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华语歌坛让人念念不忘的,还有这些节目

 

一档节目、一个榜单可以作为流行音乐风向标的生态,已经彻底过去。...





都说2018年是中国的“偶像元年”。可是我们一边学习着日韩的爱豆工业,一边却连一个像样的、有影响力的音乐节目都没有。

中国粉丝要是想在公开的节目上看到国产爱豆唱歌跳舞,八成只有两个盼头:以做游戏为主、顺便唱个歌的室内综艺,和造型不得不照顾中老年观众审美的各大晚会。



反观我们模仿的两国,日本有Music Station,韩国有人气歌谣、音乐银行等节目,它们能让粉丝看到发新歌的歌手展示自己的表演,每周都有新鲜的偶像唱唱跳跳。

韩国的打歌节目通常还要通过音源排名、专辑销量、直播投票等综合因素,比拼出人气的“一位”,火药味很浓。



大概是嗅到了市场的缺口,国内几大视频网站都开始有动作了。

已经敲定的是爱奇艺,他们和美国Billboard公告牌联合出品了中国版的音乐公告牌,官宣会参加的有蔡徐坤、周洁琼、艾福杰尼、陈粒等人。

传闻中,优酷也要搞一档《这!就是偶像》(不知他们为何如此钟爱这个句式);手握女团资源的腾讯也被传要做类似的节目,看起来大家都想分一杯羹。



说起来,虽然现在的状况像个荒漠,但我们也不是没有过针对年轻人的本土流行音乐节目。

现在有些追星少女可能不知道了,其实21世纪第一个10年里,我们的电视上不仅有这种节目,而且还挺好看的。

其中首屈一指的,应该是北京光线电视制作的《音乐风云榜》。

这档节目的名字一直和饮料纠缠不清——如果你记忆中它叫《蒙牛酸酸乳音乐风云榜》,那你可能是个95后;如果记忆里还有个《百事音乐风云榜》的名字,那你最少也得25以上了。

《百事音乐风云榜》是在2000年6月5日开播的,全国78家电视台都能每天收看,是“中国内地制作的第一档最全面反映华语乐坛音乐现状的大型音乐排行榜电视节目”。

早期让人印象深刻的主持人就要数徐睿和何炅了,都是娱乐类节目的老江湖,一年一度的“音乐风云榜”颁奖礼上两人也会搭档主持。



2007年,冠名赞助商换成了蒙牛酸酸乳,节目调性也开始变得粉粉嫩嫩。

一起粉嫩的还有女主持柳岩。当年柳岩通过主持大赛小有名气、签约光线传媒之后,成了音乐风云榜的当家女主播,富有时代气息的厚刘海和特色十分鲜明的嗲嗲港台腔都深入人心,跟这么一档流行音乐节目的气质谜之合拍。



后来还有个长相偏秀气的男主持大左,这二位应该是音乐风云榜中后期最有名的主持人了。偶尔,跟柳岩一起参加主持大赛、签约光线的谢楠也会来代班主持。



就像它的官方介绍所说,当时中国青少年的电视屏幕上,很少有这么一档全面集合乐坛资讯和歌曲榜单的节目。

那时学生们获取资讯的渠道很少,不是人人都能天天玩手机、用电脑上网,很多人听歌还得央求爸妈去公司的电脑上,把歌下载到自己的MP3里。

而每天傍晚播出、正好放学回家可以看的《音乐风云榜》,可以说极大地满足了青春期少年的精神需求。

周一到周六的节目内容是各种乐坛新闻和专题策划,周日公布则当周歌曲排行榜,分内地、港台和欧美



这个榜单据说是需要网络投票决定的,但是当年我和周围天天看节目的同学从未投过一票,还是看得十分投入……

现在看来,这个榜单还是很有公信力的,比如争夺港台榜前三位的经常是孙燕姿、王心凌、蔡依林这样的当红歌手,比如只有周杰伦才能新歌就空降第一名,印象极深。

在平时没有榜单的节目结尾,一些新上榜的新歌也会被推荐,观众算是被动接受安利。所以,在当时会觉得新歌很快就传到观众的耳朵里,不像现在经常完全不知道谁又有了新作品、自己也从没在哪儿听到过。



值得一提的是,音乐风云榜的欧美榜还有特别的意义。

对很多零几年还在上小学、初中的人来说,获取资讯的渠道还很有限,看这个节目就是他们第一次认识泰勒·斯威夫特、贾斯汀·比伯、Lady Gaga、Rihanna这批欧美歌手的一个窗口。



