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人参,不爱虫草,名中医最爱这道菜,气滞、舌苔厚腻、痰浊拥堵的人都适合 养生大咖167

 

吃起来吧!...





养生大咖

  潘智敏: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中医师。全国首批五百名名老中医药专家——中国现代著名临床学家杨继荪学术继承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潘智敏传承工作室导师。
作为一个地道的上海人,省中医院老年病专家潘智敏教授从小吃着泡饭长大.不过最近五六年,她给自己换了餐单,变得“洋气”起来:早餐一杯现磨咖啡、一只水煮鸡蛋。

“年龄渐长尤其要关注身体,保证能量。”看到潘教授精神饱满,身边一些同事和朋友也开始效仿。平时专门和老年病打交道,潘教授和患者谈论得最多的就是吃,她是个喜欢在吃上做减法的人,别人喜欢冬虫夏草等中药食材,她却偏爱萝卜青菜,只为“少补多通利”。


良早餐,咖啡、鸡蛋代替泡饭
“上了年纪,要少吃多动。早餐我就喝一杯现磨咖啡,再加一只水煮鸡蛋,一个上午的工作状态都会非常好。”中午12点半,看完50个病人的潘教授仍然中气十足。

这个改变源于女儿。“五六年前,她给我买了一台咖啡机,我开始学着自己磨咖啡喝。”吃了几十年接地气的泡饭,她尝试在雷打不动的饮食习惯上做出改变。

潘教授在咖啡里加入新鲜牛奶,除了提神,还能润肠通便。再配上鸡蛋,既耐饥又保证能量供应,还不至于发胖。

“年纪渐长,我更关注身体了。”潘教授哈哈一笑,言下之意,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素问》里有这样一句话,“年过四十阴气自半,起居衰矣;年过五十肝气衰竭”,是说40岁开始出现肾阴亏虚、阴津减少,应重视补肾养阴,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少吃辛辣燥热的食物;年过半百要滋水涵木,补肝肾。

养生也要识时务。这个道理,潘教授和许多患者叮嘱过:“孩提时代,我们的内脏很干净,30岁以后,身体代谢就不一样了,肥胖、疲劳接踵而至。”

老年病都从年轻时开始,上了年纪,身体供能不够,加上身体固有“零件”老化,本来就不宽的“路面”更堵了。身体各器官血液供应不足,营养自然也会差许多,面临的就是年老多病,结节、囊肿、肌瘤、高血压、糖尿病等集于一身。



喜欢的一道菜:萝卜炖肉
坐门诊时,潘教授听到最多的几个字就是“我很虚”,在问诊的同时,她也会问问对方平时吃什么,怎么吃。中医讲究治未病,许多人为了未病先防,想到了“补”,对冬虫夏草、灵芝孢子粉、黑枸杞等趋之若鹜。

“我不主张吃这些东西。”潘教授说,冬虫夏草、枸杞等补益药并不太适合江南水乡。冬虫夏草要辩证用,不能盲目跟风,冬季可以适当吃一些进补,夏天并不适合;枸杞、红枣等性偏温、甜腻,不适合湿热体质的人食用,尤其是舌苔厚腻的人更要少吃。

平时,潘教授见身边老人为活血化瘀,盲目吃三七粉,就会去劝阻。在她看来,不少中老年人走入了保健误区。“三七在中药里,首先是一种止血药,它既能止血,也有疏通作用,不能只扩大疏通作用。”

平时,潘教授不吃保健品,日常饮食也很普通,她最喜欢吃的一道菜是白萝卜炖肉。“萝卜可以解除气滞,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舌苔厚腻、痰浊拥堵的人都适合。”潘教授说,平时做好这道菜,老年人可以多吃些萝卜,年轻人多吃些肉,适合一家老少。



补多通利,党参、黄芪不乱吃
“现代人喜欢吃加工类食物,而且把中药食材当零食吃,比如红枣,一颗接一颗吃,这是不妥当的。”对于一些养生误区,潘教授尤其关注。脾虚的人,炖汤时可以加几颗红枣和枸杞,但不能大量吃,“夏天湿热上火,大家喜欢泡菊花茶,少放几颗可以,不宜多,否则对身体无益。”

中药食材固然有一定的养生保健功效,但追捧一定不能过头。潘教授喜欢清补,做菜时,也不会刻意去放“网红”中药食材党参和黄芪。

“夏秋之交湿气重,我不建议吃保健品,倒是可以吃点百合,少补多通利。”很多老年人喜欢补钙,潘教授也不跟风,钙补多了反而容易长结石,“气血调畅则百病不生,少吃多动,养血活血才是正道。”

大咖谈养生老了最好别住山区或水边

适当运动对身体有益,但要以舒适为主,走不动时不要强求。

我的运动方式是旅游,基本每年去一次,吐故纳新,放松绷紧的弦,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特别开心。旅游目的地我也精心挑选,一般都是平地,不需要爬山,以防伤了关节。

最近几年,许多老人喜欢到山区或者水边的别墅养老,但这些地方过于湿冷,加上房子大,跑上跑下容易摔倒,独居也不安全,我并不建议。

对老人来说,如果不是几代人一起居住,还是选择平层较好,房子面积最好小一些,哪怕腿脚不灵活也不会带来不便。

《养生大咖》为最受读者欢迎的原创栏目
记者 柴悦颖 通讯员 于伟

杭州日报养生道

与养生大咖面对面

参加养生讲座、义诊

获得不定期送出的养生礼品

微信号:hbjkgzs


感谢阅读,如果觉得还不错,请点
并转发


    关注 杭州日报养生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