亲疏远近,各肉儿各疼,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

题外话:最近抽空写了一篇两万五千多字的小说,名叫《男儿国》。前不久在B站偶然间看到一部未上映的印度纪录片,名叫《印度的女儿》,看完深感女性生存之不易,性别歧视之严重。此现象并非印度独有,于是就想写一篇小说来引人反思这一社会问题。假如未来女性因各种原因彻底灭绝了,而科技又发达到男性能怀孕生子的程度,那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呢?小说便由此展开。如果各位对此感兴趣的话,可通过点击“阅读原文”阅读。

    咱下次开说红楼梦之从尤三姐的自杀论中国古代女性的贞操观。


    关注 大话红楼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