比如2008年,当时还在走乡村小美女风格的Taylor Swift发行《Love story》,那支画风唯美的MV在音乐风云榜播过很多次,让你想不记住都不行。



虽然音乐风云榜不像现在的打歌节目有现场表演,但它有时在揭榜环节会请一些歌在榜上的歌手来做嘉宾。特别是那些不是很红的歌手,一来二去也能混个脸熟。



所以一个神奇的现象是,有些歌手现在早已flop不知到哪儿去了,但你依然记得ta的名字,很大功劳靠的是ta和ta的歌当年曾在音乐风云榜里刷脸。

有些歌也是一样的——哪几年看音乐风云榜看的多,绝对对那几年的歌曲印象尤为深刻。

音乐风云榜大多数时候是个音乐资讯节目,可是效果也和打歌差不多了。说到谁的新闻或是专题里盘点到谁,就会放一段作品的MV,特别是副歌。

这么来来回回,好多老歌虽然如今看来冷门得不行,但当年经常看音乐风云榜的人八成张嘴就能哼两句,因为实在重复记忆太多次了。



这一点对我留下最深的后遗症就是,黄晓明当年出专辑的主打歌(是的他曾做过一名歌手)居然到现在都还记得调调,甚至记得MV里有个漂亮的名模白歆惠出演,自己回想起来都觉得这记忆力有毒。



正是因为以音乐作品为基础,像南拳妈妈、Tank这些一直不算大众、现在更是已经不见踪影的歌手,他们的歌当年也是音乐风云榜的常客,到现在都让人念念不忘。

这么看来,那时候该用来重复记忆背书的脑子可能都花在这些歌和歌手上面了。

像周杰伦、林俊杰、蔡依林、孙燕姿这些长盛不衰的实力派,当年的经典作品有多洗脑就更不用说了。不仅接连有好歌,歌曲在榜时间还很长,恨不得节目里天天见、周周见,说是被刻在我们的青春里一点也不为过。

当我们认定21世纪第一个10年是华语乐坛的黄金十年,这种能让人每天接触最新鲜、最优质音乐的节目也功不可没。

可惜的是,后期音乐风云榜仿佛和不景气的华语乐坛一起衰落了。随着主持人更换、电视媒介的影响力下降、观众群体的变迁等种种原因,音乐风云榜不再是当年那个让中学生放学回家守着看的热门节目。

2015年10月,它正式宣告停播。



当它最后一任主持人发了这条微博后,很多网友都表示太震惊了、感到很难过。



尽管它的年度盛典颁奖礼还在办,但对于它的电视节目观众来说,结束就是结束了。

直到现在,还有人会怀念当初那些每天按时看节目的日子,和那种单纯地喜欢音乐的心情。





或许,和这个节目一起逝去的是一种习惯,一种独属于二零零几年的娱乐习惯。

听歌算是那时候最划算的娱乐消遣活动,除了音乐风云榜,当年其他那些类似的音乐资讯和榜单节目,如今也都在大家的记忆里封藏着。

一个是Channel V,一个来自海外、但是在大陆专门播放各种华语流行音乐的频道,家里可能得有个“大锅盖”才能看得到,跟当年的星空卫视一样,在各种地方卫视中显得可潮了。



Channel V 经常会邀请海外当红偶像上节目,因此也留下了不少韩流明星当年的杀马特造型黑历史。

和音乐风云榜一样,后来它就在80后、90后的世界里逐渐淡出了,但是它创造的回忆并不会。

当年的潮男VJ李晨早已跳槽到了其他电视台,可是他还时不时在微博上会怀念当年在Channel V做音乐节目的日子。



对于学业繁忙的学生来说,那时候看电视都是奢侈,收音机广播就是他们听新歌的唯一途径。

比较潮的同学都听HIT FM,全是欧美流行歌,至今还记得几个主播的英语口音都又正又好听。

北京音乐广播FM97.4当年有个比较权威的“中国歌曲排行榜”,最经典的搭档主持是王东和郑洋,常年出没于快男快女评委席的伍洲彤当年也曾是中歌榜的DJ。

许多地方台也有类似的音乐节目,那时的学生都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狂奔回家听收音机、听歌,因为这就是枯燥的学习生活中最重要的娱乐活动了。



后来这些长大的8090后除了开车的时候都不怎么听广播了,但中歌榜还在呢,也在努力地和时代接轨

只是,它的变化也映射着华语歌坛的变迁,当年它的忠实听众看了现在的榜单,估计也只会感到很陌生吧。



现在回头看,二零零几年人们获得音乐资讯的渠道真是既有限又丰富。

有限,指的是很多人不像现在这样消息灵通,只能依靠一档电视或电台节目,在有限的时间里得知谁出了新歌,最近什么歌比较火。

可是那时的华语乐坛很富足,无论是资讯还是排行榜单,一档音乐节目能带给人的精神享受,实在是很丰富。

对于当时十几岁的人来说,那怕是他们接触流行音乐最主动、最热情高涨的一个时期了。

不过要说这种节目就这么“绝后”了,也不准确。

事实上,后来大陆的节目有过新的尝试和学习。

在新生代偶像逐渐崛起的2014年,是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率先模仿日韩体系,打造了一档名为《全球中文音乐榜上榜》的打歌节目。

