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内“小白”不必怕,病历妥妥过关只因有了它……

 





近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开展了基于人工智能的脑卒中质控大赛,在60多位医生、实习研究生的积极参与下,运行病历11项质控指标综合达成率从70.19%提高到93.85%。

在9月5日举办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AI质控项目一期总结会”上,多位青年医生也发表了自己使用医疗AI的心得。

总结会现场


AI指导让诊疗思维快速建立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胡帅:光阴似箭,不知不觉我已经在神经内科血管组跟各位老师学习了近半年,也在我们的新朋友医疗AI的陪伴下愉快地工作了近两个月。我从刚来神经内科血管组时的懵懂慌乱到现在的淡定从容,离不开上级医生宋海庆老师和楚长彪老师的关怀和悉心指导,同样也离不开医疗AI细致入微的帮助与陪伴。

我与AI的初识是在一次写病程的时候。我偶然发现病历页面下方有个小消息框,仿佛有人在跟我聊天。我好奇地点开之后,出现了该患者的几个可疑诊断,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急性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我如发现新大陆般,进一步点开了各个疾病的详细内容,并且趁机又系统地学习了疾病相关知识,获益匪浅。不久以后,科室组织了医疗病案质控AI的介绍会议。我这才了解到,医疗AI先从电子病历中获取非结构化信息,然后自动识别处理患者的病程、人群特征、检验检查结果等,并进行智能鉴别诊断,优化最佳治疗方法。

很快,AI令我爱不释手,每次写病历时,即使没有小框提醒,我也习惯性地点进去浏览。临床知识理论与实践反复熟悉巩固,使一些在我脑海中已经模糊的知识点又再次变得清晰,印象更为深刻。

作为一名低年资青年医生,缺乏临床经验、信心不足、临床知识体系未能完全建立等是我们的缺点。有了AI,不仅能及时发现我们的低级错误,提醒我们改正,并能给予最优的治疗方案参考,还会及时提醒我们该做什么,优先做什么。例如,有时AI会及时提醒我,注意患者血糖、血压的记录与调整,注意患者的呼吸、电解质情况,并提出合理的检查建议,有时还及时地提醒我们注意患者病情变化等。

AI是我的良师,给了我最全的知识体系,引导我夯实临床理论知识;同时,它又是我的益友,能及时发现我在病历书写过程中的错误,防止了漏诊、误诊的发生,严格要求又温柔贴心。     就这样,AI在每一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使我不断进步,让我的医学诊疗思维日渐清晰,同时也让患者对我们细致的工作越来越满意。

在未来,希望AI能更深入地使用到更多的疾病之中,使我们的临床工作更加轻松、高效。同时,我们也应该向AI学习细心的精神,成为仁爱、基本功扎实的好医生。
王玉平(右)主任为获奖者颁奖


AI纠错让床“小白”信心倍增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硕士研究生沈发秀:我是一名研究生,在进入神经内科心脑组时,俨然是那种没有实习及轮转经验的临床“小白”。我一方面对于即将到来的四个月心脑血管疾病诊治工作充满期待,另一方面,也倍感压力。

入科的第一天,我便深深地感受到了科室工作的繁忙和有序,同时也听到大家反复地提及“质控”一词。

我最初对于质控的认识,大抵就是对于电子病历的规范化检测。因此,每当接诊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完成大病历及首次病程后,我总会担心病案的质控是否合格。

每当质控“小铃铛”悄然浮现在屏幕右下角,我总是提心吊胆,赶紧点开查看,并根据提示加以修改。此刻的AI对于我,犹如一种“质控虐我千万遍,我待质控如初恋”的甜蜜负担。

时间似白驹过隙,我与AI质控从最初相识,不甚熟悉甚至是一种负担,到默契合作。

因为AI,我养成了规范化的诊治流程。无论患者有多少,我总能在接诊的时候有条不紊,再也不会因为临床工作繁忙而忘记重症患者入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再也不会纠结于双抗还是单抗,也不会对于房颤患者的抗凝方法疑惑……

不仅是我这种临床“小白”,科室里的很多医生都得益于AI的提醒,大家的诊疗更为规范。例如,当临床医生对于某些不适合双抗的患者采用单抗时,AI会提示不合格;对于肝功能异常患者,不适合强化降至治疗时,AI也会出现提醒……

几个月的陪伴,让我这个临床“小白”在面对急性脑梗死时临床诊治更规范。慢慢地,我觉得AI质控再不是甜蜜的“负担”,闪烁的“小铃铛”也不再是对我的否定,而是一个让我快速成长的小助手。

在与AI相处的过程中,它不仅纠正我的错误,还带给我各种诊疗指南、临床用药、相关文献及最新研究等,让我收获满满。

感谢AI,它不仅帮助我形成了更加规范的临床诊疗体系,也增添了我对医学这份职业的信心和热爱,使我更加自信、更加从容。
宋海庆副主任做现场点评


专家点评

神经内科主任王玉平

为更大范围内探索AI临床获益,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后续将扩大应用病种,把AI系统用于脑出血、癫痫质控。相信未来,AI将在医疗服务均质化和可及性层面带来深刻改造,缩小不同水平、不同习惯医生之间、各级医院之间的诊疗差异,使临床工作更趋于均质、规范。更关键的是,通过对病历数据的结构化采集、挖掘,有利于临床发现认识新的疾病规律,拓展诊疗和科研思路。

神经内科副主任宋海庆

医疗AI在诊疗过程中对医生主观行为进行流程性检查、实时提醒,能够及时纠正疏漏和错误,改善医务人员特别是低年资医生的指南依从性、规范性,有助于患者获益。

阅读更多热文……

➡️ 阿司匹林走下“神坛”?两大权威杂志发文“没益处”!病人还要不要吃?所有医生都该看看!

➡️ 从电视台名嘴到讲演嘉宾,这位医生把科普做出了新高度

➡️ 98页厚的欧洲高血压新指南,文中这一点最值得关注!

➡️ 抗癌“新宠”PD-1,究竟有怎样的魔力抵抗癌症?

➡️ 家长海外疯抢这个,你以为的“安全”可能害了孩子!

➡️ 为什么《柳叶刀》的研究告诉我们,只要摄入酒精,就是不安全的?

➡️ 韩春雨撤稿论文有了最新调查结果!

➡️ HPV疫苗真的会让卵巢早衰吗?

编辑制作:王建影
人工智能成为临床医生好帮手  点赞↓↓↓


    关注 健康报医生频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