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淘历史」






来源|《百家讲坛》杂志

《史记·孟尝君列传》中,齐国孟尝君出使秦国,被秦昭王扣留。

孟尝君有三千门客,其中一个就装成狗钻入秦营内库,偷了件银狐皮袍赠与昭王宠妃,贿赂她给孟尝君说情;另一个门客则装鸡叫引众鸡齐鸣,把城门骗得大开,孟尝君就这样潇洒地出了关。

虽然后来的王安石说了句风凉话:“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但小淘读至此,依然想起一句俗语:“仗义多是屠狗辈,负心多为读书人。”

及至尤其精彩的《鸿门宴》一节,为解刘邦之围,屠狗出身的樊哙更是一派豪侠之气,“即带剑拥盾入军门……头发上指,目眦尽裂”,惊得项羽也不得不呼其为“壮士”。

大难将至,壮士挺身而出,磊磊飒然,毫无惧色。
樊哙


与“壮士”相反的,是文人。

文人笃行的是温柔敦厚的史书礼教。盛世之中,他们可以花团锦簇地活着,有恃无恐地制造出普天祥和之氛。春风得意之辈将所学“货卖帝王家”,成了“大隐隐于朝”的御用文人,置身富贵;

命途多舛之辈感叹最多的是时不我予,怀才不遇,只落得个徜徉山林、啸歌抒忿的自伤下场。

唐彦谦有一首诗:“耳闻明主提三尺,眼见愚民盗一杯。千古腐儒骑瘦马,灞陵斜日重回头。”

于是我们眼中浮现的是这样一幅书生自叹“无用”的画面:灞陵斜日,荒烟蔓草,书生回首,只余叹喟。道统的精神,始终使他们匍匐在帝王政体之下,即使有沧海遗珠式的感叹,也往往沦为帝王江山里点缀似的呻吟语。

然而在大限来时,乱世之中,不论得意文人或失意书生,大多作出了同样的选择——变节投诚,写下大量亡国诗。这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文人之所以读书,乃是为了仕,可以说是其表在学,其里在政,巴不得碰上英主,一展学识。所以折节而寻求更好的政治发挥空间似乎更容易一些——识时务者为俊杰,用一生的理想去换取一个行将灭亡的王朝,这是何等不值得,读书人是很懂的。

这也形成了历史上有趣的现象:草莽间的壮士英雄,“风尘三尺剑,社稷一绒衣”,靠铁骑打下江山,风云百代;式微之后,由文人学者,倒骑瘦马,歌哭三千里来他姓山河,接着转眼又在新的朝堂之上,崭新亮相,山呼万岁。历史轮回,向来不错。

说到变节的文人,首先不得不说赵孟頫。赵孟頫相当有才气,能诗善文,“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书法和绘画成就很高,开创了元代新画风。
赵孟頫《人骑图》


从五岁起,赵孟頫就开始练习书法,从不间断,直到临死前还坚持不辍笔,令人叹服。然而他生在一个颇为尴尬的年代:宋元之交

赵孟頫一生可谓生不逢时,仕隐两兼。少时其父赵与告就去世了,家中度日艰难,在宋灭亡后,他只得赋闲家乡。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忽必烈为搜罗人才,召见了赵孟頫等人。

乍见之下,忽必烈就惊呼赵孟頫为“神仙中人”,马上任命他为自己的近身秘书。从此赵孟頫官运亨通,到了晚年,已经是“官居一品,名满天下”。在他位极人臣之时,其实也广为人所指责,他作为南宋遗民而出仕元朝,丢尽了读书人的气节;一些人更是“薄其人遂薄其书”,索性连他的作品都看不上了。

对于一个书画大家,这当然是不公平的,然而在他出仕元朝的那一刻,所有的非议已成定论,真是可悲可叹。他便有千般委屈苦痛,又与何人诉说?
赵孟頫《闲邪公家传》 (墨拓)


有清一代,变节投诚的文人似乎就更多了一些。

康熙为收买汉族文人之心,还特地开了博学鸿词科。这其实是笼络知识分子的一种手段,对于前明的文人特别恩准,不限制秀才举人资格,凡是督抚推荐的,都可以到北京考试,随便考试后便可以任官。

