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荔枝有多棒?《延禧攻略》和这些古人都为其疯狂打call!

 

咱大福建的荔枝,是你的最爱吗?...





海都记者 宋晖

最近《延禧攻略》很火,
本以为又是一部大快人心的宫斗剧,
不曾想被皇上夫妻的狗粮甜齁了。
为博皇后一笑,
乾隆爷赏给富察皇后
三棵从福建岁贡来的荔枝树。
这可是水运1个多月到京城的呢!
果然皇家连秀恩爱的方式都霸气侧漏!
那么我们这期的《慢读》
就来说说福建荔枝
虽然吃荔枝的季节刚刚过,
但这段关于荔枝的文人雅事
说来也很有趣。
这段风雅趣事发生的年代
可比乾隆爷那一段更久远一些。
中国最早记载荔枝的文献应是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赋中称荔枝为“离支”,形容栽培荔枝的盛况是“煌煌扈扈,照曜钜野”。那时荔枝仍很难为内地所见,被列入《异物志》。汉《西京杂记》中说:刘邦称帝时,收到南海尉自岭南进奉的荔枝,很高兴,还报之以蒲桃。刘邦的曾孙刘彻攻破南越,取岭南荔枝百株移植陕西,建“扶荔宫”,但终因水土不服没了下文。

晋朝的嵇含《南方草木状》也有细致的描述:“荔枝树高五六丈,大如桂树,绿叶蓬蓬。冬夏荣茂,青华朱实,实如鸡子,核黄黑似熟莲。实白嫩,甘而多汁。至日将中,翕然俱赤,则可食也。一树下子百斛。”嵇含管那个“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叫叔祖父,嵇氏推崇的也是岭南荔枝。


关于荔枝哪的好的争论始于唐代,缘起于名相张九龄(就是那个写“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他曾写过一篇《荔枝赋》,序文中说,同僚中竟有不知荔枝何物,亦有不信此佳果者。他感慨:有些好东西,由于不为人知,得不到应有的评价;荔枝又生长于僻远的地方(岭南),难以拿来作证,终免不了长久被泯没。只有一位彭城刘舍人,曾到广东南海为官,吃过岭南荔枝,认为岭南荔枝的确甘美之极。——张九龄是广东人,这当然有广告之嫌。

但那时候,流行吃的却是巴蜀荔枝,杜牧说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那写的是荔枝美人杨贵妃,有一说法她是杨玉环出生在四川,所以她爱吃的荔枝来自巴蜀的可能性远大于来自岭南,那是家乡的味道。

诗魔白居易在为一幅荔枝图题写的序中开篇就说“荔枝生巴峡间”,还说了荔枝的特性:“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接下来的争论一直要到300多年后的北宋,福建人蔡襄和苏轼接着张九龄说荔枝。

北宋嘉祐四年(1059),蔡襄完成一部《荔枝谱》,赞扬福建荔枝,是世上无比之最佳品种。他甚至讥讽张九龄、白居易是“二人者亦未始遇夫真荔枝者也”,意思是说这位张丞相,白诗人未曾见过真正荔枝,更不用说品尝此佳果了。



蔡襄所说“真正荔枝”必定是闽产荔枝、莆阳荔枝。他认为巴蜀荔枝运到西安、岭南荔枝运到洛阳,色、香、味已所存无几,因此,中原人并不可能见过新鲜荔枝。而即使张九龄、白居易见过新鲜荔枝,那也不过是岭南及四川的荔枝,大都早熟,肉薄而味酸。莆阳蔡公断言:“广南州郡(岭南)及夔梓(四川)之间所出(荔枝),大率早熟,肌肉薄而味甘酸,其精好者,仅比东闽之下等。”蜀粤最好的荔枝也仅仅相当于闽地下等的。
宋代《离支伯赵图》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广告是要“播放”给天子看的,而且蔡襄字好,看着这一笔好字,满纸果香四溢,宋仁宗不禁垂涎。皇帝看了,也就是天下皆知了。

