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涨基本工资?萧何为何这样决定

 

以后涨薪是常态,盼诸君不必大惊小怪,勿作多议!...

微信号:jiankesan
「我一定是那个最特别的






昨天说了萧何涨工资的事《定了,萧何给部队涨了工资》,这里再深入解读一下细节。

早年攻克咸阳后,诸将皆争夺金银财宝,萧何却忙于接收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使汉高祖得以掌握全国户口、民情和地势,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你看,这就是眼界,这就是境界。难怪后来他当了丞相,而且排在功臣曹参前面。

所以,汉初,为了尽快使国家兴旺发达起来,汉还是听了萧何的建议,决定采取休养生息的国策,改革图强,减税增收。“小治治事,大治治制”,这时候的萧何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制定规范,先把制度建起来,别让人治大于法治。

对于提高军队工资这块,他也想了很多办法。首先他觉得,随着大汉的逐步振兴,涨工资是迟早的事;但是怎么涨,涨多少,还要如何涨得人皆满意,又不给国家太重的负担,不让其他行业急眼眼红,这却是一门科学。他手上端着好几个碗呢,端不平不可就出事啦?!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得把工资细化。把工资分成两大类。两部分构成:基本类工资津贴+特殊类津贴补贴。

先看第一部分是基本类工资津贴。包括基本工资和基本津贴补贴两大项,是国家给予军人的基本劳动报酬,也是全体军人都享有的工资项目。基本工资主要由职务、军衔、军龄工资构成;基本津贴补贴主要由军人职业津贴、生活性补贴、工作性津贴等三部分构成。

特殊津贴补贴:包括特殊地区、特殊岗位、特殊任务和特殊部队津贴四大项,这是为符合特定条件军人设立的工资待遇制度,具有补偿特殊劳动付出、激发关键岗位人员工作积极性、调节军队内部人员工资待遇关系、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是充分体现军队内部劳动差异化的工资待遇制度。比如边防、驻高原地区、应急部队、驻守特区等。

当然,上面仅仅是大类,下面还有许多更细的分类项目,据说大大小小有50多项。

早在楚汉之争时,其实,萧何就给部队涨过一次工资。

但那次涨完工资,萧何听到这样的议论,“为什么职务越高,工资涨得越多,而我们上有老下有小正需要养家糊口的反而少呢……”“是啊,现在物价这么高,涨得还不够黄口小儿读私塾的学费钱……”

怎么看待这些议论?萧何就专门召开了一次军务大会,核心还是做思想工作。他说,官兵一致是我们夺取天下的好传统,但从工资分配原理看,按劳分配是全世界普遍遵循的原则,不可能负骠骑将军的责、拿伍长的钱,责任连着劳动报酬,多涨一些也是应该的。

其实,当时的秦末,一个大将军的年薪50万钱,一个百夫长的年薪才5万钱,这是什么比例关系。而萧何所在的汉,工资收入职务与职务之间差距并不大,最高与最低工资比例在全世界也是低的,大致在4.4:1,这充分体现了他们向基层倾斜的待遇政策。

同时,这几年将军与伍长工资差距也在大幅度缩小,这将更有利于进一步改善伍长工资待遇,为伍长职业化创造条件。

既然要让大家都满意,同时也要切身当时的国力。萧何终于决定,还是涨基本工资最好。

因为,涨基本工资,便意味着所有人都涨,不存在只涨宫廷护卫,而不涨边疆猛士。不患寡而患不均嘛,萧何当初巡边时,见到了边防将士的艰辛,所以,在政策倾斜上,他绝对不会因为迁就身边人,而忘记了部队真正的战斗力在哪。

因为,涨基本工资,还意味着其他福利待遇的提高。特别是各种商户提供的盖房金、各种提前预支的钱庄补贴。这相当于把地基加高加实了,房子一下子提高了一个档次。萧何想,如果单纯只整点小补贴,还是救急不救贫,所以,这才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第二,还因为,他不能让曹参与大家的差距拉得太大。曹参曾跟随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身经百战,屡建战功,攻下两国和一百二十二个县。后来,论功行赏,曹参功居第二,赐爵平阳侯。但是军中多有议论,说曹参的工资太高。所以这次,萧何想,拉低曹参与大家差距的唯一办法就是涨基本工资。

第三,还是因为好多年没涨基本工资了。

这个决定做完之后,萧何专门在布告里加了一句话——

以后涨薪是常态,盼诸君不必大惊小怪,勿作多议,自己内心愉悦即可!
【更多精彩请关注三剑客微信公众号】
投稿|联系:jiankesan001@163.com


    关注 三剑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