原先一部分人是誓做洁士伯夷、叔齐的,还挖苦去参加考试的遗老遗少们,可一看他们去考试的果真都有了好的官衔,也都按捺不住,纷纷考试去了

史载:“康熙丁巳、戊戌间,入赀得官者甚众,继复荐举博学鸿儒,于是隐逸之士亦争趋辇毂,惟恐不与。”

多么悲哀滑稽的场面,五十步笑百步的文人士子,这时候还怕挤不进考场呢,所谓气节,早就被收买了!于是又有了一首讽刺意味浓厚的诗:“失节夷齐下首阳,院门推出更凄凉。从今决计还山去,薇蕨那堪已吃光。”

清初比较出名的文人中,有一个叫吴梅村的。吴梅村年少时便以聪慧出名,但在历史上,他却又是一位患得患失的投诚贰臣。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在煤山上吊自杀。吴梅村惶恐不安,退隐家乡。待清军入关,采取名利手段笼络士子时,原先优柔寡断的吴梅村有些动摇了。
吴梅村


当年还骨气铮铮写下“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谴责吴三桂的吴梅村,这时被讥为“两朝天子一朝臣”,他选择了沉默,接受了清朝的官职。在满人的朝堂之上,他只不过被委任为国子监祭酒(掌管教育考试),俨然一派落寞。

失意半生,备受责难,他自叹“无一刻不历艰难,无一刻不尝辛苦”,最后终于辞官南归。起起落落,表明他心意的,或许只是《过淮阴有感》中那一句“浮生所欠只一死,尘世无由拾九还”

如果说前人变节归根到底是因为知识分子的软弱性,他们十年寒窗,为求功名白了头,所以到头来有些不择手段,而今人的变节就掺杂了更丰富的因素了。

人们无法忘记的一个人是周作人。周作人在历史上也是一个很受争议的人,他堕落成汉奸的原因也是很复杂的,其中不能忽视的原因之一就是他的日本妻子羽太信子。

据说使鲁迅周作人兄弟决裂的也是这个女人,鲁迅认为她“挥金如土”,挑拨兄弟关系,最终使兄弟反目。这真和辜鸿铭笔下贤淑的日本女人形象不太一致。

在周作人家庭内部,始终是羽太信子当家作主,她左右周作人的意志。而周作人本身目光也颇为短浅,认为日本的武器士气都强于中国,中国根本不是日本的对手。受了妻子影响,他也开始害怕艰苦生活,贪图享受。

这样就让汉奸有了可乘之机,周作人的个人气节最终被击碎,整个人陷入严重的个人主义利益中。喜欢他谈“乌篷船”、谈“苦雨”、谈“声音很特别的蛤蟆”,可是如果知道他这些文章是在苦难的抗日战争时期所写,对国事这样的漠不关心,总让人感到不寒而栗
周作人与妻子


旧时文人变节,虽改朝换代,但华夏子孙的血脉还是紧紧相连的。而周作人的变节,却是把自己完全卖给了异族日本人,不管他自己有何难言之隐,这本身就是无比的伤痛与耻辱!

说“变节向来是文人”也未必,只是如今看来,在历史中徘徊犹豫、无奈挣扎过却又不得不臣服于现实的,终究是文人多一些。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他们那时午夜梦回,扪心自问,会流下怎样的泪。

“君子如水,因物赋形”,孔子推崇的理想人格是“自强不息”、“杀身成仁”、“刚毅木讷”,义利之辨是儒家传人所要研习的毕生课题,可惜许多文人枉读多年经典,终究置于“名利浓于酒”的囹圄之中以致身败名裂。看来,敢于直面权威,抵抗物质诱惑,对自身要有正确的审视与超越,仍是当今文人做不完的功课。




     小淘陪聊

你还知道哪些逢难变节的文人?

欢迎在留言区讨论O(∩_∩)O~








一级教师林黛玉|带头大哥张无忌
摩羯一生黑|孕期出轨的沈从文
传奇大叔李叔同|文坛一姐蔡文姬
给小淘点个赞吧
有趣,有料,有深度

ID:taohistory


    关注 淘历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