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碗诱人的羊汤面

 

小时候是很少有机会能吃上羊汤面的,因为仅有的“杀割”的点儿羊肉,也只有在冬至和过年的时候才会见到,而且还是包饺子用的。...





小时候是很少有机会能吃上羊汤面的,因为仅有的“杀割”的点儿羊肉,也只有在冬至和过年的时候才会见到,而且还是包饺子用的。

实在是来客人了,需要招待的时候,才会买那么一半斤羊肉,每次母亲都是悉心地洗好,切丁,略大一些的,一般都是肥瘦相宜的,不能太瘦,也不能油脂太多,开水里略焯一下,去去腥味,然后用铁锅翻炒,加胡萝卜,少许菜叶子,有时候也加一些土豆丁,小许粉条,一锅菜加水开始炖。
快熟的时候,就可以下面了,面一般是揪片,或者是切成菱形的小块,我们家乡叫“斜刺刺”,面一般要硬一点,这样才能有嚼头,又筋道。此外,还需要加点辣椒,是为了“杀”膻味的,当然,香菜也可以少放点,为了提味。

那时候,纯白面是吃不起的,一般都会搅和一些高粱面,我们叫“包皮面”,不是现在的粗粮细作,是真的很“粗”很“粗”的,有时候嚼在嘴里,都觉得拉嗓子。

但即使如此,每次吃起来都是津津有味的。因为有了荤腥了,毕竟羊肉是实实在在的。其实在肉翻炒的时候,家里已经是弥漫着浓浓的羊肉香味道了。

一个月都见不上一次肉腥的日子,猛然间被满屋的羊肉香弥漫的时候,不由自主地都要用鼻子深深地吸几口,好像这样就如同美味入肚一般。
如果刚从外面回来,老远就可以闻见一股淡淡的羊膻味道开始顺着鼻腔在食道中游走,整个天灵盖都觉得被那股肉香弥漫着,激励着,幸福着,期盼着。

尤其是数九寒冬之后,外面冷呼呼的,进入屋里,一股热气伴随着一缕肉香刺激着神经的时候,食欲陡然大增。

即使吃着包皮面,一碗里也没有几块羊肉,但喝见汤都是鲜美的,而每次吃了羊汤面,浑身也是暖洋洋的,羊肉本身的抗寒和耐饿也常常在冷冽的冬季增添不少的暖意。
作为一个山西人,对面食的偏爱是沁入骨子里的,从小就喜欢吃面,即使是红面、玉茭面、豆面等等,都一样喜欢。当然,因为吃不到的缘故,还是最钟情于白面,但一年能够享到的口服也是屈指可数的。

其实喜欢吃羊汤面,那个汤是非常鲜美的,有时候面不够多的时候,就是靠喝汤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的。羊汤面不够的时候,也可以增加点“干粮”,或者来一个“煮疙瘩”,就着肉汤,滋溜一口,再嚼点儿萝卜干咸菜,那个味道——爽!
现在火锅吃多了,有的人不待见那种羊膻味,但因为从小就习惯了这个味道的我,反而对那种味道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总觉得这样的味道才透着儿时的那种追忆,那种苦日子熬过来的不能忘本的回味。

一家人围在一个小方桌上,每人手捧着一碗面,没有其他的菜可以就着吃,就是单纯的吃面,有时候也可以嚼一根葱,或者几瓣蒜,吃着满头大汗,甚至头顶都能看到丝丝缕缕的白烟(气)悄然升腾,升腾……浑身洋溢着一股暖洋洋的感觉,如果辣椒够辣,还能吃得汗流浃背呢。
如今,还是经常爱吃羊汤面,不过更多的时候是在街头巷尾吃羊肉汤多了一些,没有了面片的点缀,纯粹是羊肉和粉条的掺和,成为另一种对于一个美味的延续和些许的回味。

如今的羊肉汤,一般会有羊肉汤与羊杂汤两种,大锅里的汤不放佐料,也不放油盐,浓郁清香味从锅底蒸腾着泛上来。当然,还有一种“老汤”,白白黏黏的,伴着几根大葱,搅和着几根大骨头,有说也添加了一些“佐料”的;当然,个中原委,相信你也是懂得。

一般大碗里先放入油盐、葱花、蒜末和香菜,加上几块味香肉嫩的羊肉片,浇入滚开的纯羊肉汤。然后撒上一勺胡椒面,再来一勺辣椒粉就可以享用了。
不过,太原的羊肉汤都会把羊肉在滚汤里烫几个来回,肉在碗里,汤倒进倒出,最后再加油盐、香菜、葱花,再添半勺子浓汤就齐活了。

喝羊肉汤的时候,还可以来一个烧饼,切块,也可以掰成小块泡在汤里,不过我还是喜欢分开来吃,如果再来一小盘花生米,一点点黄酒,也能吃得大汗淋漓的。



关于刀马物语
如果喜欢,请长按二维码关注


    关注 刀马物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