蔡襄是先说荔枝的历史及地理分布,再说莆阳的荔枝,然后说福州的荔枝是这么写的:“延貤原野,洪塘水西,尤其盛处。一家之有,至于万株……暑雨初霁,晚日照曜。绛囊翠叶,鲜明蔽映。数里之间,焜如星火。”还叙述了荔枝产销两旺之景象:“初著花时,商人计林断之以立券,若后丰寡,商人知之,不计美恶,悉为红盐者,水浮陆转以入京师,外至北戎、西夏,其东南舟行新罗、日本、流求、大食之属,莫不爱好,重利以酬之。”不但将荔枝运往京师,甚至北漠、西夏以及朝鲜、日本、阿拉伯等地,“商人贩益广而乡人种益多”。
三坊七巷水榭戏台的背景是荔枝换绛桃的故事

蔡襄重点说了家乡莆阳所产的荔枝优良品种“陈紫”,认为“陈紫”在色香味各方面都勘称天下第一,并按“陈紫”的标准,将各种荔枝按品质分上中下三等。

说来也巧,写完这部《荔枝谱》正好是小暑之后、大暑之前(嘉祐四年八月二十四),家乡的荔枝也该运到京城了。



三坊七巷的水榭戏台影壁上画着荔枝换绛桃,取材闽剧,讲诉坊巷间的爱情故事
这么做广告,同朝的苏东坡看不下去了。

苏东坡是眉山人,也就是四川,眉山是产荔枝的。

父亲苏洵去世,苏轼回乡守孝,1068年,将离眉山时,亲手在家中栽下的正是荔枝树,并与三位长辈约定,树长成即归眉山,(“故人送我东来时,手栽荔子待我归”)。但苏轼再没回过眉山。

北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四月,59岁的苏轼遭贬谪,他从广州启程,经过罗浮山,到达惠州,待了2年7个月。1095年,苏轼写下了著名的《惠州一绝·食荔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是借荔枝调侃自己在岭南谪居,随遇而安。
明代福建文人宋珏所画荔枝图,有趣的是宋珏字号“荔支子”

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这一次吃荔枝,他想说的是美好的事物不必非要有人夸奖,其自有超凡脱俗的秉性。此句似可与张九龄《荔枝颂》所述对应。

东坡畅游罗浮山,行到水北之荔枝浦上时,写了“手插荔枝子,合抱三百株。莫言陈家紫,甘冷恐不如。君来坐树下,饱食携其余。”(《和陶归园田居六首》之四)。这“陈家紫”便是蔡襄夸耀的莆阳荔枝名品“陈家紫”,他说“富室大家岁或不尝,虽别品千计不为满意。”富有人家,非“陈家紫”不问津。苏东坡对当日所食的被蔡公讥为下品的荔枝,大加称赞,这一句正是针对蔡公,特地将“闽中第一”的陈家紫作衬,意为闽中之上品陈家紫恐不如罗浮山水北的一般荔枝!
荔枝盘(元明漆器)

又有一次苏东坡和姐夫同游罗浮山,乘马经过石垅(今东莞石龙),发觉当地出产之糖霜(麦牙糖之类,宋时贡品),比得上四川的产品。他在《同游白水山》诗中写“糖霜不待蜀客寄,荔枝莫信闽人夸”。他说,不要相信闽人信口夸赞闽产荔枝,未指名道姓,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指的是谁了。

苏轼还有许多写荔枝的诗,他也借荔枝说事,比如《荔枝叹》中,苏轼用的是春秋笔法,很显然,他不仅反对大臣媚上,对皇帝接受进贡开上行下效之风,使百姓蒙受苦难,他十分不满。

这一首诗中,苏轼再次提到了蔡襄——“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他说的是武夷名茶“粟粒芽”,前有丁谓、后有蔡襄任福建漕使,督造贡茶。
咱大福建的荔枝
是你的最爱吗?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统筹:郭郭 编辑:小烁

您可能还想看这些

◆重磅!福州地铁7、8、9号线来了!完整线路公示!快看有没经过你家!

◆今早!“无名氏台风”在莆田秀屿登陆!福州未来一周都是……

◆紧急通知!福州中小学9月1日不上课!


    关注 海峡都市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