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杜撰“文学作品” 丨华为智慧城市的五项“定律”

 

有些“误区”需要澄清;有些“定律”需要强调;这就是华为对智慧城市的态度。...



——TechECR记者 张戈



有些“误区”需要澄清;

有些“定律”需要强调;

这就是华为对智慧城市的态度。

在智慧城市领域存在诸多误区,例如空中楼阁式的智慧城市、万能的智慧城市,或者以商业模式驱动智慧城市。上述误区虽在“文学作品”中被反复包装,但落地于实际应用,必是举步维艰。而观察华为的思路,其已经在智慧城市领域总结了五项“定律”,看似不是捷径,但确实很务实。

定律一:智慧城市要耐住寂寞

智慧城市建设并不智慧,至少在体现出智慧之前,有80%以上的工作相当繁琐枯燥,但这就是铁一般的规律。智慧城市是以城市维度的数字化转型,技术难点在于如何打通数据孤岛,实现城市维度的数据融合。由此,华为EBG中国区副总裁杨萍表示,“智慧城市建设要有战略耐心,建设智慧城市要耐住寂寞。”



以建设智慧龙岗为例,华为几乎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扎扎实实地完成了数据共享与融合阶段工作。打通了70多个区属系统数据,与200多个市属系统进行数据对接,汇聚数据总量超过11亿条,构建了全市统一的人口、地理信息、企业法人、宏观经济、房屋基础数据库。

其实,这都是“苦活”,但也特别有价值和意义。在数据融合的基础上,华为联合生态伙伴开展了智慧政务、智慧警务、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安监、智慧社区等11项有针对性的业务应用。在政务服务方面,实现了701项市民和企业“一窗式”办事服务,市民平均等待时间下降了50%。在智慧警务方面,治安警情同比下降29%。

定律二:智慧城市要从基础做起

由此可见,数据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智慧城市正在以数据驱动应用创新,而ICT基础设施又是数据的载体,是基础之基础。对此,杨萍表示,“智慧城市不是空中楼阁,任何智慧城市建设都要摒弃急于求成,一蹴而就的侥幸心理,要给智慧城市的基础建设留足时间。与城市历年的信息化投资相比,智慧城市基础建设并不会增加城市的ICT投资负担,当然基础型的刚性需求应该被首先保证。”

确实如此,各类智慧应用展现虽然极具渲染力、吸引力,但也都离不开底层数据融合,离不开底层ICT基础设施建设。以华为“沃土数字平台”为例,就极具集约意识和共享精神。底层为云基础设施层,其中既包括计算能力、存储能力、网络能力,也包括全联接能力、边缘计算能力等。而在此之上则是五个统筹型“能力模块”,即物联网、大数据、GIS一张图、视频云、融合通信模块。任何智慧城市建设,大抵离不开此五项“能力模块”,而通过统筹建设,各领域智慧应用建设又均可共享上述能力。

定律三:业务边界清晰

谈及解决方案架构,则涉及华为在智慧城市领域的边界。基于技术边界和生态边界,华为先后进行过多次表态,例如坚持“平台+生态”战略;“上不碰应用,下不碰数据,不做股权投资”;做智慧城市的“黑土地”等等。当然,提出“沃土数字平台”技术架构,也是华为对生态边界的再次诠释。

自2016年推出“智慧城市生态圈行动计划”以来,华为已经聚合了30家智慧城市生态圈核心伙伴,涉及城市规划、顶层设计、投资融资、系统集成、应用开发、平台运营等诸多领域,不同角色定位的伙伴,在“华为”倡导的生态体系中,以共识为基础,以能力共享为纽带建立合作

同时,在联合解决方案维度,华为在全球建立了13个OpenLab开放实验室,与合作伙伴共同孵化了24类100+个智慧城市联合解决方案。可以说,联合解决方案就是“平台”与“生态”之间的边界,虽然因为“联合创新”,技术边界已经互相咬合,但业务边界和价值边界更为清晰明确。

定律四:跳出ICT思维看智慧城市

投资进行ICT基础建设,就是夯实了智慧城市的地基,完成数据融合,就是高楼万丈从地起,建设生态体系,就是提供智慧城市全栈式服务。但在此之后,智慧城市是否就是万能的?ICT技术是否就是打开全部智慧的万能钥匙?

当然不是,就像智慧交通只能缓解,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拥堵。同样,智慧医疗、智慧教育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医疗资源、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匀的现状,任何时间、空间上的重新分配,也只是在整体资源框架下的微调。

由此,智慧城市必须跳出单纯ICT思维模式。目前,华为已经开始与城市规划、产业规划部门合作,与各领域科研院所合作,与内容服务商深度合作,共同进行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之上的顶层设计。

定律五:技术创新与客户需求双轮驱动

上述即为当前智慧城市领域的几个误区,以及华为在智慧城市坚守的几项价值观。当然,智慧城市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将永远在路上。如果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智慧化为标准,为智慧城市发展断代,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

在此阶段,曾经有企业希望以互联网式的商业模式创新,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也有企业希望以没有底层数据融合的应用创新,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但实践证明上述“创新”均缺乏持续后劲。对此,杨萍表示,“智慧城市建设没有捷径,智慧城市也没有终极形态。但智慧城市正在从商业模式创新,回归到技术创新、应用创新的理性路线。

2018年6月14日,3GPP首个5G独立组网标准的正式冻结。5G的带宽将达到每秒10Gb,可以实现小于1毫秒的时延,能在每平方公里实现100万个联接,可以想象,5G技术将在无人驾驶、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机器人手术、超高清家庭娱乐、联网无人机、全景实时直播的社交网络、智慧城市等领域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


如5G这样的技术创新,只是华为多年来坚持研发压强投入的“冰山一角”。在过去10年,华为研发投入累计近4000亿元人民币,未来计划每年投入150亿-200亿美元的研发费用。也正是基于此,杨萍说:“对研发技术巨大的压强投入,正是华为在智慧城市领域持续发展的动力。而华为将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与客户需求双轮驱动智慧城市发展。


    关注 华为企业业务中国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