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丨 目标群下移,星素关系重置,婚恋类节目轻量化操作以求突破

 

现在更重视的是“恋”而不是“婚”。...



恋爱社交推理真人秀节目《心动的信号》即将于8月26日起上线。而另一档,由导演李蓓执导的恋爱推理真人秀《喜欢你,我也是》也有近期宣布定档11月。



作为国民度极高的题材,婚恋类节目一直都是中国荧屏的热宠。然而从老牌节目《非诚勿扰》的停播改版,《中国式相亲》的迭代求变,我们或许可以看到,情感类节目在卫视端发展并不顺遂。

值得一提的是,在网络端,情感综艺正悄然地完成新的升级迭代,我们看到,这些新近推出的节目,聚焦的年龄层愈发下沉,在节目元素上则愈发多元,推理、游戏等囊括在内,“婚”的比重退却,“恋”的比重则相应提升,轻量化操作成为共识。

目标群下移、操作愈发轻巧,轻量化操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人的婚恋观点也随着飞速增长的社会经济变化而裂变着。如果说2010年左右出现的婚恋交友类节目热潮的服务对象是80后的话,那么现如今的婚恋交友类节目的服务对象已然转变为了90后。

根据民政部的数据,2012 年后,中国境内独自生活的成年人数增长 16%,达 7700 万人。预计这一数字在 2021 年将增至 9200 万人。

在单身人口比例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相亲已是高频话题。但由于相亲本身所携带的目的性和条件筛选意味,让很多年轻人心生排斥。于是,如果以前的节目还背负着“婚”的包袱的话,现在节目,可能把重点更多的是放在“恋爱”,甚至是社交上。

于是很多节目并不采用老一套的相亲模式,转而关注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社交元素。

比如由腾讯视频和米未联合出品的《请与这样的我恋爱吧》,最核心的交友方式就是聊天,通过男女嘉宾一对一聊天,探讨单身困境,找到聊得来的人。而米未的牟頔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节目表达的观念就是让恋爱的归恋爱,不要给约会附加太多的先决条件,年轻人应该是更自在的,应该让恋爱回到单纯、美好的状态。
随着目标受众的逐渐转化,各种各样的创新显然是为了吸引这一群体,婚恋交友类节目也转变表达方式和策略——以90后的群体特性为出发点,从形式到内容设置都要力求做到年轻化表达。不仅是在选择嘉宾上,邀请在90后中更具话题度的明星或者直接选择90后作为嘉宾,在元素上也更符合90后口味。

比如把握“追星”和“养成类游戏”设计出的明星恋爱幻想体验式综艺《饭饭男友》,或者根据90后热爱的“狼人杀”桌游,《真心大冒险》也加入了“狼”的特殊人设。
但实际情况却是,对目标受众的把握并没有预想中那样到位。比如针对大学生恋爱做出的《真心大冒险》却并没有在大学生群体中引发热议。而《请与这样的我恋爱吧》播出一个月,因人数不足连豆瓣评分都没有。
元素愈发多元、素人加明星依旧是主流操作


当下的情感类恋爱交友节目呈现多元化趋势,各制作方试图在尝试中抓住观众胃口。

主打“明星”元素的节目,种类也日趋繁多。但相比之前更注重明星或明星加素人的操作,现在年龄下沉,关注大学生、关注社会人的节目也愈加丰富。

号称“恋爱版饥饿游戏”的《单身战争》,创新式地加入“生存游戏”的元素,将50男50女共聚一个罗马斗兽场式的舞台上,通过自由交流、才艺展示、勾心斗角等几轮的比拼,帮助嘉宾们配对脱单。
垂直细分下,青春恋爱题材也被看好。针对大学生群体的芒果TV自制《真心大冒险》上线,不仅创新性地以开放式综艺上演青年男女的恋爱过程,更通过第三视角为青年提供恋爱经验和启示。

拓展“群体”外延,添加新鲜的节目元素,也成了这类节目创新的着力点。不管是东方卫视的《中国新相亲》,湖南卫视的《为你而来》,还是江苏卫视的《新相亲时代》,都打破了传统“男女”视角的局限,加入父母甚至闺蜜的元素,引向了代际之间婚恋观的冲突。
与此同时,明星+素人的身份也产生了变化。在以往的节目中,明星或多是参与者。比如优酷推出的国民恋爱体验综艺《爱的时差》,将宁静、马苏、奚梦瑶三位不同年龄段的明星和素人配对。更早之前江苏卫视推出的《我们相爱吧》更是直接把明星和明星“配对”。
而如今,明星退居观察者,素人比重增加,让观众更容易产生情感共振。比如《真心大冒险》应采儿和欧弟担任观察官,《心动的声音》里朱亚文和张雨绮的角色也是同样作用。

这样的操作模式,对于节目呈现效果并不能一概而论之。但无一例外的是,对于明星的选择无疑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毕竟,明星的“指点”和观察会直接影响节目的走向。情感节目难完美,同质化竞争下,微调把握正确三观

相亲类节目也好,婚恋类节目也好,之所以一直在市场上存活,并不断迭代,是因为此类节目承载了观众的价值投射,不同的婚恋观、价值观在同一场域中的针锋相对,兼具戏剧性和话题性。但有些节目为了获得更多的流量,在节目中突出矛盾冲突,在婚恋节目中频繁出现的“软饭男”和“拜金女”都引起过热议,但炒作大尺度话题,集体式的狂欢造成不良影响。
其次,针对年轻人的节目却并没有真正解决年轻人的问题。观众并非是简单的有“脱单”需求,抑或指望于别人的爱情中学习恋爱技巧,他们愿意为恋爱节目奉上时间,可能是节目里所传达的爱情观和价值观,引起了情感共鸣。而大量节目在探索年轻人的痛点时显然力度不够。

这类节目要做的,或许是正视当今社会压力下爱情和生活的矛盾。其次,是对尺度、形式的把握能力,如真人秀中的真实性,接地气,情感共鸣等。

以真人秀为例,情不自禁的代入是观众在收看一档节目时最重要的沉浸逻辑,通过观看节目从而实现自我投射,这两方面保证了节目的可看性和社会参照意义。

但真人秀的剧本之争一直存在争议,“秀”的部分太多,“真”的部分太少。虽说明星恋爱真人秀类节目的服务性不强,但是,节目中呈现的一个个“发糖”片段仍然有广大观众“买账”。
多维度飞速发展的婚恋类节目很难十全十美,但作为大众客厅文化的综艺,如何通向“幸福生活”需要综艺人在每一程把关。相比于刻意制造冲突桥段,倡导健康、美好的婚恋观才是更应被写入所谓节目“剧本”的。面对着同质化竞争,不断对形式和内容进行微调和创新,始终带给观众惊喜,才能立足于市场。
金牌舆情官已入驻
今日头条 | 新浪看腾讯新闻
大风号丨一点号网易号
大鱼号  |  搜狐号 | 百家号


    关注 金牌舆情官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节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