这样的配置有点出人意料:央视的严肃画风,配上流行偶像文化,怎么想都会觉得不搭,就像它猛地一看好像纪录片频道的片头一样。



但一开始,它确实似乎办得像那么回事且雄心勃勃。

比如很早的时候就请来了当时正红的EXO-M来表演新歌,粉丝也十分配合地打榜投票,至今这个节目的最高得票数都是2014年5月10日那期EXO-M获得的241524票。



但后来渐渐地,这个节目变得越来越鸡肋。

也许是因为电视节目衰落,华语新歌质量和后备不足,流量时代人们的注意力都在互联网上等多个原因造成的,这个音乐节目的影响力从未达到它被期待的高度。

等再过一年,再看到这种“EXO新歌拿了《全球中文音乐榜上榜》的一位”的新闻,只会觉得……emmmmm不怎么care。



有人说这节目早停播了,但其实没有。它依然坚挺地周播着,只是画风和从前不太一样。

它的打榜投票机制依然存在,候选者中也的确出现了最近热门的歌曲,或是最近比较有热度的歌手。







然而现场“打歌”又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从官网上看到的最新一期里,现场出现了很多熟悉的“后选秀面孔”——金润吉,歌浴森,张远,杨菲洋,刘心,胡灵……全都出身于中国好声音、快男超女这些草根选秀节目。

我们有时纳闷那些不红的选秀歌手都干吗去了,现在可能找到些答案了。但是更费解的是,他们中的很多人在这档节目中是翻唱,而非自己的作品。



更神奇的是,这档节目给如今的偶像文化也留有空间,比如最近的一期有zero-G、蜜蜂少女队的现场表演。在现在中国的偶像生态中,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偶像团体能有舞台,终归还是好事。





总的来说,《全球中文音乐榜上榜》有点“橘生淮北则为枳”的意思。出发点是有远见的,却只能变成一档平平无奇、定位模糊的唱歌节目。

因为如今我们想要模仿的打歌节目,从来不是现场唱个歌就结束了,它背后需要有权威的音源榜单、销量榜单、健康的投票机制支撑。

这些事情,即将到来的打歌节目们能做到吗?答案未知。

我们在这里并非想唱衰,只是通过十年前这些老牌音乐节目的兴衰能观察到这样的事实:一档节目、一个榜单可以作为流行音乐风向标的生态,已经彻底过去。

人们虽然经常抱怨自己找不到好听的歌,可是如今也再也不需要按时守着一档节目去集中了解乐坛新鲜事,去被动地被推荐好歌了。

我们如今拥有了极大的主动权,却常常觉得很迷茫。

常见的音乐榜单不再证明歌手和歌曲的含金量,更多的只是某些社会文化的反映。

比如现在各大音乐APP里的热歌榜,看名字你可能不知道是什么,但是点开就发现你一定在抖音视频里听到过。它唯一的评判标准就是最近哪阵风被跟得比较猛。

还有很多榜单,设立初衷就是以流量为导向,看的是人气、是勤劳的粉丝刷出来的票数。对于圈外人来说,这些榜单已经失去了意义。

现在再看那些年末各大颁奖礼的“十大金曲榜”,和以前十几年前的音乐风云榜、中歌榜年度十大金曲,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这又回到了那个鸡与蛋的问题:华语歌坛和普通听众之间,到底是谁抛弃了谁?

我们当然不愿看到一直被唱衰的华语乐坛就这么萎靡下去了。现在音乐节目即将走入新的纪元,大多数人还是很期待的,但同时也避免不了一些担忧:

给偶像展示舞台的机会是好事,但关键是他们有没有过硬的作品撑起来?还是只是给粉丝又提供一个拼命刷数据、制造虚假繁荣的战场?

这样的音乐节目是真的能持续地做下去,推动华语乐坛翻开新篇章,还是只想趁现在偶像大热,捞一笔关注度和快钱?

谁都不希望答案是消极的。

其实说到底,无论是当年黄金时代的实力派歌手也好,还是如今雨后春笋般的青春偶像也罢,观众对音乐节目的期待很一致,无非就这两点:

作品说话,珍惜舞台。



点击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关注 Vista看天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